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产品的从0到1的全流程

25 评论 132363 浏览 937 收藏 25 分钟

作者复盘了自己从0到1做一款产品的全部流程,给大家提供个参考,希望能够对你有益。

《一点书摘》这款产品是我跟几个小伙伴的一个创业试水项目,之所以决定做这个项目是源于无意中发现的一款类似的产品,同时我平时也喜欢看看书,所以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

但是不论是BOSS还是产品经理决定是否做一个项目,不可能取决于这个东西挺有意思就拍脑门往里冲,大部分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所以,当我们有了一个比较好的idea时,就需要进行一些市场方面的调查,来看看这个东西是否具有做的价值,未来是否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当然最重要的就是否能带来可观的收益。

因为这个项目是我可以说是真正的从0到1了,从最初的idea、市场调研、用户需求分析、定义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到最后的产品成型上线,整个一个流程都是我推进负责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不少的一些问题,从这段经历中,让我又成长不少,学习到了更多的东西。此文,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一个复盘的过程。个人认为只会定需求、画原型是远远不够的,这个阶段相对比较初级。

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至于团队搭建就不做详细叙述了)

  1. 确定产品定位(我们要做什么,解决用户什么问题);
  2. 市场调研(市场前景如何);
  3. 竞品分析(机会如何);
  4. 用户调研及分析(用户的痛点及希望能有个什么样的产品);
  5. 产品需求确定及文档编写;
  6. 原型设计;
  7. 开发、测试、上线;
  8. 反思;

产品的定位

《萝卜书摘》我是在发现了这款产品之后,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在通过一些调查之后,决定做《一点书摘》的,它们的定位是社交类App,社交属性比较重,通过用户发布的书摘,来发现跟自己有共同喜好或者有趣的用户。所以既然做,那必然要走些不一样的路线,经过一些考察,我们决定,我们的方向是重工具轻社交,做一个更加专业的管理读书笔记的App。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了市场调研、竞品分析还有用户分析的内容,通过这一系列的调研后,才最终确定了我们的方向。下面的内容会具体详述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等内容。

市场调研

网上的各种相关调查报告(最直观的数据展示)

既然是做跟读书相关的项目,那自然是要考察国内现在人们的读书情况,主要是纸质书用户。通过查看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亚马逊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等

以下所示数据截图来自:亚马逊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以下数据来自: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

通过上面一系列的统计数据可以大致了解一些市场状况,大家对于读书的热情。当然除了这些,在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也能逐渐感受到。

日常生活中的发现(间接方式,需要我们多留心)

近一年来人文类的综艺节目异常火爆,从《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再到《朗读者》无不受到人们的热捧,虽然与我们要做的项目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没有联系不太表以后没有联系,只要大方向上是一致的),但是这类的节目正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人们,让更多的人对阅读产生兴趣。包括现在也算是一个付费阅读、知识付费的元年。所以通过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大概确定阅读类市场是非常广阔的,大家应该也能感受到阅读类App现在确实也比较火。

从这一系列侧面反映出现在的人们对于知识较以往渴求度越来越高。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或许也是因为现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态势愈加迅猛,如果不去给自己充电学习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淘汰。在这种大形势下,大家阅读的积极性相对更高了些,不论是看纸质书也好、还是电子书也罢。

数据源自百度指数

下面的图只是为了说明“读书笔记”的一个关注热度,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虽然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不过是共享经济了。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很多方式可以了解你所在行业、产品的相关数据。大家都可以多去花些心思,多做一些功课。通过上面一些数据显示,用户读书时做笔记的习惯是有的,并不是一个伪需求,同时,在一些社交媒体上例如:百度贴吧、兴趣部落、豆瓣等都能或多或少的发现用户是有真实的需求的。

所以,当我们准备踏足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市场方面的了解,对于现在市场的趋势、未来的前景都要有一定得认识。哪怕是拍脑门做的一个决定,也要验证下这个idea是否可行,是否具有一定得市场。

竞品分析

当我们在考察完市场、做了一些调研后,觉得这个东西可以一试的时候,下面就需要了解在这个领域有多少直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

如何找到相关竞品?

通过使用搜索引擎、或AppStore,搜索相关关键词,就可以大概找到相关的竞品。当然发现它们之后我们还要去了解它。

如何分析竞品?

