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的产品经理,该有的三种个人修为

12 评论 35955 浏览 278 收藏 27 分钟

本文根据起点学院沙龙活动分享的课程整理而成,加入起点学院在线社员(或复制报名链接:http://t.cn/R53OsvD 到浏览器中详细了解),即可观看本课程视频回放及尊享300门视频课程学习特权。

以下为星彻演讲实录,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团队笔记小组成员@Winky 依据嘉宾分享内容整理,编辑有修改:

做产品经理3-5年了,意味着什么?

最近特别想去分享三年五载的话题,因为我突然发现:当我干到五年的时候,我身边有很多人工作3-5年的产品经理,甚至有两年的产品经理都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即有点像掉进沼泽什么都抓不住的感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这个行业和社会所吞没。 那么做产品经理3-5年了,意味着什么呢?

1、意味着跳槽可以找猎头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爽?不用自己投简历,而是别人来说:

“唉!那个你要不要找这个工作,要不要考虑一下?”

“这个不考虑。”

“为什么不考虑?你考虑一下呗。”

……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2、意味着不再需要问别人:什么是产品经理

当你工作两三年的时候,你已经可以很清楚地告诉别人,产品经理到底在干嘛?怎么沟通开发?怎么挖掘需求……基本上,这些都可以达到了。

3、意味着薪水已经比刚毕业的时候多了很多

有时候50%往上涨,这个时候薪水已经比刚毕业时候要好很多了。

当你的收入已经达到一定层次的时候,作为产品经理,你要感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比如在大学时候,吃一顿四五十的饭都会觉得很难受,那时候你很难体会谁花一百块吃饭的感受,你是想不出来的。所以,当你的收入提高的时候,一定要去感受那种生活,因为这是把钱投资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上。

4、意味着该寻找一个新的方向,可能是行业方向、岗位方向,也可能是工作状态方向

可能3-5年你就会觉得,我学不到东西了,然后就会吐槽公司不靠谱,然后就会出现瓶颈,就会想走,甚至很多只有一年的产品经理也会有这种心态,所以三年五载的时候,该找一个方向了。

5、意味着可塑性不再是自己的标签

工作三年以后,没有人会说这个人可塑性很强,只有在你很弱的时候才有可能。比如,现在每个人有一百块钱,你只有两块钱证明什么,证明你还可以有更多装钱的空间;但反过来,你很穷,那可塑性强,也证明啥都没有。在三年五载的时候。你已经没有可塑性了,因为你的思维模式、工作习惯、你干事情的冲劲等这些东西都已经基本定型了,很难说出现一个人以前三年工作不努力,然后说我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那只有一种可能,他欠债了。

6、意味着精力、体力不如以前

科学曾证明人过了24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所以,大学的时候你玩的多猛,是你这辈子的健康的巅峰,现在身体精力跟体力都是下降的。

精力是谁分散的呢?是家庭,要考虑的事情越来越多,那精力就分散掉了。

身边很多人在刚工作时觉得我终于解放了,可以自己赚钱了,没有考虑和父母关系。然后等到过年回家,就会说,“我觉得我爸老了”,接着就开始反思这样的关系,把更多时间放在家庭上。体力上也很明显,你坐着的时间越长,你身体就越不适应运动,你的肌肉含量决定了你脑子转的速度,就是肌肉含量越多,血脂越低,里面的含氧量就越高,脑子越快,不然为什么胖人容易困,是有科学道理的。

我当年刚进产品行业的时候在想:

“我走上了一条光明的大道,因为产品经理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职业,收入高,让几亿人家喻户晓,未来是CEO的材料。我要努力奔跑,学习方法论,打磨产品,体验成为最优秀的产品经理,打造最优秀的产品。”

刚入职、一两年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所以,我底下写的是一个年轻的灵魂,括号里面写的是盲目。因为当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未来面对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进了一个创业公司,进了一个传统行业大集团的互联网部门做产品,以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可能一脚就踩到了坑里。

五个身边人的例子

我举五个例子,四个是我身边的,一个是我前两天面试过的人。

A君:5年经验,从360到金山,再到搜狐畅游做平台,现在到优酷土豆。

履历很光鲜,可惜他找工作时并不理想。因为他在上面的几个公司只做了一件事,做功能。因为这几家公司没有做行业,他无法积累任何行业的经验,这意味着即使换工作,他也只能做功能。但是,没有公司会招一个有五年的产品经理,30k的月薪去做功能,因为2个两年的产品经理,完全可以替代他。所以要去做行业而不是做功能。

B君:11年经验,经历3家小公司,最后加入亚马逊。

现在找工作并不理想,因为他跳槽的这几个公司没有关联性。如果把它的这个职业轨迹当成爬山的话,爬了一个小山坡,用了两年时间,然后下来,又爬了800米的海拔再下来,又爬了一个800米的海拔,然后下来又爬了一个800米的海拔,终于从这个800米上到了2000米,哪怕是11年,他也就是两千米的海拔。

