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需求真伪?用这3个工具就够了

17 评论 27518 浏览 250 收藏 14 分钟

被一堆需求折磨得死去活来?花了很长时间做的功能最后发现不是需求方要的?辛辛苦苦做的东西老板和运营还不买账?你可能需要用几个需求工具帮你减负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道路。

1、概述

一般,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中各部分的占比大概是这样的:50%做需求,30%做开发,20%做测试,那估计你会问为何需求占比如此高?原因如下:

  1. 要理解这里的需求并非狭义上的需求,而是包含从需求提出,需求分析到给出需求解决方案的各个方面;
  2. 需求决定着未来产品的方向是否正确;
  3. 最后是需求决定着能否更快更节约成本的完成产品。

既然需求这么重要,那就意味着它不简单,既然不简单,那定是三两句话无法说清的了,所以今天仅从需求分析阶段中截取需求筛选部分的需求真伪如何判断来进行分享。

(说着有点模糊,直接上图,可以看出需求真伪在需求分析中的位置)

2、需求真伪的定义

需求真伪即需求的真实性,顾名思义,需求也是有假的,好比最近很火的段子:让男朋友买 MAC,妹纸想要的是一个 MAC 口红,男朋友却买成了 mac 笔记本,且不说男朋友没有确定需求是什么,就连妹纸要买这个口红是不是真的也没有判断,要是妹纸就是喜欢买新款口红而已,那你买隔壁 YSL新款她估计更喜欢哦,所以在这里,买 MAC 口红就是假需求,买 YSL 或其他更多更好的新款口红就是真需求。

由此看出,需求真伪的判定对于确定正确的产品方向,做出让用户更满意的产品极为重要。

3、判断需求真伪的工具

3.1 雷达图

雷达图主要是以二维图像展示多维数据的图形,通过雷达图可以直观看出各维度数据之间的差距,一般用于财务领域,但机智的我们怎么能浪费这么好的工具呢,赶紧拿来用一波~

(1)确定维度,通常考量的维度有:

  • 频率,用户是否经常会用到该需求对应的功能、该需求是否是其他高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如微信朋友圈图片编辑功能是个不常用到的功能,但它是上传图片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 影响力, 该需求是否同时是大批目标用户的需求、该需求是否是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需求的上线会对多少其他功能或业务部门造成影响等,如  QQ厘米秀可能不是QQ用户的需求,但它是QQ主打年轻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厘米秀的上线也会对如设计部等部门造成影响。
  • 持续性,该需求只在短时间内起作用还是长时间内有效,该需求是否对其他功能产生长尾影响等,如查看年度账单的需求,就属于低频且短时间内有作用的,但它可能会影响到一些人的生活消费;
  • 可复用性,该需求可移植到多少其他场景中去,如某个页面的评论需求,就可移植到很多需要评论的场景中去;
  • 效果,该需求能解决目标用户多少问题,该需求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虚拟+实体),该需求可提升多少用户体验等,如某电商的目标用户为大批量进货的零售商,但是零售商进货可能是直接发往各地市级代理商,而平台暂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如果因此开发一个多地址发货的功能,不仅满足了零售商的需求,也可能让客服处理订单时更加方便。

以上为部分常用维度,大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2)给需求设置分值,一般以1~10分来进行打分;

(3)设置各维度权重,计算出各维度最终分值,根据分值制作雷达图;

(4)设置维度平均值,制定出阈值,即雷达图的面积需达到多少才能算真需求,否则是伪需求;

(5)计算雷达图面积,雷达图不能一下就计算出来,需要通过分解成多个小三角形才能计算出,利用上

sin /cos/tan就OK了;

(6)用雷达图面积对比阈值,判断真假需求。

举例(以下平台纯属扯淡,如有雷同我们谈谈):

背景:某教育平台,处于发展期,目标用户为初三高三的学生,业务是为将要中考/高考的学生提供相关的各种付费/免费冲刺课程,通过课程费用分成及平台广告获取收益,课程由与公司合作的老师/教育机构上传或者其他想分享的人自由上传。

需求:为了刺激鼓励更多人上传免费教学视频,公司想设置一个给课程作者打赏的功能。

维度:频率、影响力、持续性、可复用性、效果

(1)打分:

  • 频率:5分,用户不常用到打赏功能;
  • 影响力:8分,将会影响到大批自由上传的课程作者,为公司培养用户更多知识付费习惯打下基础;
  • 持续性:7分,该需求长期有效,同时也会让用户对课程付费产生更多正面认识;
  • 可复用性:4分,可复用性不高,暂时可复用到的场景只有给课程打赏,给热评打赏,给学习前几名打
  • 赏的情况;
  • 效果:9分,该需求能让课程上传者觉得受到了重视,提高了公司声誉,也为未来公司开发更多付费项目打下基础。

(2)设置权重:

  • 频率:30%,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很多功能待完善,对目标用户来说常用到的功能更加重要;
  • 影响力:25%,影响力大的需求一般属于重要不紧急需求,应得到重视;
  • 持续性:10%,不求一个需求能耐久,只求能一步步适应市场变化;
  • 可复用性:5%,快速迭代为主,不讲究下一次是否会用到;
  • 效果:30%,公司阶段看中效果,希望能给公司带来更多收益。

(3)设置各维度平均值为6分,则

 

平均维度分值:

  • 频率=6*30%=1.8分
  • 影响力=6*25%=1.5分
  • 持续性=6*10%=0.6分
  • 可复用性=6*5%=0.3分
  • 效果=6*30%=1.8分