我一般使用ASO100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竞品的相关情况,什么时候推出的产品、迭代的情况,大概的下载量,排名情况等,现在也已经支持查看安卓端的相关数据了。类似的平台还有App Annie。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对相关的竞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知己知彼才好作出应对的策略。

除了对数据层面的了解,我们还需要实际使用一下他们的产品,了解他们产品的优劣势,产品的调性、特点等。(这里不做详述)

如何更全面的了解一个竞品?通过查看他们的版本迭代记录,从第一版到最近的这一版,每个版本记录迭代的内容、上线的功能等可以大致发现他们产品的发展路线及产品的定位。

通过各种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我们发现做这块的公司很少,也没有很大的公司,好多应用都是个人、小团队做的项目,竞争力不是很大。

用户调研及分析

如何找到目标用户群?

当时我想的办法是,既然有相关竞品那就直接找竞品的用户,他们是你的最直接目标用户群,用户精准而且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也是最有价值的,后来我就潜伏进了他们的QQ群。在里面观察用户里的交流的问题,并实际参与其中与他们交流讨论,遇到非常有价值的用户就会单独和他们沟通并培养成种子用户。

当然除了这个还可以在一些社交网络上去寻找,并直接与他们交流沟通。

产品主要针对的是读书人群,主要是纸质书用户,读书过程中解决看到好的段落需要手抄或者直接就在书上标记的麻烦。爱书的人很少愿意在自己的书上直接涂画。而且事后在去翻阅查找自己的笔记其实也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我们的切入点就是书摘。使用现在很成熟的OCR技术,用户拍照识别书中文字,很方便的就能记录书中的文字,事后也能很方便的检索、查找自己的笔记。

对于这种新技术、新鲜产品,年轻的用户接受程度或许要高很多,在进行了一些用户分析后其实我们也发现了这一点,尤其高校用户比重比较大。精准的用户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后产品设计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用户什么样的

一般很多公5司也会采用用户画像,对于目标用户群做一个详细的画像,好更加的了解他们,以便做出最准确的产品设计。一般小公司可能并不会做这些工作,我们也是简单做了些用户分析,对于用户的年龄段、用户平时喜好、场景、目标/动机等做些基本分析。

我们大致得出我们的目标用户群大概为:

  • 年龄:18 ~ 32岁左右(较年轻,个性普遍张扬,渴望表达获得认同,尤其93后);
  • 喜好:平时喜欢看书、运动、喜欢文艺范、清新的事物,对生活有一定的追求,经常逛知乎、豆瓣等网站,对新事物接受程度较高。
  • 分布:学生比较多,二三线城市比重相较大些,平时闲暇时间比较充裕,有较多时间看书。
  • 场景:看书的时候发现好的段落,拿起手机拍照,识别出文字,点击发布,简单便捷。
  • 目标/动机:文字识别要精准、方便快捷,便于事后检索查找,最好能云同步,防止记录的笔记丢失;

详细的用户画像纬度要多一些,例如:家庭状况、收入、用户的个性等。由于一些条件限制,所以没有做的那么全,不过上面那些基本差不多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当然我们在设计产品过程中也犯了一些错误,这些问题在事后上线运营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文末有反思)

通过跟一些用户交流可以确定用户的问题及希望获取什么样的产品,但是有时我们并不能一味的、全盘接受用户反馈的内容,有些意见可能并不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所以我们也要有些判断的能力,做出一些基本的判断,不能被用户牵着鼻子走,同时也要能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表达内容后面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不要被表象所欺骗。

例如:我们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当时因为参考了萝卜书摘这个App,他们的模板做的确实挺好看,我们当时在做用户调研的时候,因为是在他们的群里潜伏着,交流的用户很多也都是他们的用户,所以很多用户在跟我们交流时就跟我们说希望设计要好看,有模板可以选择。所以我们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被影响很大,虽然如此,我还是知道他们的那种形式是有比较多的弊端,在检索查找笔记的时候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这块我们是做了些调整。但仍然是到一些影响,结果在设计上及技术方案上花了比较多的时间。

其实,现在想来,用户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多么好看的模板,最本质的需求还是记录笔记,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美观、模板的问题,怎样记录更方便,查找更便捷,安全性更高。模板是一部分人的需求但并不是很重要的。如果之后来调整的话,我肯定把模板这个给弱化,在专业度这方面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些完善了之后再去考虑如何做模板的问题。

