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PM,你是否拥有自己的产品坐标系?
坐标系是对事情思考的起点和根基,有了坐标系,你才算对产品经理入了门。
一、有了坐标系才算入门
新闻人陈虻
当柴静还是小柴时,陈虻问她:“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产品经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职业病”》这个题目,让我想起了著名的新闻人陈虻的“烟盒教学”。
某天,陈虻将烟拍到桌子上,问柴静:“这是什么?”
柴静回答:“烟。”
陈虻说:“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几支烟的焦油就可以毒死一只小老鼠、吸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我把这盒烟给褚时建,说您是生产烟草的,您给我写三千字,他会告诉你这是烤烟型,它的烟丝产地在哪儿,它的加工工艺是怎么样的,更高一级别的烟丝是怎么过滤的,为什么卖这个价钱,成本是多少;我让搞美术设计的写三千字,那哥们肯定会写:色彩、标识的个性创意……”
他停下铺陈,转而问柴静:“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
柴静有点蒙。
陈虻继续敲打:“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坐标系是面对事物时,基于独特知识背景的思考角度,这是你思维的起点和根基。
看到这儿,好自省的产品经理们是不是会问自己一句:“我自己有看待产品的坐标系吗?”
下面的视频里,这姑娘去《非你莫属》谋一份产品经理的工作。她介绍自己“三年间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产品专员成长为可以带领一整条产品线的产品经理”,但是在回应面试官问题时,却没能体现出产品经理特有的思维角度,甚至让嘉宾对她的专业能力产生了质疑。我不怀疑她的经历,只是为她没能在三年间总结出自己的坐标系而惋惜。
或许世界多彩,是因为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将我们纵深的见解与大家共享,从而使得你我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能触及到更深远的天地。
二、对比中看坐标系的不同
作为一个萌新,没法像各位大大那样总结出自己的坐标系。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对比中窥见产品经理的特有思维方式。
产品VS设计
设计和产品的对话(虚构)
设计关注的更多是:美感。美得有没有逻辑,美得够不够惊艳,这是设计的使命。
而PM更关注的是:需求。这个界面我们到底要实现什么需求,怎么更好地实现这个需求,美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我是一个对于产品美貌度要求很苛刻的人,但不得不说美在很多场景下并不是刚需。需求是产品经理思考的最重要的维度。
产品VS用户
与热情小玩家对话(虚构)
用户反馈是产品经理的珍宝。但用户反馈大都是:零散的、主观的感受。产品经理在接受用户反馈之后,需要进行判断和整理,不能完全被用户的想法带跑,就像那个年代久远的故事,用户往往只会说我需要一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辆汽车。
所以产品经理去需要去体会:
- 用户这么说是反映了什么需求,这种需求从产品上体现为什么,从心理上是要满足什么。
- 这个需求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需求吗,或者是针对于某个类型用户的需求。
- 这类用户是不是我们的目标用户,在我们的目标用户中属于什么序列,这个需求对于用户而言是什么位置。
- 这个需求对于我们的产品定位、调性有什么影响,从产品全局看是否值得做。
- 如果这个需求要做,排在什么序列做比较好。需要多大的工作量,产品、设计、服务端、客户端、测试,需要动用到哪些资源,在哪个版本做比较好。
- 这个功能点是否值得跟运营、市场配合宣传。
但与此同时,产品经理还得学会放空大脑,暂时抛弃你的坐标系,变成一个小白用户,体验一个用户面对这个产品时的喜怒哀乐。我们永远没法变成别人,但产品经理需要尝试着秒变用户。
三、优质坐标系的样本
有了判断的坐标系,只能说是产品的入门。坐标系是我们思维的成果,但作为一个思维起点或者说判断方式,它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思维。所以坐标系的质量会影响我们思考的质量。
那什么是优质的坐标系呢?坐标系是否概念清晰明确,并且帮助我们高效地进行判断,我觉得这是优质坐标系最基本的要求。最近看到俞军更新了军规,把12条产品军规压缩到3条,这3条军规就是优质坐标系的样本。
- 第一条:产品价值分析法:用户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 第二条:用户样本量:用户即需求
- 第三条:怀疑精神:自我迭代
下面以第一条为例,感受一下“优质”之处。
我们常常会谈到“产品价值”。
- 但是有没有人思考过产品价值的准确定义?可能会筛掉一部分人。
- 有没有人试图给“产品价值”作出自己的定义?人数又会减少一批。
- 有没有人试图用公式的方式更清晰进行表达?恐怕更少了。
- 有没有人做到了以上三点并且还做得不错?俞军是一个吧。
先提提俞军对于这个等式里面几个变量的理解。
- 新体验:可以无限大,主要是通过创新来实现。比如:汽车和马车。
- 旧体验:在某些垂直领域也趋向于越来越小。随着市场更加垂直,分工越来越细致,每个垂直市场都有大量的旧体验可以被升级替代。
- 换用成本:包括货币、时间、体力、精神、认知、获得、使用等成本。
我们需要使用这个公式进行推断,才能验证它的合理性和效率。比如用这个模型其实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线下服务贸然移到线上,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以在线预约上门按摩为例:
在线预约上门按摩的产品价值:
用户价值=(预约上门按摩的体验-到店里可能需要排队按摩的体验)-换用上门按摩成本
上门按摩的体验是否大于店内按摩体验是个未知数。
在同等的按摩技术水平下,预约上门按摩和到店等候按摩体验上的最大优势是时间成本,用户节约了等候的时间成本、交通的成本等,显得更为便利。试想,如此重视时间的用户是什么样子呢?
应该是偏高端用户。因为他们认为出售自己时间的价格>等量时间支付给别人报酬,所以用金钱买时间对于他们而言是划算的。如果这么推论,这个用户群体不会太大。如果确定要做高端用户,那么其实可以预见规模上不会大。
换用成本上需要考虑主要是认知成本,因为按摩需要一个相对于半封闭的私密环境,这样的私密空间是否愿意让陌生人进入,通过什么去获得信任获得安全感都是需要去考虑的,如何保证用户和服务人员的安全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如果上门按摩体验小于店内按摩体验,那么产品价值就一定是负数。如果产品价值为负数,即使补贴烧钱,也很难把产品价值烧成正的。因为烧钱的核心是降低了换用成本。
凭借这个公式,其实很快能够发现这个预约上门按摩这个项目存在的问题。一个优质的坐标系,就是能带领我们奔向事物的核心,高效地作出判断,如匕首,似投枪。
作者:周宸聿
来源:http://www.jianshu.com/p/118017280eec
本文由 @周宸聿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喜欢这个主题,不过不太认同产品价值=用户价值,觉得产品价值应该是包含用户价值的。
多思多问
这个主题挺好的,但是感觉没说完的样子,希望可以再深入分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