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一下,我觉得产品并不需要懂技术

57 评论 27016 浏览 122 收藏 27 分钟

从觉得技术重要,是我自己的短板,我要补上这张板,我支付了差不多三年多的业余时间。充其量,大家所说的技术实现的原理,花个一下午付费请个大牛来给自己科普下,就可以了。把时间花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上周,一个朋友找到我,说他决定了要转行产品经理,打算去XX机构报个Java培训班,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大家都说:做产品经理要懂技术,自己对于这块是零基础,只有去报个班学下,先把这板补齐,再去找工作的话,会好一些。

在结束跟他的聊天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产品经理到底要不要懂技术?

我决定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翻了下自己2013年5月4日,在新浪博客写的一篇文章 :

今天把家里书桌上所有跟技术相关的书收起来了,持续了近半年多的技术学习告一段落,下一个阶段,重点放在产品&运营。

和很多北漂的IT年轻人一样,处在这个急速发展的行业,使你不得不努力朝前走。要补的东西很多,我一直觉得人一个阶段,最好全力去做一件事。就这样,除了必要的业余时间占用外,所有的业余时间全部交给了C语言,Objective-C,就这样一遍看不懂,看两遍。一遍一遍的照着书上码。不懂就问,好在身边做技术的哥们人很多,翻看下C语言文件夹,自己写的草稿累计竟有快一百个,算算快有一万行代码了。

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我想做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而技术是我的短板。

虽然大二我就开始买了人生的第一个域名,自己独立搭建了第一个独立的discuz社区,那个时候就开始接触空间,FTP之类的,但却依旧没有考过计算机二级,计算机公共课因为补考才考过。只因为那个时候,自己确实没想明白,学好C有啥用处。而在没开始学习写代码之前,虽然经常跟技术一起吃饭,做产品需要的技术知识不成问题,在范而广和专而深的十字路口,我选择专而深,在对我来说,做产品最后的一块处女地,我一路摸爬滚打的闯进来。

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着自己写好的非常弱智的小游戏,被朋友们玩着,还有几个小的APP。这些让我惊喜不已。

诚然,我还只是一个技术菜鸟,但是这段写码的日子,确实受益很大,写代码真的很痛苦,枯燥,异常的枯燥,最早用基于windows的tubor C 2.0,写的想死的心都有了,后来朋友介绍说用visual,再后来才找到基于Mac的Xcode上也可以写C,不同的编辑器,写的速度真心不一样,但依旧很枯燥。这让我对于做技术,写代码的哥们更加的尊敬。

现在有时候写文档,做原型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想着这个需要怎么实现,这个逻辑是怎么样的,用if.else.还是用do.等如何实现,深刻体会到全局变量,局部变量的逻辑框架。相信这样要为技术省很多工。

经常会看到很多人争论产品经理要不要懂技术,我的观点是:我喜欢那些出身不是技术背景,但是做了产品之后,开始补充技术知识的产品经理。

倒不是说我是这样的履历,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几个决定要素,其中沟通能力,能够把各个方面的人搞定,让事情Run起来,这个是我最看重的一点。什么工具啊之类的,我觉得这是最不重要的能力。而一个技术背景的人,恰恰在沟通能力上会有很大的不足。

OK,东扯西扯,扯了很多,就是想说,做产品的同行朋友们,有时间多写写代码吧。

这几个月里,看到了很多有趣的产品,有意思的事情,一直因为要写代码,忍着没有跟大家分享,接下来,欢迎大家光顾,一起多多商讨!

2012年初,我从运营转成产品经理,在一家做招聘相关的互联网公司,做一款客单价99块钱的PC自助在线招聘产品。好在对接的研发工程师是工作了五年多,每次我写完文档后,都会提前发给他,找他聊聊看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他都会给出一些建议,很多建议都很中肯,都集中在逻辑,极值有没有考虑到等,根据他的建议,我一般修改完之后,才会再跟大家进行评审。

忘了是在讨论什么事情,那天他对我说:算了,不跟你说了,反正说了你也不懂,有给你解释的时间,我都快把这个做完了,你到时候看效果就行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是一位非常Nice的工程师,但这件事情,让以往由于不懂技术,在合作中被Diss的糟糕经历被放大,作为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我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整件事情的感觉。

也正是由于这件事情,让『技术很重要,我要掌握它』的这个萌生了好久的想法被付诸实践。

在决定要学习技术之后,我询问了好几个同事,他们建议我不要学习JAVA、PHP之类的,建议我先从C语言开始,因为C语言是最基础的,很多语言都是基于C做的扩展。

而他们一致的建议是:最好的学习,就是敲代码。

就这样,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网络上找答案,搞定编译器,找到练习的教材。

写程序使用的编辑器

没错,就是在这样的蓝屏上,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照着书本来敲代码。然后运行下,看效果。

当打出第一句『 Hello world 』时,我的喜悦至今还记得:这是我写的代码耶!

