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管理和PM能力出发,探讨产品研发效量(效率+质量)

7 评论 10104 浏览 72 收藏 12 分钟

本文从(中小型)公司管理和产品经理自身能力两个维度出发,探讨如何提高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效量。效量是我自己编造的词汇,意思是效率+质量。

产品研发效量低,都是产品经理的锅?

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老板可能都在为自家产品发愁,没有BATJ的自有海量流量,没有可视为粪土的雄厚资金,更没有资深的技术储备。唯一的出路仿佛只有让自己公司的产品一鸣惊人,才能在互联网红海中杀出一块立足之地。

这种期望不言而喻,重重地落在产品经理的头上,老板们期望产品经理可以妙手回春,创造奇迹。倘若没有达到这种期望,就都是产品经理的失职,是ta个人能力不足导致的。然而产品不理想,真的跟公司管理无关么?

模糊的岗位定义和权责边界:你的事是我的,我的事是你的,这件事是谁的!?

老板或领导对产品经理岗位和权责没有清晰的定义。很多老板或领导甚至把这个管理的漏洞,看成是筛选员工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然而,失去清晰的岗位定义和权责边界,导致的是部分工作冲突不断,部分工作无人问津。

我们从体育比赛中,有时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比如羽毛球的双打,若没有事先规定好各自负责接球的范围,在球进入一个暧昧的区间时,两个队员就会犹豫,是自己接球还是对方接球,倘若是自己接球,若对方也同样的想法,会不会撞到一起,误伤队友?最可能的结果就是,要么相互伤害,要么都撒手不管。

中小型公司中,往往都是老板或领导驱动需求。老板或领导想到一个idea又着急实现的时候,可能会直接抓来设计师,让ta设计产品新界面,又可能会直接抓来研发人员,让ta增加新功能,顺便再出一份功能文档。

久而久之,老板或领导几乎替代了产品经理,设计师和研发人员的权责也逐渐与产品经理的重叠,导致产品经理不确定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做了也白费力气。而老板或领导跨过产品经理,直传圣旨,也让产品功能变得七零八碎,需求的跟踪与追溯变得难上加难。

岗位定义和权责边界模糊,等于公司对员工的要求与目标的模糊,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员工对自己工作价值的感受,和对自己发展方向的判断。此种环境下,必然无法激发出员工自身真正的价值,导致老板或领导自己总是感觉无法找到优秀的人才。

混乱的项目管理:在追求快的道路上越来越野!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这句话放在互联网行业仿佛也通用。快速的敏捷开发,可以让公司迅速收到用户反馈,进而更新产品,以最短时间适应市场环境。对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来说,迭代产品的频率就是与竞争对手竞赛的步频,步频越高,好像在市场的竞赛中胜出可能就越大。

然而,有些中小型互联网公司过度追求迭代频率,完全忽视构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导致整个产品匆忙赶工而成,漏洞百出且无法追溯,一片混乱下员工也备受折磨。

首先,在项目开始之前,没有明确负责人的任务,会造成遇到需要配合时,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本人亲历过一次官网的改版项目,虽然指派了提供文案的运营人员,但每次找到运营人员,要求提供官网新文案的时候,运营人员都会以产品框架未出,拒绝提供。拖了3天,直到运营总监发现文案迟迟未出,才与该运营人员说明,产品框架需要配合文案的核心方向来做,必须先出文案,此任务才得以推进。

其次,没有明确最终决策人,会造成项目的停滞与拖延。还是举刚才同样的项目为例子,官网设计到公司对外的整体形象,应该是公司老板最后拍板,但老板自己却先推给研发和运营各组负责人,让他们定夺,而后在产品成型后,老板又觉得不符合自己的预期,突然查收要求修改,导致工期前前后后被耽误4、5天。

老板或领导需要明白,在项目开始前,确定好最后拍板的决策人非常重要。也一定要考虑到自己在该项目中的位置。否则就会出现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会找到老板和领导决策,而一些大问题却因自己撒手不管,而无法把控。

再次,忽视产品开发的科学过程。产品需求的评审在大公司已经是固定流程了,而在中小公司,很多老板或领导觉得评审这一步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快速把产品推到市场,求得市场反馈。然而实际上是,一些荒谬的需求,只要经过不到半天的推理考量就可以剔除不做,整个过程所需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要远远小于把需求开发成产品功能,再收集用户反馈,才确定删除该需求的各项成本。匆匆忙忙地投入研发与实现,会远远增加产品的成本与风险。

拒绝暂停,拒绝反思:忙忙忙,看起来越忙越好!

