产品经理的「道」与「术」

2 评论 9619 浏览 56 收藏 17 分钟

道与术,是饱具争议的话题,这篇文章仅代表我个人的观念,无意与诸多前辈争对议错,认同,可以清晰一下自己的思路,不认同,不妨一笑了之。

产品经理的道

道有许多,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一条名为“舍得”的道路,我以为,舍得两字贯穿产品经理工作内容的始终,其意义在我们职业生涯的晚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砍需求,需求优先级本质上都是在对需求进行取舍,舍弃一部分,得到一部分。

我在 camera360 时,经历了一个变动,某项目从最开始的资源倾斜,到最后的资源抽离,整个过程非常痛苦,而后当我与友人创业时,站在产品总监的角色上,才明白背后的原因,只是一次痛苦的取舍而已。

创业后,特意回到了 camera360 ,厚颜向老东家取经,提到舍得时,他只是沉默,不反对也不认同,但我却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每一次的取舍都是无人理解的痛苦,他是企业的大家长,大家的付出和辛苦都看在眼里,可他必须进行取舍,为了这个家庭能发展的更好。

坚持就会成功,这个概念已经植入到每一个职场角色里,尽管大多数人的成功和坚持其实没有必然关系。

人们都说产品经理是最接近 CEO 的角色,可到底是哪里接近呢?CEO 可不需要画原型图,也不需要写PRD,甚至不需要过多的管理团队, 所以,我们产品经理到底是哪里接近 CEO 呢?

只有这条艰难的取舍之道,名为舍得的不归路是那么的接近吧。

最初,我们会纠结于相同需求的不同表现方案,最直观的表达便是我们的交互布局的设计,往往会在多个方案之间进行选择,进行取舍。

我们会发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app端有了很大的提升2.x版本还是大封面,大标题的设计,现在已经变成了大标题小配图的设计了。

我个人比较喜欢新版本的视觉效果,可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取舍呢,舍弃的是大封面大标题,得到的是小配图大标题,随之舍弃的还有文章的描述,赞数,作者头像,得到的是文章的阅读次数。

然后,我们会对需求进行取舍,有的用户想要智能推荐功能,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文章,有的用户想要一个互动交流的社区,能够通过提问回答的形式得到针对性更强的知识,还有的用户会想要有一套成长系统,自己能够在这套成长系统里获得更清晰的晋级指南,就像游戏里的导游一样,总是会告诉我们现在的等级适合去什么地方刷怪,适合去什么地方刷装备。

我们的取舍进一步升级了,布局影响的是用户的体验,而需求影响的却是一个产品的生存方向,越核心的需求取舍,越关乎产品的生死。

有的产品因为一次版本更新突然火爆了朋友圈,有的产品却因为一次版本更新,瞬间进入了死亡名单。我们都会见到这样的新闻,遗憾的是我几乎不记产品的名字,如果你有案例,不如留言出来,补充佐证一下。

CEO 进行的取舍 则是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企业资源的倾斜方向,创业过来的人,十分明白资源对于产品而言意味着生命力,资源倾斜与资源抽离几乎左右了产品的生死。

他在产品与产品之间进行取舍,舍弃一款产品,得到的是另一款产品,可以是一款新的产品,也可以是老的产品更快的成长。

我们都在进行取舍,若 CEO 是产品经理发展的方向,若产品总监是我们给自己的职业规划,一路走来,被我们所舍弃的功能,需求,人与事,大可铺成一条地基,而我们得到的一切,则能够在这条地基上,抹上一层沥青,舍与得,变成了我们发展的一条明确道路。

学会如何取舍,知晓什么该舍弃,什么该得到,成为了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成为了我们诸多“道”的一种。

道有百千,我的道大概便是这条舍得之道吧,正如我前面某篇文章提到的,全栈是一个美丽的谎言,我们何尝不是在舍弃诸多领域之后,得到了某个领域的深入呢?

你的道,又是什么呢?

产品经理的术

道很抽象,但又很稀疏平常,舍得之道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同我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凌晨2:00,舍弃了休息时间,得到的是一种沉淀,如同我们去旅游,舍弃的是休息时间,得到的是一路的美丽风景,小到买菜做饭,大到择业婚嫁,都充满了舍得的气息。

术,却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一种规范和标准。

最开始,是没有术的,第一批野生产品经理,手绘原型,口述需求,任性妄为,没有术,没有规范,没有标准。

这些事情做得多了,就会有规律了,针对这种规律设计出来的方法便是我们的术。

我们发现所有的手绘原型都包含了线,框,字这三个元素的变化与组合得来,也就有了我们早期的原型绘制工具,同样的,我们发现反复沟通口述的需求都是相同内容时,也就有了书面文档承载的 PRD 文档。

术是可以学习的,实际上,术是依赖学习的,更多时候,术扮演着的是我们知识传承的角色。

我们用了数年的时间,将自己的经历沉淀成方法论,而且只有少数人的经验能沉淀成方法论,更多的则是消失在时间的浪潮当中,可即便我们沉淀下来的少之又少,但这些方法论却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现在,即便你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即便你是完全空白的新人,甚至分不清研发与测试,产品与设计,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我们的术,从而开始你的产品生涯。

这便是术的意义,也是我们要学习术和掌握术的必要性。

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语言,都是前人沉淀下来的“术”,试想一下,若不是掌握了这些“术”,我们便无法通过文字与语言进行交流,更不要提写文章和沟通需求了。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状,老产品人对于术的重视度远远低于产品新人,大概是因为我们经历的时代是没有术的,也就形成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我们认为产品经理一路都在创造价值,实现价值,我们都想要成就亿级产品,都想成为下一位神一般的产品经理,而术,并不能对我们的目标有任何的帮助,他只是死物。

