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自我修炼:如何进行刻意学习?

8 评论 11263 浏览 121 收藏 8 分钟

产品经理如何修炼,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

1. 概述

原本打算给这篇文章起名为「产品经理是如何进行刻意练习的」,但是后来写着写着又感觉跟《刻意练习》中的「突破舒适圈去练习」不太像。遂改为「产品经理该如何进行刻意学习」。

几个月前,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很特别叫《朋友圈里的尖子生》,书中提到了李叫兽是如何学习的,感觉受益匪浅,里面是这么写的:

「我(李叫兽)在看书或接触任何一种信息的时候,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是问自己: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一般要找到5个以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看到这句话后,瞬间有一股同侪压力迎面而来。李叫兽只是比我大一岁而已,就已经有如此高深的理解,惭愧惭愧。于是我就在想,他这种方法,我能不能用在提高产品设计能力上面呢?

2. 模型解释

经过多轮迭代,最终搞了个这样的一个刻意学习模型,后面我会一一解释这个模型上的关键点。

2.1 洞察

不管是产品经理也好,产品设计师也好,其核心能力还是在「洞察」上。所以我们在做刻意学习的时候,首要提高的能力应该是能够提高我们自身的洞察能力。当然这个还是有点难,但是一点点积累,相信还是会提高的。

当然了,要想提高洞察力,首先得明白「洞察」什么,我的答案是:「事物背后的原因」。「洞察力」就是「快速找到事物背后的原因的能力」。而锻炼这个能力的方法就是,当你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东西时,不妨问多几个为什么,尝试找到一些理论或者知识去解释这个东西。

2.2 联想

正如李叫兽所说的,「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当你发现了事物背后的原因后,不妨尝试去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理论解释?

2.3 归纳

归纳就是整理与记录自己的洞察与联想。这个也很关键,因为前面的洞察与联想只是你脑海里的东西,其实还不能算是完全吃透,根据我的经验,将前两个阶段的东西写下来是个不错的方式。

2.4 实践

整理归纳后,还要做到学以致用,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即使没法马上使用,也要每天温故下自己整理的内容。

3. 刻意练习模板

基于上述的几个关键点,我整理出了一个模板,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就是左边放截图,右边归纳自己洞察与联想,同时记录实践点,防止自己忘记。

4. 案例

这里拿我的一个刻意练习作为案例,解释下这个模板。案例中的横滑查看详情功能,其实淘宝老早就有了,但是以前我都是看过就算了,并没有认真思考,但是拿到模板里面一放,单单归纳中间的那一句话就花了很久时间。(文字表述能力还是不行啊~忧伤~)归纳原因后,再去找各种应用看,找到哪里还用这个设计,这个也花了很久时间,你会发现这种方式很多地方也用到,不只是电商 App。其实这里还可以再加多一个限制,可以限定一定要找到三处。最后,实践的部分我打了码,因为东西还没开发出来,还是不宜公布。

当然这里不只是产品截图,生活中遇到的都可以,比如这个设计:

我解释下上图,上图实际上是暴雪对战平台更新游戏时的界面,以前更新有些的时候,都需要将整个更新包下载完成后,才能进入游戏,但是现在不需要了,只需要下载到「可运行」的部分,就可以直接进入游戏,剩余的部分可以边玩边下载。大家不妨思考下这个设计背后用到哪种知识?哪里也用到这个设计?我又能在哪里用到这种设计呢?

我说说我的想法,这个背后用到了什么技术上的知识,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设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希望用户能更快地进入游戏,从而提高游戏体验。

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只给用户当前需要的的东西。(稍微解释下为什么,整个更新包很大,但是用户其实只需要其中的三分之二,就能玩,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用户在此刻只需要那三分之二的更新包?)哪里还有到了?其实很多地方都用到了,比如feed 流产品里的异步加载,还有某些注册流程,为了能降低用户的恐慌心理,将常常的注册单据切割成几块,用户填完一块,点击下一步,再填另一块。

当然,还有你看到比较不错的流程设计,也可以放到这个模板去分析,看多几个,你就会对业务流程越来越熟悉了。

5. 最后

其实前面提到的模型还不是很完整,并不是一个闭环,它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反馈。最好能够将你的归纳与实践拿出来分享,与其他人一起讨论,并得到反馈。如果你能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不妨每天或每周拿出自己整理的东西,互相分享下。

 

本文由 @Jimmy Wa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思路很棒,正在寻求一种思路,感谢

    回复
  2. 这个学习方法好,有些知识脑子里想到了很容易忘,落实到纸面上才更牢固。要赶紧把这个方法用起来 :mrgreen:

    来自北京 回复
  3. 作者就是举了个例子,可能多多少少不太恰当,但是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方法才是关键,就不要纠结例子了

    来自北京 回复
  4. 问下这种理论上的设计如何验证效果,比如那个右滑的第二条提升购买转化率,如何单独验证这个设计对购买转化率的提升效果

    来自上海 回复
    1. 1. 我想补充说明下,我这个方法的缺陷是只能从「现有产品」上学习,所以当你不知道此设计的真实数据时,你只能假设它的设计是「对」的。
      2. 验证这个假设最好的方法是实践。在数据面前,我前面写的都是错的。

      来自广东 回复
    2. 符合用户当前目的就好了,用户把图片滑动到最后一张还在滑动,很可能是想尽可能了解更多的东西;如果这个东西不是他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买(会降低该商品的转化),难道这种设计就变得不好了吗?

      来自广东 回复
    3. 同意您的观点,用户早点发现这个不是自己需要的东西早点离开,提高了用户的决策效率,这应该是一个好的设计。您认为这个设计的验证指标是什么会比较合适?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