中小型企业可能因为资金的不充裕,导致对员工的评判标准都倾向于过程,而不是结果。老板们希望自己付出的每一分工资,都能在员工的忙碌程度上有所体现。他们希望看到员工8小时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执行项目,“我不希望看到你们闲着”大概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员工会听到的一句话。

然而真的是员工越忙越好么?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可能对此深有体会,有时候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做了成百上千道题,却收效甚微。有时候只是停下来,认真思考了几道典型的题目,却收获颇丰。当公司或领导,过于重视员工肉体的忙碌程度,而不愿意给员工和自己的大脑一些时间用来思考与反思,那么真个团队都会困在项目赶项目,无限的低效忙碌循环上。

通过这几年工作中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忙碌是相当无效的。比如之前提到的,先出成品再判断需求价值的情况,或者渠道上线的版本总是搞错,只能下架,重新等待审批,等等情况。这些无效的劳动,本都应该可以通过规范工作流程避免的。但是因为老板或领导们不愿意自己和员工停下来,花时间反思总结项目的经验,进而优化项目流程与管理,导致今后的每一个项目都陷于毫无价值的问题的泥沼。

提高产品研发效量,产品经理个人又能做什么?

之前翻译的HBR文章提到,产品经理需要找到能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倘若公司管理一直混乱,没有进步,产品经理们就应该考虑离开了。而不想或无法离开的话,作为项目的一个成员,如何提高自己的效量呢?

不重复造轮子

产品经理要懂得及时把可复用的功能或者布局积累起来,化成Axure部件库也好,化成文档也好。总之,在类似的项目上,有些小的功能组件不需要重复再思考,直接拿来复用就好。虽然汇总的时候会花一些时间,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提高效量的好办法。

我在本文最后提供了我自己整理的文件夹、文档和原型模板。当然这些模板并不是最完美的,我自己也在慢慢打磨这个模板,放出来也只是给大家做个参考,整理出适合自己现有业务的模板。

管理好自己的资源池

行业和岗位相关资料的收集管理是任何职位的人都需要做的,并不是新鲜的理念。网上有很多关于资料管理的优秀文章可以借鉴。我在这里只简要提一下自己的经验。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资料几乎会成几何倍增加,这就要求个人定期,至多半个月一次,用tag或文件夹整理自己的资料,否则当你查找文件资料的时候会变得跟在百度上搜索一样艰难,更不要提效率了。

花时间练习写作与口头表达

本人在工作中注意到,沟通上产生的误会,经常会对项目进度造成干扰。而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沟通,跨部门的沟通。为了确保自己的想法能够快速又准确地传达给对方,产品经理应该多在工作之余,看一些写作或演讲的书籍,如《麦肯锡叫我的写作武器》、《结构性思维:让思考和表达像搭积木一样有序省力》等类似的书籍。尤其是一些不善言辞的产品经理,更是必须要克服此问题才行。

以上就是我在产品工作当中,关于提高效量的一些思考。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很多观点可能有所偏颇。还希望同行们多多指点。

模板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7ajWWl 密码:oi11

 

作者:Tina Ruan,3年+软件需求分析 3年+产品经理

本文由 @Tina Rua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文件分享过期了,麻烦再更新一下,谢谢!

    来自四川 回复
  2. 文件分享过期了 求再更新下,谢谢

    来自四川 回复
    1. 打算再迭代一次以后再放出来,现在还是有点粗糙。谢谢关注。

      来自北京 回复
  3. 口头表达和写作同感

    回复
    1. 😉 😉 😉

      来自北京 回复
  4. 赞!总结的很好

    来自北京 回复
  5. 😉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