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都知道MVP,但是它可能不再是产品研发最好的模型了
要简单、讨喜、完整,不要最小可行性产品。这对创业公司的第一个产品来说很重要。
MVP(Minimally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产品)的概念指的是,用最小的代价来验证你的商业可行性。一代又一代产品团队把它作为产品研发的原则,但是很少有人重新评估和发掘MVP的本质和目的。WordPress Engine的创始人Jason Cohen近日在博客上表示,应该用SLC(简单讨喜完整/simple loveable complete)的概念代替MVP,从而帮助产品团队更高效得创造出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
其实,MVP背后的逻辑本身没有任何问题的:
- 做小产品。因为越小约容易预测结果,而且测试成本也越低。
- 可以快速推向市场,只有当真实客户使用真实产品时,团队才能快速学习。
- 如果表现糟糕就可以马上放弃,如果表现出潜力就可以加大投资。
但是创业公司对MVP中M和V的理解有偏差,更多团队容易关注在M而不是V上。以至于产品本身在功能上不完善,用户不喜欢使用。Cohen认为SLC可以作为V更清晰的衡量标准,帮助团队创造和评估产品。
- 简单S:用户从不抗拒使用简单的产品。只要产品不声称可以做到它其实没有的功能,客户完全会理解。例如,最初的Google Docs只有微软Word应用3%的功能,但是客户知道前者能够优秀地完成它预设的目标——简洁和实时协作编辑。
- 讨喜L:用户要使用它。一个功能少但讨喜的产品比功能多但用户不想主动使用的产品更容易获得成功。产品进化的核心是,它能够被多少人乐意使用而不是它有多少功能。
- 完整C:MVP容易导致产品原型不完整,更像是一个复杂产品的0.1版本,而不是一个简单产品的1.0版本。很多初始产品非常简单但是使用体验完整,例如Whatsapp,Snapchat和Twitter。其中一些后期添加了复杂的功能(Snapchat),但另一些保存了最初的简单。
下面用一张图类比传统MVP和SLC的区别:
客户的愿望是一辆车,那么滑板是一个SLC产品。客户可能对此并不满意,但是最初阶段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客户完全满意,而是得到客户反馈并从中学习。如果客户的意见是,颜色不好看,那么改变颜色就可以满足这个客户的需求,即便不按照最初的需求造出一辆车来,产品也是有自己的价值的。
如果客户的反馈是滑板不稳定,容易掉下来,那么我们可以加一个车把。如果客户认为车轮过小不适宜长距离出行或者没有刹车不安全,我们可以再造出一辆自行车。如果客户认为自行车不能满足更长距离的出行,那么我们再造出摩托车、汽车。
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每一代产品都有产生用户认可的价值,每一代产品可以在用户使用中获得真实的反馈,例如,如果自行车用户的反馈是喜欢风吹在脸上的感觉,那么最后的成品就会是一辆敞篷车——和MVP的路径不一样的结果。
Spotify开始在朋友和家人圈子中测试时,只有一个“播放”按钮。Minecraft开始时,只花了6个小时就上线了在虚拟空间挖方块和垒方块的功能(但是一年内更迭了100多次!)。Lego每年推出新玩偶前,都用卡纸制作的模型,向孩子们征求意见。有意义的“滑板”能够为用户提供使用价值的同时,快速获得用户反馈以便迭代。
MVP的概念过于模糊,用户需求调研的结果也总是不那么准确,SLC也许更能帮助团队明确产品开发的起点和方向。所以,你的“滑板”是什么?这对创业公司来说很重要。
(图片来源:sparkawards.com)
作者:孟小白
来源:http://36kr.com/p/5091056.html?ktm_source=feed
本文由 @孟小白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那两张图的下面一张是经典的MVP,而且它也不是开发模型中的一种,作者搞搞清楚MVP到底是什么再来吧
话说图片上的英文标题不就是“如何构建一个MVP”嘛??
是哦。。。
:o两者的目标一样啊,只是概念清晰度的问题…..没明白为什么要把viable偷换成半成品…..
同意
这张对比图明明就是MVP的解释,关这个SLC什么关系,为什么要硬套进去。。。
我在哪看过这张图,好像就是讲MVP的配图 😂
viable已经说了是可行性,你非要说人家是半成品,图片中的第3列中,上面的摩托能叫viable?
MVP的v就表明了可行性,文中的图描述还是有点误差,个人觉得slc的描述之所以更好,是因为表达的概念更加清晰。
那个对比图,豁然开朗
你用MVP理解下 下面的试试?
有意思
叫法不同而已
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