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产品的CEO,不是好的CEO

6 评论 14911 浏览 119 收藏 11 分钟

不懂产品的CEO,不是好的CEO。

周鸿祎说,“优秀的 CEO 往往都是一流的产品经理”。

马化腾说,“我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

丁磊说,“我是个90分以上的产品经理”。

雷军在小米的定位是首席产品经理。

为什么技术出身的CEO都喜欢把自己定位为产品经理,或者说他们真的就是公司最好的产品经理?

技术出身的CEO更精通技术的深浅,了解能实现到什么程度,知道客户需要怎样的产品。CEO与产品经理比,他们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具备更强大的资源掌控力。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凡是CEO做产品做得好的公司,这种公司普遍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不懂产品的CEO,不是好的CEO。

我的产品思维修炼之路

本人从业十五年,围绕人力资源行业先后策划运营过一系列成功产品,目前依然是红海科技首席产品经理。这其中经历过无数的坑,也有不少经验体会。要做出一个好产品,我总结出来下面五点产品思维。

1、尊重常识的价值思维

产品是什么?产品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东西。

常识是什么?常识是人们已经验证,并形成共识的知识。

在产品里面,常识我们可以看作某些已经验证达成共识的需求。对这部分需求,我们首先需要的不是去捣腾,而是需要尽快地了解。

快速的理解常识能让我们迅速抓住大量核心的刚性需求。

一个产品经理,如果缺乏尊重常识的习惯,没完没了地YY一些常识性问题,会浪费时间走弯路。

一个CEO,如果喜欢折腾产品还不懂常识,那就更具灾难性。因为你能调动的资源更多,方向对了能更快,错了损失就更大。

尊重常识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它与我们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没有谁会认为自己没常识,也没有谁会认为自己没有判断力。而掉坑最多,损失最大的往往都在于不尊重常识。

要做到尊重常识不仅是个心态问题,还是个能力问题。不管你多牛,还是要能做到虚怀若谷,不管你多牛,还是要不断升级自己的认知水平。当你能够尊重常识了,也就能抓住那大部分的核心需求了。

2、回归本源的创新思维

创新的前提,我认为是要基于解决问题,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去找到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法。如果产品只停留在需求的简单满足,那也就不存在什么创新了。埃隆·马斯克等大佬推崇第一性原理,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解决问题。

这种人不停留在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也不理会原来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

只关心最合理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马斯克的很多伟大成就,发射火箭,造特斯拉莫不如此。

我们要尊重常识,但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因循守旧。在每个领域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的是对的,有的是改变了的,有的甚至可能是错的。

只有从问题的本源出发,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创新。创新的方法和理论眼花缭乱,是不是叫第一性原理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回归本源的思考习惯,才能够保持清醒,不断创新。

3、用户视角的体验思维

情商高的人让别人高兴,智商高的人让自己高兴,情商智商都不高的人自己不高兴也不让别人高兴。

我们做的是一个高情商的产品?还是一个高智商的产品?还是一个情商智商都不高的产品?

我认为高情商的产品,就是那些不仅站在设计的角度,也时时刻刻站在用户角度考虑问题的产品。

站的角度不一样,重要程度的排序就会不一样。

从技术视角虽然可能都是差不多的功能,但用户感受和体验却大不同。

站在设计者的视角,先是有用,然后好用,最后好看。

站在用户的角度,先要能用(有没有用很多时候不是一下子感知得到),好看,好用,有用。

2C的互联网产品为什么体验普遍都比较好,因为海量的个人用户不可能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专业和耐心,产品不好用或者不好看,直接就被淘汰掉了。不是因为是互联网产品就颜值高体验好,而是颜值不高体验不好的都死掉了。

当互联网产品思维传播到每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是把这种体验带进来。而我们常常说用户体验,不仅仅是界面酷炫一点,而是实实在在地能站在用户视角考虑,让产品有更高的易用性,有更好的全流程体验。在这个用户已经被2C互联网产品深刻教育了的市场,只有站在用户视角关注用户体验的产品才能活下来。

4、懂得借力的分工思维

如果想吃个番茄炒蛋都要买锅买煤气,那吃番茄炒蛋都会变成一个巨难的事情。不懂借力,你的产品要完成一些最基本的要素都将付出极大的代价。现在不是原始社会,这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分工协作的规律。如果不能借助生态圈去获得一些成熟的资源,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举个例子:我们曾经担心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大量的产业都转向海外。但近些年发现,情况也没有那么糟糕。一些产业还是在中国生存更有优势。除了离市场更近外,更因为各种产业链配套非常成熟和完整。脱离了这个环境,虽然可能带来某一两个要素的成本降低,但分工没有了,生态链没有了则是更大的灾难。

牛顿都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更别妄想自己去捣鼓一切。积极地参与社会协作和分工,懂得借力,是我们更快出产品,更好出产品的必要手段。特别作为技术出身的CEO,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己YY出一堆不成熟的轮子。常常是投入巨大收效甚微,既浪费了时间也消耗了资源,还折损团队的士气。

善用成熟的成果,积极参与社会分工,借助外力是互联网时代每个企业的必修功课。

5、整体结构的系统思维

世界本来是多维的,而我们却总想着捷径。

互联网思维强调单点突破,信奉爆品无往不胜。但口碑极致带来的不一定都是成功,喝再多互联网鸡汤不一定能打胜仗。这些听起来很过瘾的法则,用起来却不见得真正有效果。但鸡汤思维依然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是我们太渴望成功,太执着于成功的捷径。我们都喜欢把事情简单化,把成功公式化。

以小米为例,小米经历了早些年的极速狂飙,这两年也是花了不少代价才走出困境。雷军虽然不反思,但他却说小米在补课。补的是什么?其实也是系统性地补了小米的短板。以前关注了线上漏了线下,关注了成长忽略了管理。口碑极致当然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方法论,但我们终究还是需要系统性地来面对这个复杂而多维的世界。

系统性是客观世界的某种本质属性,系统思维当然同样适用在产品上。用系统思维让我们能够更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综合性地去思考问题。

最后我始终认为,没有在深夜为产品辗转反侧过的人,不足以谈创业。不断的升级自我的认知水平,多具备一点产品思维是我们每一位创业者的必修课。

 

作者:孙伟,红海科技CEO,牛透社特约撰稿人。十五年来围绕人力资源行业先后策划运营过一系列成功产品,专注于用互联网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本文由 @孙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马爸爸笑笑不说话

    回复
    1. 马爸爸是外星人,不在比较范围^_^

      回复
  2. 感同身受,每一点都非常实用

    回复
  3. CEO要有产品经理的思维,产品经理也要CEO的格局。

    回复
  4. 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才能更洞悉一切,也才能真正做好产品。此文即是在讲产品,也是在讲战略,有高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