所以,大家在做职业规划时,一定要想清楚每一步之间的关联,千万别任性。找工作不能完全改行的跳,因为只有连带性的东西才有积累。比如清洁工阿姨,想找一个合适的工作,她需要选择自己最优的点走下一步,她对马路很熟悉,才会有最大的收益。

C君:13年工作经验,经理了3家创业公司,其中最后一家待了10年。

我去跟他聊天,问工作有怎么样的想法,平台应该怎么设计的时候,发现他讲的东西不成逻辑,他每一次都抓不到最核心的那个点。比如,他在产品设计时,关心的是你看我们这个逻辑完善不完善,却没有想过它的整个流程是否最简单,是否最优。工作13年思维定式,家庭拖累,跟不上互联网最前沿的产品形态,再找工作不容易。

D君:2年工作经验,负责艺龙1个产品线的一个环节。

像艺龙、去哪儿这样的APP,一个产品线是酒店,酒店的搭售,那就是一个环节。如果酒店搭售个保险,这保险谁谈来的,不是产品经理吧。价钱谁定,不是产品经理吧。收完之后的客服谁做,不是产品经理,产品只能做页面呈现,干了两年,你觉得这个两年的人出来之后他能学到什么?下一份工作问他的时候你能给我带来什么,什么都没有,除了跟人家说我执行力好,那个刚毕业的执行力比你好。两年别看还是不错的,但两年内,他的收获很少,可能根本无法满足下一份工作的需求。

E君:2年工作经验,传统公司的互联网部门,经历了6个项目的从0到1,最后死掉的过程。

大部分项目只是发布上线,并没有多少真实用户,然后领导就改方向了。每个项目从0做到1,很有全局观,但对于跳槽新公司来说讲没有意义。因为下一个能跳的大公司应该是有相关性的或者海拔再高一些的,但大公司是没有从0到1的过程的,他们需要的是在某一个品类有自己的理解、方法论和套路的产品经理。

上面的五个典型的例子,大家用心体会一下。

在开始下个话题之前,先问一个问题:

你认为同理心可以培养吗?是天赋还是后期的才能?

我是个做事儿比较偏的产品经理 ,我最近刚好在做这样的事,我带着人做一个叫 “人格分裂的场景带入”,这个是我在做产品经理这五年里面收获最大的,包括对外的商务沟通,跟身边人的接触,项目管理,用户体验。这个用户角色带入全都是靠人格分裂,就是逼着自己变成那个人,然后去写画像,碎片化,再把这些碎片化的东西全都记在脑中。

当看到该用户角色的某一行为时,通过用户的客观行为去做一个关联但不要下结论,先丰富自己对社会的认知,然后通过接触很多类似的人把这些碎片都存下来,长时间后你脑中会形成一个人类大数据用户画像。

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人时,脑中首先会有一个此类人的特征及可能的行为。比如有个两岁小孩,我就把我见过的地铁上的、自己家里的、医院的、电视剧里的所有两岁小孩全调出来,然后模糊的形成一个两岁小孩的特征,可能做的什么事,有哪些事情是意外等等。

3-5年的产品经理,该有的个人修为

产品能力修为

1、1秒钟变傻瓜

当带着用户的视角去观察一个App时,1秒钟变傻瓜是因为这些用户画像已存在脑海中,你瞬间忘记自己是谁,这就是人格分裂。

比如,如果我要跟面前的这位女生握手,我所有的念头和行为切片应该是什么样子。我已经想跟它握手了,接下来我的手在哪,我要伸出手,抬起大臂,然后手向前伸,然后腿再向前迈一步,脚落地,然后手再向前伸,然后观察他的反应,这是肢体切片。

再比如看APP的时候,把它变成毫秒级别的,一打开欢迎页晃了我的眼睛,然后第一个页面是这样的,然后没有按钮,噢下面有那小点点,我划一下试试,噢,是可以滑动的。然后翻到最后一个页面的时候,小点点没有了,那怎么进去呢,找不到按钮,噢,原来有一个“立即体验”,这个叫使用产品,我就点了一下“立即体验”,进去之后页面还有一个加载的过程,噢,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个过程叫一秒钟变傻瓜,把所有的这种东西想出来讲出来,讲出来之后到底哪地方体验好,哪地方体验不好。

2、同理心

同理心的核心用法就是人类用户画像大数据,同理心很重要但很也缺乏。

那么,如何培养呢?