最终维度分值:

  • 频率=5*30%=1.5分
  • 影响力=8*25%=2分
  • 持续性=7*10%=0.7分
  • 可复用性=4*5%=0.2分
  • 效果=9*30%=2.7分

(4)绘制雷达图,其中平均维度分值制作阈值雷达图,最终维度分值制作需求雷达图  ;

(5) 由于需求值面积明显大于阈值面积,所以就不计算了,可以看出这个需求,即设置打赏功能的需求为真需求。

友情提示:以上雷达图只为介绍流程的简单举例,现实中的维度要依据自身情况而定,and 维度平均值和权重的设定也不会这么随意,往往需要通过大量数据和调研来确定那个小小的值,最后,在需求分析中,用雷达图不仅能判定需求的真伪,还能对真需求进行排期,将面积大的雷达图排序在去前,不过也不要觉得雷达图越大越好,如果你的维度是风险、成本等,那当然是越小越好啦。

3.2  公式法

对,你没看错,就是公式法,用公式来合计你的需求是否靠谱:

需求真伪结果判断:

若0< 需求真实性值 < 1,则为伪需求,若需求真实性值>1则为真需求。

名词解释:

  • 内部情感:都说产品是PM的孩子,其实不仅是PM的孩子,还是各相关人员的孩子,所以有时一款产品的开发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因此需求可带来一些正向的内部情感;
  • 用户好评:是指在开发之前向大众发出的信号所引发的大众口碑,如淘宝的buy+,在没上线前就有了声响,引发用户好奇的同时,也让用户对平台的时尚前卫更加信赖;
  • 用户满意度:指上线后预期会收到的用户好评率,用户使用的流畅度以及解决了用户多少问题;
  • 战略贡献:指该需求为公司主要业务或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
  • 金钱:pass,你们懂的;
  • 声誉:pass+1;
  • 业务效率:该需求对提高业务部门效率或用户完成某个操作的效率如何;
  • 时间:做该需求可能花费的时间;
  • 人力:做该需求可能花费的人力;
  • 机会成本:如果不做该需求,做其他需求的成本是多少;
  • 维护:需求上线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维护;
  • 负担:该需求上线后会不会影响到其他需求,导致其他需求实现难度增加;
  • 系统负荷:该需求是否会增加系统负荷,是否需要扩容数据库等;
  • 用户使用成本:用户学习使用的成本,用更多步骤完成某个操作的成本。

友情提示: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指标,各指标分值的确定要谨慎,如用户成本指标,在某视频平台每暂停一次就会出现广告,重点是重新开始只有先关闭广告才能开始,非常影响用户体验,此时用户成本指标就可设得较高,而虾米等音乐平台的年度歌单,一般都有很多人转发到朋友圈,但是都只能一张张截图发比较麻烦,如果能在转发时生成一张长图就好了,这里虽然增加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但影响不大,所以用户成本指标就可设得低一些。

3.3 鱼骨图

鱼骨图分析法虽然多用于因果分析,但也可以用于辨别真伪。

“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m”的图片搜索结果

  1. 将需求放置于鱼头;
  2. 把需求能解决的问题和要做需求的原因分别放置在鱼骨的两端作为鱼骨骨干;
  3. 根据骨干,像剥洋葱那样一步步分析,将骨干分成若干个小的部分,然后你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地方;
  4. 根据多层次的分析后,辨别出需求的真伪。

友情提示:鱼骨图分析重在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多思考,除了思考更多的是向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进行必要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原点需求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根据分析不断修正;其实一层层分析就像破案,很有趣,所以开始后要坚持下去。

小结

  1. 工具只是简化理清流程的一种手段,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可中毒过深,非得探个究竟;
  2. 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句话文中不知道提了多少句了,千个需求千个面,选择真正适合的考量指标;
  3. 看到伪需求别忙着甩掉,谁知道它在另一个场景中是不是真需求呢。

以上为个人的一些小总结,自知功力浅薄,欢迎大家吐槽交流!

 

本文由 @皮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棒棒

    来自四川 回复
  2. 不错,赞一个!

    回复
  3. 并不能说MAC口红就是假需求吧?

    来自上海 回复
    1. 哈哈哈,是有点牵强,例子举得不够好,下次注意

      来自广东 回复
  4. 高科技

    来自四川 回复
    1. 🙂

      来自广东 回复
  5. 鸡汤

    回复
    1. 😛

      来自广东 回复
  6. 然并卵

    回复
    1. 请指教

      来自广东 回复
  7. 其实……那些数值的确定也主观性比较强吧……

    回复
    1. 嗯嗯,依具体产品而定,如一些新出现的,数据量少人们也了解不多的产品,就需要一定的主观性经验来判断

      来自广东 回复
  8. 不知道是不是专业背景的原因,特别喜欢看有数据有公式的分析,看多了耍嘴皮子功夫的分析文章,就发现自己更容易满嘴跑火车。哈哈,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谢谢你的分享,我还是相信,数据最具有说服力。

    回复
    1. 是呢,只是数据不太容易拿到

      来自广东 回复
  9. 有点意思,但是判断该需求是不是真伪需求要花的时候,是不是比直接实现那个需求的时间还要多呢?值得思考

    来自广东 回复
    1. 嗯嗯,是的,就目前来看,不是花在需求真伪上时间多,而是整个需求分析和决策上花的时间最多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