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拍脑袋:如何科学的预估产品上线后的数据?
数据会帮助你明确你的工作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但数据的预估不能靠拍脑袋,需要有理有据。
你对自己正在做的工作能做到心里有底吗?一个产品上线后到底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还是以数据的方式呈现,你能明确的说出来吗?很多时候做什么是比较容易的,怎么来评估做这个工作带来的价值反而没那么容易,这时候就涉及到了目标设定和数据预估。
怎么预估?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有的人具体工作做的很好,但是涉及到数据就说不清楚了,很多工作多年的人也未必有这个意识和能力,但是只要你掌握了这个技能,将给你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如果你是创业者,预估的数据是你画大饼的基础,是对合作伙伴和投资人最好的说服工具,如果你是公司的领导,预估数据将帮助你配置与之匹配的研发,运营和推广资源,避免造成资源不足或闲置浪费的情况,如果你是产品经理,数据预估是你争取资源推动工作最好的帮手。
总之,数据会帮助你明确你的工作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但数据的预估不能靠拍脑袋,需要有理有据,那这个数据怎么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个思路:
1. 首先搞清楚你的用户是谁
预估数据前,要明确的知道你的用户是谁,这是数据预估的前提,如果连自己的用户都不清楚,数据预估也就无从谈起,那怎么明确你的目标用户呢?
第一步:
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对市场的观察理解做一个定量的分析,对目标用户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比如你要做视频直播,通过对市场上直播平台的使用及你的经验判断,你发现这个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是18~30岁之间的年轻人,这是一个简单的定量分析结果,让你对目标用户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
第二步:
通过调查问卷等定性研究的手段,让人群的属性更具体,比如你发放了100分调查问卷,最后发现有80%的反馈者都是北方人,这说明北方的人更喜欢玩直播,这时候你的目标用户范围就缩小到了北方的年轻人;
第三步:
再对这里面的典型用户的模型进行分析,建立用户画像,比如你最后发现典型用户的画像是,性别女,年龄20岁,自由职业/无业,性格活泼开朗,擅长唱歌跳舞,这样的用户模型对应到实际的生活中,你就会发现非常符合艺术类院校学生的特征,这时候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也就非常清楚了!
备注:怎么做定量及定性分析,做用户画像,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2. 判断市场总的用户容量有多大?
当你把目标用户确定了,然后要看看这个市场的总人数有多少,比如你的目标用户是服务某个大学的学生,用户上限也就一两万人。
为什么要算总容量,因为这是你的产品理论上所能触大的用户上限,是产品的天花板,撑死了也就这么多了,当你配置资源的时候,这个总容量是你的前提,没有必要按照百万用户的标准配置服务一万人的资源。
3. 评估自己能力,看能触达多少人
在上面评估了整个市场的容量,接下来就要看看自己手里的牌,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占领整个市场,如果不能话,以自己的能力,到底能获取多少用户。
比如你的产品是面向考研人群的,理论上所有愿意考研的人群都是你的目标用户,但是你的公司只有10个人,市场费用也没多少,市场很大,但是你根本没有能力触达全国的人,正好你的公司在北京,所以你选择了北京要考研的人群作为你的服务对象,北京考研人群数量就是你能触达的用户数,上面的数据是理论上你能覆盖的用户人数,这一部分是你实际上能覆盖的用户数。
4. 根据运营推广策略,进行数据预估
在上面知道了我们在能力上能覆盖的用户,实际上在获取用户的时候,往往会制定一定的用户获取策略,筛选出让资源最大化的目标用户,对这些用户进行重点的运营和推广,比如微博要获取用户,并不是直接去拉用户,而是先拉明星,然后通过明星来拉粉丝,要获取一个学校里的学生用户,不会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而是会优先拉校园里面比较活跃的人,然后通过这些人去影响其它人,这些基于推广策略筛选后的目标用户数量,基本上就非常接近产品上线后的用户数
通过上面4个步骤,我们知道了目标用户是谁,理论上最大的用户数,实际上能获取的最大用户数和根据实际的运用推广策略能获取的用户数,基本上整个产品预估的数据就都有了,下面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案例,这是我以前服务过的一家公司,在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社交网站,来看看在产品上线前是怎么预估数据的:
首先确定目标用户
这个产品是参考美国的社交巨头facebook,为大学生提交社交服务,目标用户是全国在校的大学生,人群的画像非常清楚
其次判断这个市场的容量
通过每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很容易获取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每年新增的大学生六百多万,在校的大学生超过两千万,两千万用户是每年能获取的用户的最大上限
然后我们再来评估能触达多少用户
这两千多万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有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也有偏僻的不知名的学校,虽然整体看起来地域跨度比较大,但是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单个学校中相对集中,作为创业团队,全部覆盖几乎不可能,而且团队成员都在北京,这时候推广目标基本上就可以从全国的大学,缩小到北京的大学了,怎么选择这几个大学,有几个标准,首先这些学校上网环境要好(这是在05年左右的时候,很多学校上网都不方便),其次,这些学校的学生进来后有示范带头作用(有逼格),最后是团队有能力在这个学校进行推广,可操作性强。
因为团队成员基本都是清华北大的,基于以上的筛选,将推广的学校锁定在了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因为用户注册需要教育邮箱注册,这避免了非目标用户随意注册,这时候用户量基本已经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估计,就是这两所大学的在校人数,最多也就是六七万用户
最后根据运营推广策略进行数据预估
在前面确定了学校,在推广的时候,要研究学校的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四分之一是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四分之二是大二和大三的,有四分之一是新入学的新生,对于新的产品,新生更容易被宣传和接受,而且他们会在学校里待更长的时间,所以在推广的时候,策略是对新生重点进行推广。
再看看自己能触达用户的渠道:学生会,社团,辅导员以及自己的地推团队,每个部分能触达和转化的用户大概有多少,如果按转化率十分一,时间期限按一个月来算,最后实际获取的用户可能在6千左右。
这时候基本上可以估算出,这个产品上线后,一个月用户量大概在6k~6w之间, 6k是最低的目标,打死也要完成的,超过了6k说明这个产品比预期想象的好,值得接着做了。
其实数据的预估,也是对自己目标的管理的一部分,不只是产品上线前要预估,在你做运营,推广,等任何一项工作前,都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预估,没个人都有自己预估数据的方法,上面的思路仅供参考,欢迎找我一起交流
专栏作家
作者:木木,高级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曾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从事运营和产品工作;微信公众号:大白学堂(ID:dabaixuetang)。
本文由 @木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由作者提供
学习了 😉
写得不错,但有个疑问,在上线前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判断,这个案例为什么要“按转化率十分一”来预估计算?
这个转化率是我在写案例的时候自己写的,前面写了“如果按”,这个转化率可以参考校园里面其它行业或者产品的地推的转化的数据
好吧,其实确定转化率也是个重难点,毕竟它直接影响了你后面的运营目标 ➡ 个人觉得无论是与任何跨行业的产品、甚至是竞品都好,都会存在各种差异,例如推广手段、产品用户体验等等,所以参考得来的这个转化率数值也是需要及时修正的
怎么去拿到其他竞品某个具体活动的数据呢
同问,看到这里也卡了一下,转化率十分之一是咋来的
➡ 看上面我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