产品新人则不同,站在门外的产品新人,对于我们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产品的道过于飘渺,只有我们的术是可以学习的。在掌握这些术之前,试图进入这个行业都如同愚公搬山一样,只能通过一遍一遍的刷简历,来获得机会之神的亲睐。

这便促成了一批善于学习,善于应用的新人,表现的非常出色,但他们的野心则明显不足,而我们的老人则是野心有余,但效率和质量都令人担忧。

老人带新人,逐渐会变成新人代老人,是的,新人会替代老人。

互联网发展至今,早已不是产品经理一家独大的状况,越来越多的商人,企业家进入这个行业,关于趋势,关于要做的事情早已脱离了产品经理的掌握,我们更多的时候,承担的是将想法正确的做出来的任务。

这需要依赖非常多的方法,非常多的术。

所以,什么才是术呢?他是一种方法。

我们来看看这些术的表现形式,或许你会发现更多的术,也会发现你所欠缺的不是道,而是术。

  • 如何撰写需求文档:需求文档的撰写方法
  • 如何高效进行需求平时:需求评审的方法
  • 如何判断需求的优先级:需求优先级判断方法
  • 如何挖掘需求:需求挖掘的方法

术,是一种由量变形成的方法论,术的形成,依赖于我们大量做相同的一件事情所发现的规律和窍门,而应用术,则是借助对这些事情的规律和窍门的理解,来提高自己解决这类事情的效率。

一个术,往往能解决一类事情,若是我们发现某些事情无法解决时,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的道缺少理解,而是因为我们缺少这类事情的术法。

术对我们最大的价值,在于时间,严格意义上而言,并不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其所需要消耗的时间,超出了我们能承载的范围。

这就好比对于开发而言,所有功能都是可以被开发的,只是需要时间,我们常常舍弃的功能里,就有许多事因为无法承担这样的时间成本而选择了舍弃。

曾经,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构思,大量的验证来判断需求的可行性以及有效性,而现在,借助 kano 模型,需求性质,马斯洛需求层次等术法的应用,这变得不再那么复杂,甚至可以在数秒的时间进行有效且准确的判断。

需要知道的是 kano 模型,马斯洛需求层次这些前人的方法都是耗时数年的针对性研究而沉淀的方法,而我们并不需要再去花费一个数年,只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便能快速的解决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需求性质则是我以 kano 模型,双因素模型,大数据理念三个术法为基础耗时三个月针对互联网设计出来的一套方法,我们只需要花费一周时间的学习成本,便可以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让自己的时间变得更有价值。

互联网相对于传统行业而言,仍然是年轻行业,我们的发展尚浅,属于我们这个行业的原生的术十分有限,此时,我们所用到的术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传统行业,像是 kano 模型,马斯洛需求层次乃至于我们的团队管理,沟通技巧其实都是属于“舶来品”,是其他行业的术法。

当然,我们也会逐渐的迎来自己的术,越来越多的我们这个行业原生的术会浮出水面,毕竟,产品经理的公众号不胜枚举,更有woshipm这样的交流分享的专业社区。

术是死物,这表示他会被改造,根据我们的环境的改变而变得更加高效,就像一款工具产品最初提高人们1分钟的处理效率,当他迭代到max版本时,便会提高人们10分钟的效率。

术会升级,也会被淘汰,我们要有准备去为自己的术进行更新。

需求文档作为产品经理的一项入门技能,自然也是我们的基础术法之一,我所知道的需求文档已经迭代了三个版本。

  1. 从早期的面向用户的 word版本
  2. 到面向编程人员的原型图标注版本
  3. 再到现在面向产品经理,面向需求管理的EXCEL版本

三个版本的需求文档实际上对应了互联网团队的三个发展阶段。

EXCEL 版本的需求文档 是一种新的术法,相对于 word 版本而言,效率和产生的价值,几乎在十倍以上,便是 1 分钟与 10 分钟的差异。

(当然,这里的对比数据只有掌握了这种新的术法的朋友能体会到,若你仍然在用word撰写需求文档,不妨一笑了之)

高效高价值的背后是为产品经理释放更多的时间,这部分被释放的时间则可以加速我们的成长速度,可以去学习新的术,也可以去摸索自己的道。

结尾

写完这篇文章已经是凌晨 3:30,每一次写文章都是对自己的想法的一种自省与沉淀,产品经理的道与术,并不神秘,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道与术都会逐渐的揭开面纱,这个过程中,术永远走在道的前面。

道,极难被学习,也极难被应用,更多的是一种信仰,一个方向,而术则相反,极易被学习,也极易被应用,这是我们快速提升自己能力最佳的方法之一,是看得见,摸得着,几乎明码标价的成长捷径。

我们的术还不成熟,开发设计这些术所需要花费的成本高的惊人,就如文中提到的kano模型,马斯洛需求层次都是花费数年时间针对性研究出来的,尽管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可这样的成本却是无法避免的。

可是我们人多,三五年之后,每人设计一两个术法,100位产品老人便能设计出数百种产品经理的术,接近数百类产品经理遇到的问题。

不远的未来,等待我们的是更专业的产品经理时代,术,会成为我必须掌握也是我们十分依赖的重要能力。

你是老人,不妨试试将自己的经验沉淀为术,你是新人,不妨现在开始学习一些术,尽管他们还很粗糙,但疗效却是极好的。

以上便是我对产品经理的道与术的理解,感谢你的阅读,也感谢你一如既往的支持。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6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有收获,多谢分享

    来自北京 回复
  2. 如何高效进行需求平时:需求评审的方法
    错别字,谢谢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