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篇|给-1岁到0岁的产品经理们的一封信(三)
第三篇了,还是那句话:欢迎产品经理的新同学们,老司机们,散了吧散了吧。
1、零经验的同学如何入门
最近收到很多同学关于这个问题的咨询。讲真,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因为大家的受教育程度、背景、职业经历、性格、环境等等都不一样。我会针对大家的问题共性给一个适用于绝大多数同学的解答。
0经验,指的就是之前没有正式从事过产品岗相关工作,这个阶段的同学,应该先学会产品岗的基本技能(原型、PRD、需求分析等,在一封信系列前两篇文章中有详细描述)。如果有人带,那更好,如果没有人带,可以参加一个系统的培训。在自学或者培训的过程中,可以给自己设定几个目标需求,然后自己的把这个需求输出成原型和PRD,请相关的老师帮忙支出问题并修正。
这个过程是弥补“0经验”的一个缺失,既然0经验,我们就自己创造经验。0经验转产品岗最好的一个途径是内部调岗,是成功率较高的一个途径。如果内部调岗成功了,那在下一份工作中简历就比较好写。那如果内部转岗有困难,怎么办呢?说到这里,不能不提的一个点就是简历。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公司,包括创业公司,,一般都不会要0经验的产品岗(除了应届生之外)。那么,0经验的产品同学的简历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 把自己的简历变成“非0经验”。说直白一点,就是虚构一个产品经理的工作经验。有同学会担心背调什么的,我只跟各位分享一句名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点到为止,再更多的我就不方便多说了。
- 写简历的时候,工作经历这部分一定要围绕“项目”的维度去写,把工作写的立体、丰满一些。我看很多同学的简历就像流水账一样写输出了什么什么文档,对接什么什么需求,跟进了什么什么迭代。。。哎,很无聊哒,考虑一下HR小姐姐的工作日常好不好,要是每天都看这种简历,再敬业也麻木了啊。给HR小姐姐一个刺激,让她眼前一亮。当然,写不好的话,小姐姐容易眼前一黑。
- 除了应届生之外,一定不要应聘“产品助理”岗。很多同学有想法是,把姿态放低点,先进入到这个行业再说,至于助理还是专员并不重要。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一个事实是:如果你给自己设置了希望应聘产品助理岗,HR一看是非应届生还应聘助理,明显是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就没信心啊~,自己都没信心,那人家HR凭什么相信你?而且一般的大公司,除了应届生都不会给社招人员设置助理岗。小公司更不会设置产品助理岗。
所以,不要以为姿态低是好事儿,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0经验的你拿一份假简历直接跟HR要30K,搞不好就真给你了呢?
不试试怎么知道?
但是“粉饰简历”的基础,一定是自身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起码也要匹配50%以上,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不然一个二乂子的水平跟人要30K,那可得多穿点,别被人家公司保安打出来。
2、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是不是有很多同学觉得产品经理可酷了,产品经理四个字是自带光环的四个字,是全公司除了CEO最牛逼的职位,想干嘛干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舍我其谁,风光无限,论天下英雄,还看今朝!
是不是这么想的?
同学,醒醒,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了。
一张图,打破大家的幻想。
这张图很写实。
我们有时候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有经验的PM们会聊自己的工作日常,旁边还未正式接触产品岗的应届实习生同学一脸惊恐:原来产品经理工作起来是这样的?
是啊,你以为呢?真没那么牛逼,甚至还很苦逼。
不过,哪有不苦逼的工作呢?
3、关于“XXX”岗能不能转岗产品这个话题
很多同学上来问我的第一个问题是:谭老师,我现在是“XXX”岗,想转产品,可以吗?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你能不能做产品岗,不是由你现在的岗位决定的,唯一的决定因素是“你是谁”。如果非要问这个问题,可以这么问:我现在是“XXX”岗,想转产品,有优势吗?或者之前的工作经验对转产品岗有帮助吗?
那怎么理解“唯一的决定因素是‘你是谁’呢?”
你的智商、你的情商、你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你的受教育程度、你的性格、你的决心、你的勤奋与否、你是不是不择手段。
这些才是决定你是不是能转产品岗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你之前做过什么。
4、关于加班
我加班很多。
很多人说我傻:你拿的工资是8小时的工资,但是工作日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1个小时,每天额外的三个小时都是被资本家剥夺的剩余价值之外的“剩余剩余价值”。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为公司干活,不值得。
但是我想说的是:我加的每一分钟的班,都是给自己加的,与任何公司、任何领导没有任何关系。我在公司加所有的班,都是为将来的自由而加班。
怎么讲?
我加的每一分钟的班,多锻炼出来的每一分个人能力,多总结出来的每一分经验教训,多沉淀下来的每一分工作感悟与认知,都是属于我自己的个人能力与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任何的公司和组织都留不下来的。如果将来哪一天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希望我可以随时带着我的个人能力与个人竞争力转身离开,换一种我更喜欢的生活方式。而不用担心离开了一个舒适区就需要为温饱和生计问题而奔走流离、狼狈不堪。更不用每天巴结领导,诚惶诚恐的、小心翼翼的维护着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有巴结领导的那些时间与心思,多看几本书,不好吗?
