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和我一起做一款理想社交产品吗?| 附产品设计图

19 评论 11274 浏览 38 收藏 11 分钟

社交本来可以让我们打发无聊,为什么却让我们越来越感到无聊和焦虑?

我相信每个人对文字是有需求的,对表达是有需求的,对交流沟通是有需求的,不管你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移动互联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到了一个极限,由以前的书信来往到后来的座机电话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我们只需要通过一个只有几英寸大的电子屏幕就能和周围的人与事物保持联系。

1、谈谈社交的焦虑和疲惫

虽然互联网让我们的社交变得更加方便、即时和丰富多彩,有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兴趣社交……,但我们在社交网络上呆的时间越长,玩的社交应用越多,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感到孤独和空虚。

我相信好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聊没事的时候打开手机刷朋友圈、空间、微博、头条,刷累了关掉手机然后隔个几秒或几分钟又打开继续刷,奇怪的是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开,只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看看有没有新鲜事,有没有人发动态,然后这样循环。本以为可以打发无聊,没想到刷完之后感到更无聊,只是刷的时候有那么一丝快感。

我们也经常抱着学习的态度加各种行业交流群、学习群,加完一堆群之后基本一句话不说,聊天列表布满未读消息的红点点,然后一条条打开关闭,每天重复这样。不得不说加入行业交流学习群只是对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就像办了健身卡不去健身一样。

我们害怕走在时代的后面,因此通过不断刷各种应用软件来了解外面的新鲜事物;我们作为社会个体,害怕被孤立,因此加了一堆不聊天的群、圈子和好友,其中不少只是点赞之交,甚至默默相互躺在对方的好友列表里。

社交本来可以让我们打发无聊,为什么却让我们越来越感到无聊和焦虑?我想除了每天被动接受海量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在带着面具在社交。

微信群里聊不到几句就开始斗图、开车、撩妹、说段子的,没人愿意真心说几句话。

朋友圈也只发精挑细选的图片,美食美景美照,拍照一分钟,修图一小时,发图一分钟。于是总有人长得比你好看,总有人生活比你过得丰富多彩,总有人工作比你好,总让你有一种错觉就是别人可以不怎么努力就比我们过得好。因此大家变得焦虑起来,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在苦逼。

2、理想中的社交是什么样子

社交的本质是带有私密性的,我们希望通过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心情、生活经历和感悟来获取别人的认可、安慰或者交更多情趣相投的朋友。但这种崇尚分享的理想社交生活却不断被重塑,赋予了新的意义。

“最近两个月坚持跑步健身,想发朋友圈打卡,一方面监督自己,一方面想向别人展示我的健康生活”——心想,还是算了吧,免得到时被人说装逼。

“最近一周生病,身体不舒服,天天跑医院打点滴,拿出手机想拍个照发发动态求安慰”——心想,还是算了吧,到时肯定有人说我矫情,另外免得家人担心。

“刚来一个新的城市,无亲无故,工作不顺利,生活很糟糕,夜深人静,想发个朋友圈感慨下”——心想,还是算了吧,这样别人可能会说我吃不了苦,我在别人面前都是很坚强的。

“最近失恋了或者感情不好,想对外说说心里话,谈谈自己对爱情新的认识”,心想,还是算了,到时别人会说我煽情。

……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发表一些东西,却总又会考虑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想对一部分人分享自己的心情和生活经历,却又总是在乎另外一部分人的眼光。

我想这大概是基于这样一种矛盾心理:不想让自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却又想被不算熟识的人窥视着。

微信、QQ等不再是我们分享内心真实想法的地方,更多的变成了一个刷存在感、资源交换的平台以及一个秀场。微博、自媒体号以及一些其他的写作平台也基本是大V的天下,自己发的东西没人会看。

心里有很多想说的,却找不到对的平台与对的人分享。我想心里那份想法和秘密就是社交本质带有的私密性。你的想法故事不需要多么崇高美好,写出来也不需要多好的文笔,只要把最真实的生活感悟、心情用文字分享出来就行,与人分享,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交。

3、理想社交产品的构思

基于上面的想法,我初步构思了产品的框架。

目标人群:18~25岁的男女青年

人群特征:

  1. 文艺青年
  2. 文字、阅读爱好者,但文笔普通
  3. 想法多,乐于分享,但又不愿被身边的熟人窥视

解决的需求:

  1. 通过分享自己的日记心情,故事希望在网上能和自己三观相似的陌生人交流、沟通、交友
  2. 窥视别人的内心世界

以下是产品框架的主要界面原型图:

