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重点是什么?碎片化学习和大数据管理
当YY进入到教育系统开始挑战霸主位置的时候,市场一下就炸了,并且直指新东方,俞敏洪无奈之下应战,又从一个侧面推动了市场对互联网教育的关注和对未来发展的一种预期性想象。这也证明YY的出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至于最终YY教育是不是能够挑战霸主位置,或者颠覆固有的教育模式包括体系的转换,目前来看都为时过早,10亿之说也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市场的预期和预想的效果已经达到了,下一步就是YY教育正式开讲的日子的继续造势了,傍大款地瞄上了新东方,这一次,有点伤啊。
其实更值得我们关注的互联网教育,不应该集中在公共教育领域,还有更大的一块市场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市场,这才是真正的黄金之地。在这里,笔者先说一个例子。众所周知,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快速流行,包括移动阅读终端的演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风靡,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逐渐成为主流,传统的纸媒体、实体书店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海尔从杂志撤离硬广投放,全球知名的纸媒体开始摒弃实体媒介,全面转向数字化、网络化,包括国内的一些传统媒体也开始进行数字化转移,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纸媒体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这是互联网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会直接抹杀掉的一个市场吗?
颇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一般的实体书店逐渐在衰败,但是能够进行教辅内容销售的书店活得还有滋有味,传统教育中的应试辅导还非常火爆。笔者所在的都市包括笔者自己的家庭,同样是这样,买实体书的比例越来越少,但是书店还经常去,因为要给孩子买教辅书。而且很多教辅书在当当、亚马逊、京东是找不到的,只有到实体书店,老师指定的地方才能找到,而且要有时效性,因为孩子要马上用,网购基本不赶趟。此外就是各种辅导班的火爆,笔者曾经亲眼看到很多家长为了能给孩子报一个“好班”、“龙班”,占一个靠前的座位,连夜等候在辅导班的门口,并且在高潮的时候还需要排号,就和当初房子火爆时的感觉一模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火?最直接的答案就是因为我们目前的高考应试模式,虽然一直在强调改革,但目前的状态下,成绩依然是必须追逐的几乎唯一的落脚点。在众多竞争者中突破,就需要PK掉绝大多数的竞争者。互联网教育的重点,笔者认为还是在最终的应试。目前,在线教育细分领域主要包括K12(幼儿园到高中)、外语考试、留学咨询、成人考试(考研、公务员、证书等)等。笔者的孩子也一直在新东方学习,同时也在学大进行一对一辅导。尤其是进入到高中之后,学习的针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传统的大班制已经渐渐不适应孩子的学习进度和难易程度,这时候的专项一对一辅导就成为提高学习成绩和效果的最好选择,虽然价格上要贵了许多。
YY教育希望通过一种免费式的模式挖角新东方在市场上的霸主位置,能成功吗?笔者看很难。因为有几个关键点是YY欠缺的。一是教师,名师的力量。二是老师的收入和忠诚度。有人或许会在意生源是不是能够跟上?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是跟着老师走。如果YY教育能够达到这种效果的话,或许对新东方的确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不过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来说,笔者不看好这种模式。为什么?
这里同样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一是K12年龄段的孩子的主动性学习能力普遍偏弱,因为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他们需要一定的管理、督促、勉励、跟踪,这是完全的互联网教育难以匹敌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跟踪学习效果。其二是新东方虽然在英语的应试和传播中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是新东方也早已经进入到更宽泛的应试文化市场。包括一对一教育,这一点和学大教育一致。当然后者的一对一教学更主动,更积极一些。应试需要查遗补漏,也需要针对学习,培优和补差。新东方的优势在英语等语言类的教学中,而以学大为主的更倾向于传统文化应试教育的一对一化。其三是即使在成人语言教学上,新东方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也是刚刚进入这个市场的YY难以匹敌的。教育的延续性不是因为开通了一个免费的线上教学就可以超越或者颠覆的。
那么进入移动互联网化之后,教育的改变是不是应该寻求更主流的方向?这恰恰是YY教育带来的一种思考,当然包括百度教育、淘宝同学、QQ教育等等。传统教育的短板和软肋是什么呢?缺乏针对性,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能重点关注,自主学习能力偏差,应试填鸭式教学偏多。不能定量分析,或者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定量分析,学生的学习有盲目性,并且面对困难的时候,难以找到突破口。这也就滋生了很多孩子又到课外辅导班寻求帮助。