我加班,是希望我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并且是我享受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我的工作在我心中有意义,我就有成就感。当我的工作给我时间,不剥夺我的生活,我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我快乐。
一个领域从业人群的结构模型,可以想象成是一个结构很扁平的金字塔,你别看乌央乌央全是人,但是只要努力往上一点点,人就少一大片,再努力一点点,人又少了一大片。那些你以为离你很遥远、高高在上的人,也许离你只有三步之遥。但就是这三步,也许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尝试着跨越过去。
我加班,就是尝试着每天在这个庞大的金字塔上往上走一点点,如果每天能前进一点点,我觉得就足够了。为我知道,也许就是这一点点,我又走到了很多人前面,我离这座金字塔的塔尖,又近了一点点。每往上一点点,我也许就可以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那些投机倒把的人,那些不是真心努力的人,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
专家是永远也多不起来的。
要成为金字塔尖的前万分之一,总是要有代价的。
前几天有同学问题,谭老师,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走出那三步?
我想了想,回答了一个字:“懒”
曾经有一类比较火的标题党,标题是:如何工作一年获得三年的工作经验?
这张图,我深以为然。
人跟人的差距,往往是在工作之外八小时产生的。本来起点就比别人低,如果再不努力,资本是什么?
这里说的加班,不是为了加班而加班,而是有效率、有目的、有输出的加班。看过我前两篇文章的同学一定知道,我一直在强调一个词就是“输出”。所以,是不是为了加班而加班,很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准依然是:有没有有效率的输出。
如果是为了加班而加班,我劝大家早点回家休息一下,没有效率没有输出的坐在公司,也是只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不如休息一下。而且这种“加班”还会起到反作用。为什么呢?很多同学是很容易被自己感动的,偶尔加个班加到后半夜恨不得朋友圈、微博、QQ空间能发状态的统统发一遍:哎呦自己好辛苦哦,所有人都走了就剩我一个人在公司加班到后半夜,再配一张叫不到车的截图。
在获得大量的点赞与褒奖评论之后,心满意足,一夜好梦。
这就是典型被自己感动的行为,本来是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非要苦情哈哈的发到社交网络上博关注,再被吃瓜群众的反馈一烘托渲染,营造出一种全世界劳资最勤劳的假象。更关键的是自己的潜意识是真的会相信这个假象的!当再需要努力的时候,潜意识就会把这段记忆调出来,哎呦,你已经好勤奋好辛苦了哦,要对自己好一点哦,不要再加班了啦。
希望大家是真的在努力,而不是在表演努力。
以上。
相关阅读
#专栏作家#
谭小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北大心理学硕士,关注电商领域,擅长用户心理解析。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人跟人的差距,往往是在工作之外八小时产生的。”,记住这句话了。
谭老师您好:我是应届毕业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想从事产品,请问我应该从助力做起还是报班,直接挑战产品经理?或者说对于我们这些想从事产品的应届毕业生,有没有什么建议?如果可以,希望您可以写一篇关于应届毕业生的文章,不胜感激!
很受鼓舞。
关于加班这篇 不是鸡汤 胜似所有鸡汤的营养,文字质朴流畅真情意切,谢谢老师总结的这么好。
关于这个加班,我想我应该在这方面在系统一些了
也有加班,虽然不多也不是很固定
最多的就是了解一下最近的事情,想到了什么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就去问问题并且回答大家的问题来锻炼自己的思维,很多时候自己想问题想的不全面,看大家的回答帮助我锻炼一下产品思维,同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看看大家对什么比较感兴趣
其次就是看看书,注重心理学和沟通说话方面,也看一些诸如用户体验要素、结网一类的书籍,还有模仿原型
感觉这样下来没积累到什么太多东西,就是超哥说的没看到明显输出
我是应届生,希望超哥可以针对应届生再写一篇文章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方法吗,只能对简历“动手动脚”吗?作为一个求职者真的是郁闷呀!
我不同意,既然没有经验那就应该放低姿态从助理做起。如果既没有经验,也不肯放低姿态,那想干嘛? 造假就是造假,没有什么引号之别,以为通过自己学习觉得掌握了一定技能,就可以肆无忌惮写自己两三年产品经验,但是从没有投入到正真的产品工作经验中过,那就还是没经验。还不如老老实实的从助理做起,实战中成长。
你们只记得简历造假,却不记得谭老师在说造假也是需要资本的,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去造相同经验的“假“,“假“简历也是要与能力相匹配的,这只是在给毫无经验的但有上进心有能力的人一个小小的捷径而已,没必要吐槽
当你能力达到不错高度时候就是左边表格那种
对加班的正能量观点表示点赞
不敢苟同
➡ 简历造假?
能力达标的基础上,走下捷径 💡
没干货,散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