【默认首页】

发现频道是用户发布的最新动态文章,按照时间排序,这样每个用户发布的动态都会得到曝光,被一定数量的人看到。推荐频道是点赞和评论较为热门的文章。关注是关注作者的文章。点右上角的羽毛发布文章。

【左上角的更多】

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中心,消息是别人对你动态文章的点赞或者评论,私信你和别的用户的单独交流,喜欢是自己点赞的别人文章,关注是自己关注的人。

【文章详情】

【发布动态】

【我的主页】

个人主页不会显示有多少粉丝,得到多少喜欢数。只有头像,昵称,简介和自己发布的文章,以及动态,动态包括喜欢了谁的文章,评论了谁。

【别人的主页】

别人的主页和自己的主页相比多了一个发私信按钮,便于相互沟通交流。

产品特点说明:

  1. 个人信息只有头像、昵称和个人简介,没有性别、地域等其他冗余的信息, 大家都以一个陌生的角色存在,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这样就可以不用当心熟人的看法,尽情分享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生活,和自己的内心独处,用沟通故事的方式交新的朋友。
  2. 没有粉丝,没有大V,没有简约作者以及赞赏,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让人们写作和阅读回归初心,摈弃功利心的态度,不写别人喜欢看的,只写自己想表达的,写真实的人和事。
  3. 首页信息流简约美观,没有作者信息和喜欢评论数,只有标题概要和时间,让阅读更纯粹,让自己凭借自己的主观去选择性阅读,而不会受到阅读数、喜欢数和评论数的影响。

PS:以上是我个人对社交的一点想法,或许我理解的理想社交是错的,也或许根本不存在理想社交,大神不喜勿喷。写出来并不是想召集人一起真的做出来,只是想写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下,有类似想法的朋友可以私信沟通,期待你们的想法,让我们一起丰富产品,也说不定我们还真的可以做出来,哈哈。

对了,我给这样的社交产品暂定取名为 “碎碎念”,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有点依恋,有点诗意,有点唯美,本身的意义也比较符合产品本身意义。

 

作者:克果 (简书、微信公众号:克果),成长中的PM,努力把自己迭代成最好的产品。

本文由 @克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所谓理想的社交产品可能并不存在。社交的目的不是单一的,它有很多的需求点,有心事找人倾诉,和别人交流兴趣爱好,和同行业交流职场心得信息拓展人脉,和亲朋好友聚会…这些都是不同的社交场景,也对应不同的社交需求。所以其实社交产品是线下社交需求的延伸,所以才有微信,豆瓣,脉脉,朋友圈…能满足某个社交需求点的产品就是好产品。楼主所说的分享心情、碎碎念,想分享又害怕在大厅广众之下带来负面影响,这种在线下一般会找知心的好友分享诉说。如果把这些心情动态分享给陌生人,有两个问题,一是愿意分享给陌生人的需求动机并不强烈;二是陌生人愿不愿意看和评论回复,陌生人之间存在信任和亲密隔阂,不大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别人的心境,去和一个陌生人走心,如果陌生人不回复那和写个私密日记没两样了。所以相比陌陌可以走肾,豆瓣可以交流兴趣爱好,简书可以分享获取有价值内容,漂流瓶也可以分享心情给陌生人,这个产品的需求点很容易和上述这些产品重合,然后被替代。综上,分享心情,碎碎念不是一个比较强和能够独立的需求,带不来足够的用户和内容。

    回复
  2. 个人看法,只要有需求,产品就会有一种形态出来。

    首先从后期运营来看,对于这种隐性需求而言,怎么激发,怎么形成反馈闭环才是后期实施要考虑的事情,以前我自己研发一款产品很多时候会因为过于相信小众有小众的产品这句话,导致产品的死亡

    其次从产品本身来看,其他方面我也不敢过多评论,只是觉得既然在微信中别人不想看到你矫情的一面,那是有什么论据支撑陌生人会想看到矫情的一面?