方法有很多,方法之一是观察,人类用户画像大数据就是观察后的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时只看客观事实,千万不要带入个人主观意见,观察后要找机会去确认。比方说一个仪表堂堂的哥们也能骂出脏话来,这是客观事实,因为脏话就是脏话,但如果说一个仪表堂堂哥们素质不咋滴,这个就不对了,因为有些人就习惯性地说脏话,并不一定素质不好。还有一个办法是表演,例如报表演班、看话剧、看电影。有些场景,不到一定年龄体会不到,那就把它抽象出来,然后不断的放大这个场景。

我做产品经理,做的时间越长,看电视剧哭的可能性越高,是因为看的时候我就总是会把自己带进去感受,不是感动了自己,而是被剧中的他的苦涩所感动。

3、沟通表达

不仅仅是跟产品团队的人沟通,更多体现在如何跟陌生人沟通。我现在最愿意干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出租车司机聊天,我特别有成就感,因为这个行业的人士压抑在社会底层的人,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服务者,所以出租车司机他心里面是极其压抑的,为什么出租车的司机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了,因为他憋屈,这个时候你去站在他的角度说:

师傅,你现在滴滴接单活干得好吗?

唉,就那样。

平台是不是压榨你们挺狠的?

马上共鸣产生,就是为了追求这种存在感和成就感。然后马上把情绪调整下来,把你自己的情绪先调整下来,说到底好在哪?那你们怎么看呢?你们互相之间聊吗?我这是在做用户调研,抓住所有的跟陌生人沟通和接触的时间做用户调研。在你想说话的时候,用一些办法,有些时候你跟司机聊天,他情绪不在的时候你就聊不出来。当做他的情绪很冷静,他给你的基本都是假话。你问他你需要钱吗?我需要对吧,但是如果说你把他情绪调到嗨起来,说唉你现在生活这么幸福,你有个儿子女儿孙子的,你需要钱吗?唉呀不用,有孩子就行了。结果是不一样的,人在忘记自我和彻底放开的时候,说的大部分是真话。

沟通表达还表现在你未来的汇报上、跨行业沟通上。我们是年轻人,愿意接受新事物,做互联网的反应快,但都有一个问题是不尊重传统行业,其实传统行业很牛的。所有的需求来自于人肉体和精神,它不是你闭眼睛想创造就能创造出来的。所有的传统行业能发展100年1000年2000年,是因为一直围绕着肉体去做事情。

人总要出门,出门就要有工具有汽车,人总要睡觉,睡觉觉有床,人总要喝水,喝水就得有杯子,这些东西是一直存在的,互联网只是把传统行业的信息更快速的给到我们,所以它是工具,传统行业提供的是实体,除了社交、搜索这些属于纯互联网产品,大部分互联网必须要依赖传统行业,才能把信息更快速的展现给用户,所以互联网本质上是工具。

未来一定要带着尊重和敬畏之心和传统行业人士去沟通,因为他们随口讲的一句话可能会颠覆你的三观,传统行业也是未来产品经理的一个出路。

思维视野修为

1、行业内

现在但凡看起来是夸一个公司的文章基本都是公关稿,很多公司在今日头条上发文章给谁看,给投资人看,给潜在投资人看,因为人家有静音放大的可能,我看这个公司还有新闻,他再冷静也会进行放大,所以投资的可能性就高了一些。

当看到一件热门事件,在行业内一定要静下心去理解其背后的本质。所有的事情在历史上都能找到同样的东西,在生活中都能找到所谓的新互联网模式的缩影,这些规律没有新的,全都来自生活。 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出现时,因为好玩儿,还是因为真正明白什么是共享。共享经济古代就有类似的,它只是一种资源使用的模式。共享单车本质上是租自行车的一种形态,只是不需要去店里归还。

2、跨行业

思考一下自己做的功能还是行业,因为功能容易被替代而行业不会。一个职场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能力而是经验,经验的背后是时间,跨行业就是对每个行业要有自己的理解,只有时间带来的沉淀才能积累对行业的理解。

你的沉淀是最重要的,所以跨行业这件事情,尤其是对每个行业的理解特别重要,他是不断地沉淀下来的。

3、社会洞察力

平时生活中遇到一种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做产品时要思考产品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就是做社会洞察。

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要看到这个社会的人,到底要的是啥?所以,当你做产品的时候,先不要说“啊,最简单的体验就是最好的”。你要想他急他浮躁,你要做的不是简单,而是满足他的急,比如说滴滴打车等待的时候,出现一秒两秒三秒没有意义,你加点别的,比如说你知道我是个男的,出给小女生在那跳跳舞,十秒钟我都感觉不到啊对,本来我就急,就不要再出倒数时间了。

情商心态修为

1、自我:对自我深刻剖析和了解

我首先看清楚自己是谁,我是一个存在的这个世界上的一个20多岁的,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和什么样的背景的一个人。

2、他人:观察分析,换位思考

这个APP的使用者或者是现代社会群体分成哪几种,他们是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这个心理状态等。

