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之父张小龙的书单:大学生读完《失控》我肯定录用

创业邦
14 评论 68130 浏览 142 收藏 13 分钟

导语: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对他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

“微信之父”张小龙会要求他的产品经理人手一本《乔布斯传》,也曾有人说过,如果求职者说自己看完了凯文·凯利的《失控》,面试就可以结束了。不禁让人好奇,张小龙平日里会看哪些书?这些书又如何影响着他对“微信”的构想?

本文主体部分根据《壹读》“失控的微信先生”与《商业周刊中文版》“张小龙的盗梦空间”整理。

1.《失控》

凯文·凯利,一位在亚洲游荡了近10年的美国人,东方激发了他对于技术的思考,最终通往哲学的终极命题。在他笔下,失控,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容易使人感到不安,但正是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成就了创新的源泉与进化的动因。

在广研,产品经理们人手一本《失控》,因为张小龙说过:不读《失控》的产品经理,知识结构是不完整的。在腾讯内部的演讲中,张小龙反复提及这本书启发了他的产品观:不与用户产生互动的产品,是失败的产品。产品规则越简单,才越能让群体形成自发的互动。产品上线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会自己与海量用户互动,最后会互动出什么结果,是产品设计者不能控制的。

张小龙:凯文·凯利的《失控》我给很多人推荐。这本书很厚,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耐心的看完它,我自己也是,可是如果我们面试一个大学生,他告诉我他看完了这本书,我肯定就录用他—— 不过他们不知道这个秘诀。如果做互联网产品的不看一下这本书,我认为知识是不全面的。他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描述了一种群体效应,总的来说,结论是群体的智商低于个体智商。这个观点不在那本书里,而是在另外一本书里,我不记得书名。一个人在组织里,组织的平均智商是低于个体智商的,个体的智商更高一些,群体会拉平这个智商。比如说在微博里,微博上多了你的智商会降低,大家认同吗?你没有发现这个变化,因为你每天降低一点。很简单的,你每天在微博上说的话,你会发现跟大众越来越一致,别人在说什么,你也在说什么。

2.《科技想要什么》

凯文·凯利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他认为,作为整体,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它的起源完全可以回溯到生命的初始时期。张小龙对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充满兴趣,花工夫研究了人类的起源,人类为什么会直立行走,他还曾在知乎上提问:原始人用什么来剪指甲?广研内部对摇一摇有个专门的称呼:撸一撸。这是人类最原始的姿势,最原始的,体验往往是最好的。

为什么?张小龙说自己平时会非常留心观察三四岁小孩子,他发现他们很喜欢用iPhone与iPad,因为这两款电子产品很容易学,比如开机,虽然看不懂“滑动来解锁”,但因为触摸是人的天性,他们会下意识顺着箭头的方向用手指去滑动。“越简单,越原始,就越人性化”。

3.《乔布斯传》

在腾讯公司内部,张小龙被称为继马化腾之后的第二个超级产品经理,中国的乔布斯。微信4 .0推出时张小龙更新了微博签名:越简单,但越好。这是德国工业设计大师Dieter Ram崇尚的设计理念,也是乔布斯“至繁归于至简”的精神。4.0初期的朋友圈甚至没有滤镜,因为他认为:照片真实、不加修饰地反映生活即可。微信发展早期,一些创意常被竞争对手模仿,并进化出新功能,马化腾曾问张小龙:是不是要做细化,免得别人做了那些我们没有想到的功能。张坚决否定,他说:只有做到极简,才无法被超越。一位微信团队前成员透露,微信每个版本的设计,张小龙都会鼓励大家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现在你正在用的一个功能,很可能就是我们砍了 300多个功能后留下的。”他说。

微信的开机画面,起初做过许多方案,大家比较倾向于两个人站在地球前,张小龙坚持就一个人,否则无法传递这款应用的用意:人很孤独,所以需要沟通。朋友圈也是一款充满极简主义的产品,它的主色调是蓝灰色,这也是张小龙平时常穿的T恤以及广研办公室的色调。拍照片,按一下右上角相机按钮;写纯文本,长按右上角相机按钮即可,这一功能许多用户起初并不知道。“按住说话”的功能也是,说话时,其实按三秒就可以放开了。但张小龙从不说,也不担心用户不会用,“你去找,自然就能找到”。

4.《女人的起源》

以男性为中心的生物学家,则用人类起源于丛林并进化为以狩猎为生的肉食动物的学说,来证明女性无论在体力和智力上,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对此,《女人的起源》首次为女性在人类进化史中的平等地位据理力争。它开一代风气之先,力图解开人类,特别是女性的演化和起源之谜;而它提供的答案,则从女性的角度对人类的史前史做出了推测性的重构,极富革命性和破坏力。在张小龙的演讲里,他曾经向听众推荐这本书,他说:“如果你们对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你就损失了一半的用户。”