    产品不能做伪命题,或许他不应该是一个产品形态存在,或许可以一次活动,一次类似mutal joy的形态存在

    回复
  3. 楼主,我想给你一些建议。首先,这不是刚需,受众范围太小;其次,可替代性太强,差异化不足。最后我想说的是,楼主的产品终究摆脱不了线上分享的限制,即使你们线上交流再相投,仍然比不了线下两人或一群人坐在一起说谈逗唱,那样最纯真、最亲密的交流,因为人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之道都是通过眼睛这个心灵窗口所透露的,而不仅仅是那些冰冷的文字,这样仍然摆脱不了内心的空虚和焦虑。而且现在人们更倾向于语音和视频交流,社交市场正向视频化发展,所以我建议你将线上线下结合,线上通过视频互相吸引对方,线下将他们召集起来交流,我觉得这样才是最理想的社交。

    回复
    1. 谢谢你的建议。我这个产品的想法本身就不是刚需,如果真要做出来也只是服务小众人群。

      来自浙江 回复
  4. 想法挺好的,但是发布文章,加关注,文章列表页这些设计感觉有点太大众,应该把这个想法在深入些,做点特别的社交,提现出你说的那点:既不想过度暴露了,又想引起别人的休息窥探,

    回复
    1. 是的,但暂时没有更创新的想法,哈哈

      来自浙江 回复
  5. 有一个软件叫做soul 不过现在晒照的人越来越多 并没有最初那么纯粹了 不过我想开发者最早的出发点和你一样 想做一个纯粹、安全、平等的平台

    来自上海 回复
  6. “不想让自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却又想被不算熟识的人窥视着”,这个话其实很能折射出一个现成的产品——新浪微博。楼主以动态timeline的形式展示内容的话,在没有完成关系链构建的情况下,其实已经有点跟最原始的需求相驳了。如果纯碎是要在一个相对陌生的世界进行发牢骚,那是能不能选择漂流瓶等产品?

    来自广东 回复
  7. 可不可以理解为:把自己的日常随手记分享给其他人,或者说不叫分享,就是“放在”这个APP上面。可能是一段想说的话、一个即时的idea等。我觉得这个产品要做出差异化,可能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碎碎念,二是平等、陌生。

    来自重庆 回复
    1. 理解到位,但产品设计有好多问题

      来自浙江 回复
    2. 我投资一百块!

      来自重庆 回复
    3. 天使轮,哈哈

      来自浙江 回复
  8. 既然名字叫碎碎念,但是app里面每个人的发言都是以“文章”的形式,“文章”二字其实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有心理负担了,不如换成“随笔”“吐槽一下”之类的引导,不用写成“文章”。小小建议。

    回复
    1. 好像是这样的

      来自浙江 回复
    2. 我后来又觉得以文章的形式展现第一有点单调,第二有点重,让用户有压力。所以想想还是以卡片形式展现比较好,可以是一句话一段文字或者一张图片。

      来自浙江 回复
  9. 不喷,但是从商业角度。有几个疑问能否回答下呢?
    社交产品其实区分两种角色,一种是发布方,一种是关注方。
    第一、针对发布方。
    产品前期如何有效的吸引发布者发布优质的内容呢?一旦发布方觉得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优质的内容,又没有很好的反馈(优质内容平台激励推荐,较多的关注人数、优越感等等)。那么回答来发布方的积极性较低。
    第二、针对关注方
    如果只是单纯关注陌生人内容的用户,如何通过优质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呢?

    来自福建 回复
    1. 你好,感谢您的回复。我想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文中所说的产品定位不是优质内容社区。有点像树洞,但又高于树洞。另外目前没有考虑商业盈利。我所写的只是一个自己拍脑袋的一个想法,记录下来供大家交流谈论,描述的不是特别清楚,就产品本身而言也有很多瑕疵。

      来自浙江 回复
    2. 我觉得楼上的意见是你值得思考的,既然你文章中也说了“不想让自己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却又想被不算熟识的人窥视着”,那就一定需要一种发现机制。另外,我个人觉得,通过文章(较多的文字)来展现某个瞬间的心情所花费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既然你也强调是社交,产品设计上更应该侧重对互动的规则的设计。最后,想问一个问题,这个产品和简书(或者其它Blog)有什么区别嘛?

      来自上海 回复
    3. 我大概明白楼主的意思,简书(其他blog)归根结底还是blog,但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微博、微信的动态功能然后延伸到社交而已,区别是一个中有熟人,一个是没有熟人的圈子,想怎么矫情怎么装都没有顾忌。每个人都有表现欲以及希望被窥视的念头,但我们在乎周围人(认识的)的评价(别人眼中的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周围人的周围人,所以我们所想也是我们周围人所想。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完全陌生的圈子,没有“名利的纠葛“,也就没有了评价的纠结。我们心中都明白我们只是单纯的想记录心情发泄不满而已。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快节奏、浮躁的社会有时候我们需要走到一个空旷峭谷,发泄不爽,分享安宁,而有时候正巧对面也有人。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