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方法论之场景记录卡片
做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影响产品形态和走向的就是那方寸之间的事,决定产品成败的也就那一招半式。
开篇“定场诗”:你与对方,旗鼓相当,实力对等。你打出一拳,对方接的住,对方踢出一脚,你也轻巧灵活的闪过。你们斗了几百个回合,不分上下,胜负难分。此时,若有一人欲加快取胜而心生波澜,另一人看准时机,仅用半招便能定下胜负来。所谓半招定胜负便是如此,高手过招争的是那方寸之间。
做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影响产品形态和走向的就是那方寸之间的事,决定产品成败的也就那一招半式。
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甚至不同地域对产品经理的职责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但有一条是一定是通用的,那就是处理来自四面八方的海量需求,来自上方领导的需求、来自市场运营的需求、来自技术研发的需求、来自客户用户的需求、来自测试UI的需求…处理这些方方面面的需求,交织出了大部分产品经理日常工作的画面。
处理需求就是那方寸之间的事,作为产品经理怎么在方寸之间,打出半招就定下高低?你需要有一套工具,国手下棋有棋谱、军人打仗有兵书,侠客对决有兵器,那产品经理处理需求也应该有一套工具可用,这套工具就是场景记录卡片,如下图:
场景记录卡片
我们知道产品思维里有很重要的一条是建立同理心,同理心是要求产品经理能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你设计的产品才有可能被更多地用户接受。
微信的大BOOS张小龙说,乔布斯能1秒钟变傻瓜,马化腾能1分钟变傻瓜,为什么要变傻瓜?其实是同理心的一种具体实践,但是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生活内容也不同,产品经理也是一个普通人,是很难快速的从自己的生活视角切换到别人的生活视角里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工具来完成这个事情。
理解别人的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故事,因为故事营造的画面能给人以代入感,通过讲一个故事,让产品经理去想象用户的生活场景,通过讲一个故事,让产品经理快速的进入用户的视角,进而建立同理心。
铁匠哥哥的这一套场景记录卡片就是产品经理用来讲故事的工具,要完整的讲一个故事,必须确定四个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我们来举个例子,铁匠哥哥想做一款可以通过手机来叫出租车的软件,现在用场景记录卡片来讲一个故事:
时间:晚上23:00;
地点:城西科技产业园;
人物:一个经常加班严重的互联网女性从业者小A;
事件:加班至午夜时分了,需要打车回家,但是城西科技产业园地处郊区,小A一个女生担心站在路边等车会不安全;
故事:小A家境不好,父母省吃俭用的供小A上完了四年大学,毕业后的小A进入一家互联网企业。因为头脑灵活,又肯在工作上专研,短短两年就已经被公司提拔为小主管。小A为了能更快的升职加薪,所以平日里工作总是很拼。于是加班就变成了小A的一个家常便饭,不过好在小A就职的公司比较体恤员工,对愿意加班的员工会给予打车给报销的福利,这项福利对于勤俭节约的小A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碳。只是加完班之后需要一个人站在路边等待出租车成为一个令小A无比头疼的事情。小A面容姣好,又生的肤白高挑,所以平日里没少因为漂亮而惹出麻烦。不久前就因为跟公司一个男同事加完班,一同在路边等车时,被男同事的老婆撞见,因此闹出了一场误会。所以自那以后,小A在加班时会刻意保持与其他男同事的距离。但这就给小A带来,必须自己一个人等出租车的问题。
故事说完了,对于小A这个人我们已经做了初步的描述,通过上述的故事,无论是与产品经理有工作交集的其他同事,还是产品经理自己,都可以通过这个故事快速了解用户,建立同理心。
说到这里铁匠哥哥要提醒一句,关于场景记录卡片,关于用户的故事撰写,产品经理要持续撰写、持续更新,我记得俞军说过一句话叫“用户只是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集合”,产品经理从一开始确定了一个名为小A的人设,相信生活中一定有和小A这个人设很像的人,产品经理要去搜集、倾听这些人的心声,把她们的故事作为更新版本补充到小A的故事里去,相似的人在特定的场景下会产生一个需求集合。