不过课外辅导班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家长给孩子选班的时候有一定的盲目性,大班学习的针对性同样不强,缺乏量化分析和针对性地补充自己的短板等等。这也是为何近年来一对一教学越来越普遍的原因所在。以学大、新东方为主的一对一教育不断地延伸,获得家长和学生的追逐,也有两方面因素:一是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可以直接找到自己的短板和弱点。二是时间跟踪方便,家长可以直接看到量化的效果,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在这方面,笔者通过孩子也接触过一些一对一教学。同时也在不断地更换着教育机构,以迎合着孩子的需求和教育提升能力。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估计将超1600亿元,国内在线教育市场未来几年将迎来一轮大爆发。这1600亿的大蛋糕不仅巨头关注,本身专注于教育的传统机构也纷纷推出在线教育产品,开始自我颠覆。学大教育的“e学大”,易思宜学教育科技的“易题库”,都在布局在线K12领域。此外,由前世纪佳缘CEO龚海燕创办的梯子网,还有猿题库、一起作业网等在布局。学大教育CEO金鑫认为:“教育就像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础的需求之一,所以教育行业永远有红利存在。处于这样一个持续需求的市场,是企业最好的红利,至于企业能不能抓住市场下的机会就要取决于自身能力了,你的准备、眼光、实力等。”
笔者是K12的一个参与者的家长,因此对K12教育更关注,也更认可以此为支点的互联网教育更有前景。对于K12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几方面因素不可忽视:一是针对性要强,线上线下的交替学习,通过移动终端的考核、定位、做题,观看视频,寻找自己的知识差异点。这方面e学大的视频教学不错。二是量化跟踪。通过大数据应用,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是家长可以实时跟踪。这是关键。笔者也与很多家长有交流,在QQ群和微信群,大家对孩子的教学更倾向于线下一对一教学,适当进行线上补充,同时非常在意效果的评估,因为要真正的学有所得,要看到进步和成绩的提升。
市场一度揣测YY可以颠覆新东方的模式,但笔者却不看好YY能够成功。因为YY缺乏主要的信任、信誉、口碑和量化的效果跟踪。不过,对于新东方来说未来的发展压力也不小,在传统的语言培训方面,YY教育等互联网新兴教育机构的崛起,会不断瓜分新东方的份额,在传统文化课教育方面,以学大教育为主的一批教学机构本身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育优势,新东方虽然也在布局,但主导地位还不够强。双线作战的状况会一直是新东方面对的焦点,也是分散其精力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新进入的市场参与者直接把新东方作为一个标杆分析和研究,这样针对性更强。
值得留意的是,线上线下教学的相辅相成将成为一个热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碎片化学习的补充或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移动端的碎片化学习,可以更好地利用时间,检验效果。正如俞敏洪所言:“我认同在线教育对于传统面授是一种挑战,但我更认为是对传统教育的互补而不是取代。另外,做教育要把教育精神和互联网精神结合才能真正做好。”
对于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几方面是不可忽略的:一是教育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无论是幼儿教育、K12教育还是成人教育,每种教育体系之间均无太多内在联系,各自为战,自成体系。二是教育是被动的。被动性学习也导致了互联网教育很难呈现爆发增长的趋势。三是系统性,跟踪量化很难。一个成功的教育产品是有体系可寻的,例如托福考试,必然需要经历,写作、听力、阅读、口语等,建立在这一体系下必然需要学生是进行规律性的学习。文化课教育更是如此。只有线上线下补充,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尤其是对大数据的引入,可以带来更多的量化分析,据《大数据时代》介绍,在美国的Udacity和EDX正是通过跟踪学生的视频播放次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难点。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也有类似的量化跟踪产品,E学大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近两年,当越来越多的资本抢滩进入在线教育的时候,众多以线下教育起步的教育培训业巨头也在纷纷转型,试图在在线教育上找到新的增长点。虽然互联网的速度比线下要快,但跑在最前面的是线下,尤其是文化课教育。当自上而下的“教育”越来越多被自下而上的“学习”取代的时候,互联网教育的春天就会真正来临。此外,互联网对推动个性化教育有自己与生俱来的优势,这是互联网的优势。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调整,比如利用数字化,碎片化学习等,当然,最终的效果是主导,成绩提升是直接诉求。
相对更广泛的互联网教育市场,笔者更看好K12市场的机会和发展前景。当然,在这场K12在线教育争夺战中,究竟是拥有教育内容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传统机构,还是具备互联网思维和个性化技术优势的互联网公司能够脱颖而出,笔者更看好后者的机会。
FROM 虎嗅
排一下版,密密麻麻这么多字都不想看了
笔者你想表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