后来还陆陆续续的写过一些更大的小功能。

学习写代码实在是枯燥的不行,好在我的英语还可以,经常出现卡壳,运行不下去,不能出现书里说的结果的时候,就很尴尬,在网上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就会问一些做技术的朋友。

也是在那个时候,知道到了一些程序员经常去的网站,有国内还有国外的。

下载很多技术类的视频课程和讲义,也知道了程序员界的大牛都有哪些人,还有兴线下单约了两次最著名的程序员,酷壳博客的博主陈浩老师;

在那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有的业余时间都交给了写代码。

后来移动互联网越来越火,我自己很沉迷iPhone 4,我意识到可能是一个非常大的机会,就很想转去做移动端的产品经理,也是在网络上看了很多人说,做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需要懂开发苹果App的开发语言。

后来了解到是在苹果自带的编辑器Xcode上用Objective-C来写的,那个时候,我还没有苹果电脑,据说可以在window电脑上装个镜像,但需要电脑配置比较高才可以。折腾了好久,发现我自己3000块的Acer笔记本,完全没法搞。

下决心去买个苹果电脑,去了两次苹果三里屯的线下店,找了三个朋友,借到了一万多块钱,买了个Mac Pro,还买了一本当时很畅销的书《iOS 5应用开发入门经典》,图中左下这本:

还有几本技术书送人了…

这本书,其实好难,上来就讲怎么去做一个简单的App,一些语法啥的,都还不太清楚。

有一个技术大牛,建议我还是先把C语言学会了,再去学Objective-C,这样会简单很多,要不然会非常吃力的。遂给我推荐了《21天学通C语言》,说这是他见过最简单,最有效果的入门书籍。

我一想21天就能搞定,这个投入性价比超高啊,再有大牛加持,立刻就下单了。

嗯,你可能很好奇,为啥是两本呢,又为啥都拆开了呢?

这本书太厚了,加上Mac笔记本好沉,北京的地铁你懂的,一本放家里,一本在路上或公司看。

工具书太难懂了,又厚,学起来特别有压力,拆了之后,看起来薄一些,很轻也方便携带,这样很快就能学完,压力自然也会没有那么大。

就这样,我开始了《21天学通C语言》的学习,在Mac上的Xcode(Mac上自带的一种编辑器)里头写C语言,感觉流畅了好多,一边看书一边对着电脑敲代码。

对照着抄完一遍,运行没问题后,就再来一遍又一遍,直至合上书,也能自己敲完,运行无误。

认真的做笔记

这本书一天就是一章,课程的设计也是循序渐进的,前面几章节都还挺简单,后面难度逐步增加,要做的练习也越来越难,直到我看到第九章『指针』,实在有些太难了,去网上找了很多解释,搞了两个多星期,还是没搞明白。

可能我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或者之前的练习还不够彻底;索性,我就又从第一章开始学习,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一遍又一遍的演练课程中的代码,到了第九章,还是不行,理解不了。又搞了一个多星期,还是不行。

中间我休息了一周多,我跟自己说,再试一次吧,再认真点,作者写的这本书应足够简单了,可能是自己努力的方法不太对。

就这样,我重新开始第三次尝试,这一次,我基本上可以盲打每个章节预留的代码练习题,很少出错,一些逻辑语法之类的,基本上不会有啥明显错误。

可还是不行,卡在了『指针』这章。

刚好那段时间,公司业务有调整,得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在公司研发工程师的帮助下,我写的两款猜数字的小游戏,装在我的iPhone手机上了,时不时拿出来自己玩一玩,还是蛮有成就感的。我觉得技术的学习之路,可以放一放了。

也就有了你在开头看到的那篇文章。

但『自己的技术能力,还比较差,还需要继续提升』这样的念头,还一直在。

后来有幸跟一位非常牛逼的投资人,他所在的机构你经常会在一些科技媒体上看到,而他就是这个机构的管理合伙人。

那次聊天,对我启发非常大,我也做了一些记录,这篇写于2013年5月18日:

这一周过的很有意义。有几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 自己负责的产品IOSV1.3版本通过审核,可以下载了!

当然安卓用户是我们的主流用户,安卓开发也增配了一员新兵,又可以加快上线的步伐了!让自己周末的加班显得更有价值。

2 时隔半年多,再一次跟这位牛逼的行业前辈吃饭,席间一席话给了我很多启发:

问:你现在业余时间都在干嘛?

我:看技术相关的书籍。之前iOS平台搞明白了一些,现在看Java,学习安卓相关的内容。

问:你五年后打算写代码?

我:不会写。

问:那你的这些积累算什么?

我:为了更好的做产品。想做的优秀,技术目前是我的短板。

问:你五年后还在做产品?

我:….

(沉思中)应该会吧,但那个时候应该不会还在一线做产品吧?…..

(其实这个时候有些茫然了…)

问:那你其实应该想想,你现在所做的这些能够为未来的你服务多少?积累多少?十年后在做什么呢?

我:…..(是啊,心里嘀咕着….)