5.《黑客》

Steven Levy这部经典力作的25周年版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跨越到80年代后期,追述了计算机革命中初期黑客的丰功伟绩,他们都是最聪明和最富有个性的精英。他们勇于承担风险,勇于挑战规则,并把世界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本书更新了一些著名黑客的最新资料,包括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理查德· 斯托曼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并讲述了从早期计算机研究实验室到最初的家用计算机期间一些妙趣横生的故事。在Levy的笔下,他们都是聪明而勤奋的人,他们极富想象力,他们另辟蹊径,发现了计算机工程问题的巧妙解决方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至今仍然长盛不衰的“黑客道德”。

6.《异类》

在《异类》一书中,作家格拉德威尔对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进行的分析,让读者看到了一连串颇感意外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年;纽约很多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那些奇才异类,他们之所以神奇,得感谢机遇的眷顾。

不过,除了机遇之外,他们的成功还需要上辈人的文化熏陶。因此,从《异类》一书中,你能体会到机遇对成功是如此的重要。格拉德威尔为读者指出了成功之路的方向,但怎样把握这份机遇,每个人都需要仔细思考,毕竟,不同人拥有不同的机遇。在这本书中,张小龙最欣赏的则是“1万小时定律”,即一个人必须经过超过1万小时的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7.《信息简史》

现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没了我们,使我们深陷信息焦虑、信息过载、信息疲劳的困扰。但回顾历史,这并不是件新鲜事,人们也总是能想出应对手段。维基百科 、Google便是我们的应对之一。无论对于信息的未来持何态度,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我们人类是信息的造物。作为《混沌》、《费曼传》、《越来越快》、《牛顿传》等畅销书的作者,格雷克不仅在书中细致还原了历史细节,通俗解释了各种理论,还生动刻画了几位不为大众所知的人物:可编程计算机先驱、超越时代的查尔斯·巴贝奇,第一位程序员、诗人拜伦之女爱达·拜伦,计算机科学之父、天妒英才的阿兰·图灵,以及全书的主人公、信息论之父克劳德·香农。

8.《数字乌托邦》

20世纪60年代早期,在美国大众眼中,计算机只是冷战中冰冷的机器,然而到了90年代互联网到来之时,计算机却呈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它们模拟出了一个数字乌托邦般的协同体,而这正是曾经最反对冷战的嬉皮士们的共同愿景。本书正是探索这次非同寻常,且颇具讽刺意味的变革的第一本书。作者挖掘出那些在旧金山湾区的先驱者——斯图尔特·布兰德和他的“全球网络”鲜为人知的故事。1968年到1998年期间,通过《全球概览》、“全球电子链接(WELL)”和最终取得巨大成功的《连线》杂志,布兰德和他的伙伴们长期扮演着旧金山嬉皮士运动和新兴科技聚集区硅谷的中间人的角色。正由于他们富有远见的努力,反主流文化分子和科技人士一同重新定义了计算机的形象:计算机是解放自我的武器,计算机建筑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虚拟社区,计算机还让人们能更大胆地拓展社会的新疆界。

文章来源:创业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群体智力低于个体智力,出自于《乌合之众》

    来自上海 回复
  2. 写的很好!
    【“按住说话”的功能也是,说话时,其实按三秒就可以放开了】试了一下,一旦松开消息就发出去了,不能再录入语音了。是哪里操作不对么

    来自广东 回复
  3. 看着呢 照样没人要 PS:乌合之众里提到群体智力低于个人智力

    来自北京 回复
  4. 为什么没有收藏这篇文章的功能?

    来自广东 回复
  5. 《失控》值得一看,目前正在看,看着比较吃力。

    来自上海 回复
    1. 求推荐靠谱的翻译

      来自广东 回复
    2. 下载– 最畅销TOP100 — 这个APP,然后到在线书城去搜书名,就可以下载中文版啦,免费的。

      来自上海 回复
  6. 产品这行入门越来越容易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有需求就有市场,需求越多门槛必然就会降低

      来自广东 回复
    2. 入门容易,做好难。

      来自上海 回复
  7. 一本都没读过,加油,继续努力,张小龙喜欢研究人性,所以读的书也不一般

    来自辽宁 回复
    1. 这基本都很不错,值得看看,加油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35717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好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的产品不断优化,而做好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做好数据埋点。
专题
1317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数据分析方法论。
专题
16414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产品经理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使用数据来进行辅助,如:利用用户使用数据为后续的产品迭代提供依据、如何向上级领导汇报产品成果、如何做精细化的运营活动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埋点方案的撰写。
专题
1264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系统首页设计指南。
专题
12469人已学习15篇文章
当业务进入某一阶段之后,用户新增可能会趋向疲软,这个阶段里,运营人员可能会需要召回流失用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用户召回策略。
专题
1577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从0-1搭建A/B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