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知识问答的产品格局-知乎的困境
知乎 | 微问 | 百度知道 | 米饭问答 | |
定位 | 真实的高质量的网络问答社区 | 基于智能语义分析引擎的社交知识问答社区 | 基于搜索引擎的互动式问答分享平台 | 轻松舒适休闲的熟人问答社区 |
基因 | 纯 | 社交网络 | 搜索引擎 | 纯 |
优势资源 | 高质量的信息、各个领域的专家 | 新浪微博的开放式社交网络、大V用户 | 内容的质量和数量、百度搜索引擎、完善的积分机制 | 无 |
内容特点 | 专业性强,以长为荣 | 大杂烩 | 通用性 | 生活化,以短为趣 |
内容形式 | 文字+(图片、视频) | 轻型文字+(图) | 文字+(图、地点) | 轻型文字 |
便捷性 | 3步,搜索+提问+选择话题 | 1步,提问 | 1步,提问 | 1步,提问 |
属性优先级 | 问题>话题、人 | 话题、人>问题 | 问题>话题>人 | 人>话题>问题 |
3、知乎的困境
知乎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是做高质量的知识问答社区。随之规模的扩大,陷入了高端用户的补充跟不上流失速度的困境。以下是一些问题或是质疑:
① 用户阶级分明,逼走用户?
在知乎,是一个有点阶级分明的地方,划分标准是用户的权威和所贡献的知识,给用户一种冰冷的社交感觉。相比豆瓣来说,每个用户都可以根据兴趣,通过关注和加组,从而划分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但这个矛盾又是定位天然导致的,这正是知乎高质量回答的来源。知乎的高质量来源:第一是每个领域上的专家级人物,这类专家级人物大多都是社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CEO或创始人;第二,邀请问答当事人来回答问题,获得真实、高质量的答案;第三类是知乎的“中产阶级”,想通过回答问题证明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权威。
② 问题答案长不一定好,短不一定差?
我们的设计都讲究UCD(Uer-centered Desin),也即“用户满意”。而能够解决问题的答案或者内容无疑都是“用户满意”的,或者称“高质量”的。在知乎存在一个弊病就是大家都约定成章地“以长为荣”。米饭的推出就特别强调“以短为趣”的生活化体验。
③ 没有一套完善的积分制度保证公平性?
公平性直接影响用户对产品的认可程度。知乎与百度知道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百度知道通过完善的积分制度来衡量价值,不管是提问者问题的价值,还是回答者答案的价值。在投入和回报可以量化之后,公平性是显而易见。在这里,积分制度起到了维护整个问答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④ 混合知识网络,新问题不能快速得到解决?
知乎是一个混合型的网络,由个人节点(社交网络)和知识节点(知识网络)组成,用户既可以follow“人”,也可以follow“问题”和“话题”。而且与百度知道等产品的不同的是,知乎中结点之间的信息交换是双向和持续的。
这点听起来相当的好,但在这样的混合网络里,如前所述“问题”大于“话题”和“人”,也就是说“人”和“话题”是次级结点,但它们恰恰是整个系统的两大动力引擎,这就会直接导致新提出的问题不能快速地得到解答。
⑤ 用户体验有待改进?
知乎学习Quora,并试着引导用户提出好的问题、高质量地回答问题,营造高质量的生态系统。这点做得很好。如“搜索+提问+选择话题”的三步提问模式,虽然看起来三步走,但恰恰是提高用户体验,因为它可以为用户找到高质量的答案。
在内容的组织与过滤上,知乎做的还不够好。比如当进入到网站首页的时候会看到大量出自不同用户、各种不同领域的话题,话题混乱,缺少逻辑,这种混乱势必会“让用户觉得心烦”。
本文由江丁丁投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
hi .想要转载这篇至微信公众号,应该如何联系您呢?
“前段时间我们团队发布一款微知识管理APP,在博客上记录了从产品设计到开发的整个过程,”能公布一下博客地址吗?想学习一下嘿嘿
分析的挺详细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