3、世界:多读史书,读史使人明智

我喜欢看历史,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不断的在一遍遍一模一样的上演,发现规律是那些,然后运转的形态可能也就那些。你想想古代的皇帝有多少为了宠爱妃子死了,全都是这样,那为什么当皇帝的人还没有前车之鉴吗?它的成本有多大,国家亡了,财产没了,命也没了,那他怎么就不学呢?但他就是不学。

产品经理的出路

我认为未来产品经理出路有两条:

互联网+:了解传统行业的基本规则,用互联网思维展现给用户

第一,互联网+一定是互联网人干出来的,一定不是传统行业的人干出来的,虽然他们懂基本的知识,但是无论从体制还是从能力,从对互联网东西的了解和能力,它们都干不了。只有外行的人像我们这种天不怕地不怕,认为传统行业就这么两点一线,把中间环节全打掉的人可干,然后一脚踩进去,发现自行车还得维护呢!还有人专门毁自行车呢!那你踩进来了没办法了,只能是半年之内快速融资再融资,保证自己死不了,这事勉强干了。

第二,互联网+的行业非常非常多,如果身边有人的话,找工作5到10年的传统行业的人,跟他交换,你把互联网的东西告诉他,把一些想法告诉它,它把行业的基本常识告诉你。不要问它对行业的理解,因为行业理解是我们这行不行了,这行没什么意思了,你要问他基本情况。

我跟一个阿姨聊天,她做丝绸,只能在微信上朋友圈里挂,然后参加中国丝绸协会的大会,就跟人家讲,我在微信里卖一般丝绸这种东西。这样节奏很慢,而且客单价很高,很难出线。我说你给我讲讲丝绸从养蚕到缫丝,到后面的工艺产品的基本常识,然后我问,你觉得在丝绸领域一个普通中产阶级的入门级产品是什么?她说手帕丝巾。我说不对,手帕跟丝巾有很多东西可以马上替换掉,而且体现不出丝绸的特点,那什么东西最能够体现出丝绸的全方面的特点,饱暖丝滑,贴身舒服,而且轻,是睡衣。我跟她讲睡衣绝对是你的爆品,而且穿过睡衣的人就会成为丝绸的忠实用户,你不要再去推丝巾了。这就是从互联网的思维角度了解了基本常识,给他一个解决方案。

全能岗位

大家有没有觉得产品经理,啥都会但好像哪个都不太行,有没有觉得我要是会写代码就好了,有没有觉得开发千万不要有产品思维,不然我就下岗对吧。但相反,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开发有产品思维。你看到这种人是不是都闹心,我都不抢你写代码的活。还有设计师UI交互怼你,天天说为什么这么设计,那产品经理能干嘛?产品经理以后能干全能,一个公司总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分属各自的岗位,但总得有一种人,他需要了解全部。

比如,我们在做微信摇一摇电视平台的时候,总得有商务去跟电视台谈,商务可以给他讲,但是电视台说你能干A,那个A加B能干吗?蒙了吧,那个得基于我们接口能力,那哪个接口能力呢?不知道!开发又不会去参加这种会议,所以这是产品经理能干的事情。产品经理就是问你一个人,就跟问所有人一样,效率也提高。有些事情在一个人的脑子里面,好过整合在两个人脑子里面,就算两个人沟通再好,天天睡一张床上,得到的结论未必是好的。

所以,未来产品经理有可能成为全能的人,可能出现在公司转型的时候,重大项目的时候,跨行业的时候。需要全能型的人,既要去谈,又要知道能力,要有产品的功能策划能力。

这是我觉得产品经理未来可能有的两个方向。

 

本文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笔记小组整理编辑发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产品一定要有规划,打磨才能成功,最重要还是产品信心

    来自陕西 回复
  2. 就和现在的社会现象一样,很多90后叫嚣着结婚有啥用,男人有啥用,生孩子有啥用,自己一辈子不好吗。。。。他们觉得结婚生孩子是俗气的,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越俗气就越幸福。。钱俗气吗?我拿钱砸你,你还会觉得俗气吗?

    来自浙江 回复
  3. 贩卖焦虑的文章

    来自北京 回复
  4. 想问一句,产品经理的上升渠道就这么悲哀撒?吓到了,我还是干回我的内容运营了

    回复
  5. 发人深省

    来自四川 回复
  6. 以偏概全

    来自北京 回复
  7. 很有启发可以反复阅读的一篇文

    来自北京 回复
  8. 个人感觉最好还是有一点是最擅长的。

    来自北京 回复
  9. 😈

    来自上海 回复
  10. 不错,只要用诚意做产品的都是好的产品经理

    来自甘肃 回复
  11. 非常棒

    回复
  12. 以偏概全

    来自辽宁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