产品需求确定及文档编写

在上面的工作基本都确定了之后,接下来就要开始设计产品,定义需求,写需求文档之类的了。其实我们一开始想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切入点是书摘。然后以后再这个方向上进行扩展。所以,眼下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记录书摘。使用OCR技术拍照识别书中的文字。

当我们在设计一个产品的时候,不可能一下就做的非常完美、完善,时间上不允许。互联网产品不像传统的实体产品,制作成本高,生产出的一个产品如果有问题没法想移动应用这样的产品再发一个新版本去修复问题。造成影响比较大。所需的功能也必须一次就要做好,所以时间周期长,使用者更换成本也高,所以卖出去一件产品就赚了一件钱,我们通常称其为“客户”,一锤子买卖。

但是互联网产品不一样,开始功能可能并不完善,甚至有些缺陷,但是核心功能一定是要保证的,使用者也不需什么太高成本花点流量就能获取了(这里指的是软件类产品),当主要的功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的时候,使用者可能就会一直使用,并期待逐步完善。当然使用者也有极低的成本去放弃它,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所以互联网产品更加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我们称其为“用户”。用户是伴随着我们一起的,从产品的初期、中期到后期,用户使用时间越长对我们创造的价值就越高。

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是特别重要的功能能剪就剪、能放到后面上的就放到后面的版本,尽量用最快的时间上线产品,收集用户的反馈,并持续改进。所以,当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需要综合考虑,在时间、人力、物力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下,作出一个权衡,不要什么都想着上,耽误上线时间,古人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流程设计上,我们做了很多简化,尽量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提高用户效率[/

需求文档最主要是给技术人员看的,至于形式怎么快、看起来方便,容易理解就行,至于用什么写其实都无所谓 我个人感觉。流程图可以梳理梳理,对于应用整个流程的理解、业务的梳理会有更细致、全面的了解。(关于流程图的技巧有篇专门的文章讲述

数据采集需求

单独提一下,就是因为它实在比较重要。PM在写需求文档的时候,数据采集方面的需求也一定要写明,因为一般你要不写的话程序员一般是不会给你加上的,尤其是些小公司、创业公司,数据对我们以后产品的迭代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原型设计

在画产品原型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做些动效。逼真度也非常高,这个效果自然很好,但是我们要考虑时间成本的问题,如果确实需要的话,那自然不可避免,否则的话,设计、技术能看懂即可。原型+文字描述效率会更高些。我一般用Axure去画原型,墨刀也非常方便,比较傻瓜式的,制作原型很方便、效率也挺高,发给别人时可以直接手机上运行,这点还是很人性化、便捷的。Axure也可以但还是没有墨刀那么方便。

部分内容

开发、测试、上线;

这块其实没有什么太多要说的了,有些公司可能会有项目经理,专门去负责监督进度方面事情。只是一般公司都是没有这个职位的,基本还是需要产品经理去把控。所以,作为产品经理并不是产品设计完了,做好了需求、写好了相关的文档之后交给设计、技术就没有事情了,还是需要不断的去把控、监督,协调各部们的工作,保证项目按时、按质的完成,达到既定的目标。

所以,沟通协调各方的工作,也是作为产品经理很重要的一个能力。

反思

当时在做这个App的时候,受了竞品的影响较大,有很多地方能看到他们的影子,现在想想这方面确实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总想跟他们做的不一样,但是却处处受限。

其实我们对自身的定位还是比较清楚的,就是一个重工具+轻社交的一个定位,在读书管理上要比萝卜书摘更加专业好用,因为我们也研究了很长时间萝卜书摘(竞品还有很多,但基本都是个人产品功能相对简单,没有太多竞争力,这也是我们决定做这个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自有它的亮点,社交方面做得也挺不错,所以,在读书管理的专业度方面必然会有些降低。它更像是一个已读书为兴趣的社交产品。

所以我们希望做得是更加专业的读书记录产品,在这个基础上用户可以对某本书、某段摘录进行讨论交流,增加用户的活跃度。因为本身我们的用户群就是相对比较年轻的,他们善于表达、渴望表达,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我觉得这个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没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去出发。

