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从0到1,该考虑哪些维度?
从0到1,再到N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心中永远的梦,也是每一个产品经理心中永远的痛,以下就是笔者本人整理的一点“不成熟的小经验”,说说自己对从0到1的理解,和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对下图中所说的各个部分肯定都有所了解,笔者之所以用一个金字塔结构,是因为考虑到:创业就是要找一个高频、强需求的大市场来做,这个是基本条件,是金字塔的地基;然后再考虑自身的资源和强项、行业状态等因素,做到单点突破,所以在从0到1阶段用户体验的到部分就是这个突破的点。
以下说说笔者对各个层次的简单理解:
- 战略层:需要充分地了解用户需求、用户场景(关于场景可以看笔者之前的文章:《两千字,谈谈我所理解的“场景”》),需要清晰地明确商业目标,类似拉投资的BP等;
- 范围层:需要界定那些用户是现阶段的主要服务对象,有哪些内容、功能是要做的,而且需要结合产品/项目阶段的时间因素一起考虑,类似业务架构、公司流程等;
- 结构层:需要展示那些信息,不同的信息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用户需要按照怎样的路线操作应用,类似功能的流程图;
- 框架层:需要怎样的布局来展示功能、信息的优先级是什么样的,如何更好的缩短相关路径、提高效率,类似制作的线框稿;
- 表现层:需要怎样的界面搭配突显品牌,需要怎样的界面让用户流连忘返,需要怎样的界面来提醒用户,类似设计师的UI稿;
这些宽泛的概念怎么与具体的事例想结合?在考虑的过程中,对需求的强度(有用)、产品设计的优劣(好用)、技术的实现程度(可实现),该从多大程度上去考虑哪?以下便一个一个来聊。
战略层的目标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需要给一个有需求且没有被满足(很好满足)的市场提供供给,那么这个时候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你做的产品需要”有用“。
这个有用可以是实际的、物理的用途,比如一把锤子可以用来钉钉子,比如一辆高级轿车更好的满足了用户的出行需求;也可以是虚拟的、心理的用途,比如kindle的电子书,比如拍照软件中那些需要付费的滤镜。
所以如果一个需求没有用,那就无需进行后续的层次分析。同时最好能找到足够大、足够强的需求,比如上面提到的kindle和滤镜,哪个需求更大,哪个需求更强,我想已经不言而喻了吧。战略层的状态,就决定了这个项目的大厦能起多高,盈利能力能有多大。
范围层决定了这个项目要做那些事(功能和内容),要充分考虑“可实现”的方面,而这个问题必须结合时间因素考虑,在大家都在争赛道的时候,实现方案的速度最重要,当你已经是领头羊了,那么做让自己保持优势的事情更重要(可参考笔者的文章《产品方案应是简单粗暴,还是精耕细作?》);
同时也需要考虑用户的体验,比如现在做一个垂直的电商领域的APP,那么必须要支持在线支付,而且至少支持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的其中一种,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这种快捷支付方式,从线下711、全家的购买行为也可见一斑,这是个类基础设施的功能,而且已经存在支付的第三方SDK,可实现性基本没问题;
用户会关心购买之后的物流信息和速度,但是如果有人现在(当下)做一个用无人机送货的电商,确实能吸引眼球,而且能提高配送速度,但是很这个实现成本太高,或者说不可实现,那么就不要考虑这个方案,而是积极地去寻找替代方案,比如:接入现有的第三方物流平台。
所以此时主要的考虑是用尽量少的时间,来实现一个尽量满足用户最主要需求的技术方案。此时的“好用”所占的比例要低很多,主要的目的就是“可实现”。
结构层时需要考虑信息(数据)架构,也需要考虑主要功能的交互流程,此时前者更关注于好用,而后者更关注于可实现,可以认为两者是平分秋色。
- 交互流程要顺畅,
- 符合用户的认知,
- 尽量零学习成本,
我们还是以电商的流程举例,现在电商的流程都是选择地址在前,然后再付费,如果把这个顺序颠倒,用户会不会疑惑?转化率会不会下降?这个答案应该很明确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现有的普世交互流程中,是否有可以优化的地方,比方说微信的拍照、小视频的融合就是很好的交互设计,比原生相机需要选择是拍照还是录像更简单、快捷。当然这个和其拍摄视频长度有很大的关系。
信息架构要看是否可以实现,设计出一套万无一失的数据架构的意义何在?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文章《有损设计:4个场景分析,到底什么是适当的损度?》。
框架层类似于PM的线框稿,好用要远远大于可实现;简单、直接、锐利、一目了然才是好的,此层次基本不存在不可实现的问题。一个比较明显的事例就是:iOS 11的设计。
iOS 11的设计被很多人说丑,字太大,不够细腻,但是这种用字重来改变可读性的方式,让用户在纷繁复杂的应用环境中,获得关键信息的成本降低了,这就是改进,这就是以用户体验为首要目的的信息设计。
表现层主要就是好用,赏心悦目,在现有的技术情况下,前端实现就是效率问题,不卡且流畅,所以此部分更加考验的是UI设计师的能力、审美、品味,比如氧气这个APP,界面做的效果很好,推荐大家可以看下,然后再和其他电商的页面对比下。此部分就不方截图了。
把上文提到的五个层次再按照《用户体验要素》的详细内容进行展示,结合有用、好用、可实现的维度去看,大体如下图所示:
这个五个要素中,战略层是对用户需求(有用)的高度抽象概括,然后从离用户较远的范围层开始,到离用户实际使用最近表现层,其好用的属性便会变得越大,而可实现的属性会相对减弱;而产品经理在从0到1、从1到n、从n到n+1的过程中,就是在这五个层级中往复循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衣带渐宽终不悔,每时每刻思考: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好用、是否有更高效的实现方案,然后找到那个平衡点。
#专栏作家#
代成龙(微信号dcl_utopi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智能硬件创业公司产品狗,从视频巨头公司到玩智能硬件的公司,继续产品设计工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文章加几个小标题,逻辑会更清晰,读起来更舒服
收到,多谢,哈哈
一直不敢写自己的东西,一方面不想抄别人的(借口),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自己太懒了吧(主要原因)
开始吧,元旦假期可以先写一篇,2018第一个小目标,哈哈
最近做产品也遇到一些困惑,不知道线下是否可以听到一些产品经理的学习课程?
杭州的话,近期我有听到海螺邦有线下产品的课程,还是免费的,本周六也有分享,在活动行平台上就可以报名
考虑的更多的是产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