你更新的越多,人物刻画就越生动,越能有助于产品经理提升对这一类用户的同理心,越能用最少的时间进入到这类用户的视角里去。
当然,铁匠哥哥说了这么多,还是要讲一些故事来强调一下产品经理建立同理心的重要性,我听过一个发生在某传媒大学电视系的故事,说这个电视系的一个教授某次在点评学生的摄影作业时,因为言辞激烈,引起了被评学生的不满,学生站起来反驳道“当时的条件,无法按照您说的那么去拍,所以才会出现您说的这些问题”。
听完这个学生的辩解,这个教授说“如果你的这部摄影作品,被拿到电视台做节目,你是不是要站在所有观众的电视机旁跟他们解释,我这个镜头拍的不好,是因为当时的条件不允许吗?你的摄影作品是你和观众交流的重要媒介”。
这个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就是当你在为某一类人群提供产品的时候,你要在某种程度上力求尽善尽美,尤其是硬件类产品,产品经理都知道这个要求是比较难的,所以一开始去建立一个同理心,不仅能帮助你更好地提炼用户需求,更能帮助你进入到用户的世界,用用户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产品,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符合用户习惯的产品,以降低产品的风险。
文章伊始,铁匠哥哥就开宗明义的讲到,做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影响产品形态和走向的就是那方寸之间的事,决定产品成败的也就那一招半式。
产品经理的方寸之间是在哪形成的?就在产品经理的场景记录卡片里,我们看下图:
你已经为自己的产品写了很多份场景记录卡片了,里面的故事甚至已经满足一个中篇小说的字数了。你把这些场景记录卡片贴在墙上,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就像一个将军站在中军帐里研究地形图,思考退敌良策一样。
那地形图对于将军来说就是方寸之间,那贴满整面墙的场景记录卡片就是产品经理的方寸之间,而此时你的对手就是领导、市场、研发、运营等同事,以及外部的竞争对手等。你需要对着满墙的故事细细思量,反复斟酌,直到找到存于方寸之间的那一招半式,那一招半式也许就是某个不曾引入注意的小需求,也许是你突然发现某个需求竟然在每张场景记录卡片里都出现过………这就是产品经理的一招半式。
铁匠哥哥最近在看吴秀波老师演的《虎啸龙吟》,为什么叫《虎啸龙吟》?因为王洛勇老师演的诸葛亮号称“卧龙”,吴秀波老师演的司马懿号称“冢虎”,一个龙,一个虎,所以叫《虎啸龙吟》,卧龙诸葛亮善攻,冢虎司马懿善守,一个用兵奇诡,诸葛亮帐前用兵天下无人能及,司马懿固守城池也无人能破。
这两人旗鼓相当,实力对等,即便斗了几百个回合,也是不分上下,难分胜负。但是剧情显示,本来诸葛亮与司马懿是不分伯仲的,可诸葛亮却因为欲加快取胜而心生波澜,导致做出一个错误决定,就是派了马谡去守街亭,这马谡生性桀骜,又是一介书生,虽熟读兵书,却不曾领兵实战,在选择安隐扎寨的地点时弃城池不用,而选择在山顶上安营扎寨,结果被魏军张郃切断水源,又围的水泄不通,这马谡原地不动也不是,主动出击也不是,最终落的个大败。
倘若我们把司马懿想象成一个产品经理,把诸葛亮想象成上方领导、技术研发、市场运营、外部用户的化身,现在司马懿要赶紧找到突破点,完成领导的嘱托、技术的反对、市场运营的盯进,以及用户的不理不睬。
现在司马懿盯着地形图(就是满墙的场景记录卡片)、想着各种军事情报和信息(就是之前写的各种故事),思考怎么击退诸葛亮(就是怎么完成领导的嘱托、技术的反对、市场运营的盯进,以及用户的不理不睬等)。
司马懿思考良久以后,终于发现诸葛亮大军长途奔袭,粮草不济,只要拿下街亭,断了诸葛亮的后勤补给,诸葛亮势必不敢孤军深入,势必要鸣锣收兵。这就是司马懿这个产品经理的一招半式,用这一招半式定下高低,定下胜负。
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产品经理也是如此,产品经理要和多方方势力角逐,如何才能在多方势力的角逐中,获得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只要赢了用户这方势力的一招半式就好。用产品记录卡片这套工具建立你的方寸之间,用讲故事这种思维去参悟那一招半式,希望铁匠哥哥的分享对你有帮助。
本文由 @铁匠哥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大神、真想到你们公司哈。
讲的很好,方便给一个您的联系方式么,想跟您探讨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