社交属性的加入,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源、精力做内容审查,也没有足够的资源、精力来运营,所以,并没有调动用户社交的积极性,平台内容的质量也无法保证,这点还是比较失败的,现在想想其实应该还是从工具切入,重心放到工具上,其他不必要的功能都应该放下,等条件较为成熟后,在引入社交元素。当你的条件、资源不允许时尽量不要着急加社交,反而可能会有些不好的影响。

在推广方面我们也吃了一些比较大的亏,其实是有个很好的关键词,拿它做产品的名称将会为我们带来很多免费的流量,之前没有太多注意,现在我也在学习一些关于ASO方面的知识。这对新产品推广还是很重要的。作为产品经理我个人觉得知识面一定要广一些。除了你本应知道的是一些行业知识外,多一些扩展比如:心理学、市场营销、推广策划、商业方面,这些知识的增加,将很有助于我们做产品。

由于项目是业余时间做得,整个周期相对偏长,而且由于现在大家都挺忙,所以现在已经停滞了,其实还是有很多功能是没有上的,等那些都完善了,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不要看目前受众很窄,书摘仅仅只是一个切入口,其实我们真正想做的并不只有这些。

有些地方写的可能不是很细,大致就把从0到1的这一整个过程做了一个梳理算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作者:夏祥全,现在准备换工作,欢迎引荐。

本文由 @夏祥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分享

    来自广东 回复
  2. 我现在也是在经历产品从0到1的过程,当时领导把大多数功能都拍板好了,做起来也要了大半年,现在都没有正式上线,我也在不断的反思,如果当时有你这种思维,或许我们就会少走一些弯路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也是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产品上线了,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

      来自广东 回复
  3. 作者分享内容值得学习,不知道在产品落地前针对用户体系这块有设计出大概框架不?

    来自上海 回复
  4. 虽然写的很认真,但是的确做的不够好。觉得作者是一个蛮有想法的人,想到了就去做了,我也是这样的人,现在是运营瞄&产品爱好者,也负责过线上 日ip 30w+的活动, 希望我们这样的人能把脑袋里面的ieda落实下去,我微信:1073035094 ,先加个好友,或许有相互用的着的地方。

    来自广东 回复
  5. 您好,写的非常仔细,收益很深,请问您能分享下Axure 里面的手机的原件图么,最近在学着画原型图,但是没有找到这些原件诶。。。

    回复
  6. 看这篇文章,总是不断想起自己最初做产品的种种失败,让自己对产品经理的认知从0到–,谢谢

    来自四川 回复
  7. 不错,赞一个!!

    来自上海 回复
  8. 华为手机打不开

    回复
  9. 严格意义上,产品上线只是0的刚刚开始,到1还远

    来自北京 回复
    1. 按照你说的,那0是产品刚问世,1是产品“成功”了。我这里的所谓0到1,是一个产品从无到有。不同的结果,解释自然不一样。当然我觉得都没有问题。

      来自北京 回复
  10. 成功的产品=好的产品+好的运营。看着你的点子不错,但是不算很成功的原因可能是运营这方面需要改进 😉

    来自福建 回复
  11. 个人表示华为手机打开此软件

    来自四川 回复
  12. 看了你的文章我决定下载萝卜书摘试试 😉

    来自江苏 回复
  13. 感谢您的分享,在这里有个问题想咨询下,你们使用OCR的技术是第三方的不,需要你们额外付费么?(PS:我看了腾讯云的需要付费,百度的需要在他的环境下使用)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们用的也是需要收费的

      来自北京 回复
  14. 模板这块我觉得在社交场景中,还是比较重要的

    来自山东 回复
  15. 华为mate9无法进去应用,期待完善

    回复
  16. 谢谢作者,写了这么多。个人觉得 好产品难于推广 😉 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17. 佩服你们这些有idea的,说做就可以着手去做的人

    来自浙江 回复
  18. 有个问题,我使用拍照识别,我只需要书中三行字,手机拍照无法精确的“只”拍到那三行,如果需要把那三行显示完,我就要将手机拿远一点,但是这样就会拍到多余的四五六七行,如果重新删减修改,那还是得增加我的成本。

    来自重庆 回复
    1. 项目有些瑕疵还需迭代优化,目前没什么时间,所以暂时放放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9. 我看了APP,做的很棒,尤其设计是我喜欢的

    来自重庆 回复
  20. mark,学习了

    回复
  21. aso100软文推广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