问:有一个思维叫资产累积,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当然所指各不形同,人和人的差别就在于无形资产的积累:

1-而有些人的无形资产是可以累积的,会逐年增加,深挖可沉淀;

2-有些人是刻意去经营,这和没有这样意识的人一两年差别不大,但是假以时日,三五年之后,差异就会很大,而那个时候意识到就已经晚了;

3-没有利益(商业价值-或者可商业化的)驱使的兴趣爱好不长久。

所以你要好好想想,不要东啄西啄一下,不断倒腾新的东西,可能会对你有帮助,比较泛,但是相比哪些三五年专注一个事情上的人来说,你其实是两手空空。不是吗?大凡可以累加持续去做,纵向深入专注最后的无形资产会非常巨大。

而你要想想,你目前业余时间所得事情,是不是对你来说回报最大的?同样的时间投入,是产出比最大的么?

后来他据此还跟我讲了十年前他的一些例子,以及举了一些他身边发生的真实案例。

其实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跟他的这一席语重心长的话:

1. 诚然,我以后不会去写代码,不可能在写代码上跟人拼谁写的好。

2. 我该怎么样去积累自己的无形资产呢?

3. 我的业余时间,我是想做点自己兴趣爱好的事情,那么怎么才能高效的积累起来呢?做点什么呢?

虽然后面没有像之前那么拼的学技术了,但是只要有时间,我还是会打开编辑器,练习下写代码。

终于我从Mac Pro换到了Air,轻多了;编辑器也终于不用在笨重的Xcode上写了,换成了简洁的Sublime;也不用看书了,w3school 在线教程,简单极了。

从觉得技术重要,是我自己的短板,我要补上这张板,我支付了差不多三年多的业余时间。

在这期间,我也一直坚持的认为:做产品经理,是要懂技术的。

2017年3月份,我招了一位应届实习生(以下简称“Y”),学的是化工类的专业,Y跟我说他们班毕业的同学都去了中石油、中石化,他就是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想试试互联网。

当时我跟他说,我比较担心你不懂技术,这个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有时间多看看技术相关的入门书籍。

在Y开始做产品的时候,我挺担心他因为没有技术方面的知识,写的文档逻辑容易出问题,以及被研发怼,所以每次他写完的文档,我都会仔细的过一遍,把有问题的部分一一进行标注。

他有一个习惯特别好,就是不动就直接问我:比如什么是API,什么是埋点,原理是啥,什么是后端,什么是字符串……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的研发同事经常中午或晚上空了,就过来找他,干嘛呢:

打王者荣耀!

没错,就是打王者荣耀,因为Y同学早早的就是王者了,他们就想让Y带他们升级,Y不止一个号,有时候就开小号带。

因为打的好,在游戏里又很浪,大家都觉得他特别牛逼,都开始亲切的叫他『大佬』。

『大佬开黑吗?』 『大佬求带』

就这样他非常快的赢得了技术同事的好感,研发同事们都非常喜欢他,经常喊他一块开,周六日也是。

实习没几个月,一些基本的技术原理他就都搞得门清了,在推动研发在做事情的时候,收效也非常棒。

正是因为Y同学的出现,以及今年我自己对于产品思维的深度理解,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

产品经理,到底要不要懂技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产品经理职业发展的三条线

这是我梳理一份产品经理职业发展的三条线:

技能线

人群:1~2 年的产品经理

核心竞争力:掌握产品经理工作的完整流程,并对每个环节有一定的实操,能产出出色的成果;

业务线

人群:3~4年的产品经理

核心竞争力:对于公司所从事的业务有深刻的理解,对于供给双方的需求和服务有深入的认识,能够从业务的场景出发进行产品设计;

商业线

人群:5~6年的产品经理

核心竞争力:构建出自己的产品思维,具备出色的判断力,形成自己的商业分析逻辑,能够帮公司赚钱(或具备这个意识),有获取新用户的意识;

这是我对于产品经理在不同工作时间段核心竞争力的理解。

贯穿了一个产品经理从业的第0~6年。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和Y同学的事件,我再来看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充分的觉得:

产品经理不要去学习写代码,不要试图掌握技术。

充其量,大家所说的技术实现的原理,花个一下午付费请个大牛来给自己科普下,就可以了。把时间花在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那什么才是重要的事情呢?

提升产品经理核心竞争力的事情

在入行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和提高,PM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一个产品经理的立命之本。

那为什么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产品经理需要懂技术呢?包括我自己也花了三年的时间去亲自coding呢?这里头其实有几个大神坑!

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

对于产品经理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没有想清楚,哪些事情才是最应该花时间去努力提升的,没想明白。

我一直认为产品经理是一个专业性很高的职业工种,从前期的需求挖掘和调研,产出和推进,到最后的迭代,整个过程中都有科学的方法论,每个人在践行和理解的过程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找到自己适用的正确方法论,本身就是一件很花时间和精力的事情,做好这些事情,才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最应该投入的事情。

而这个事,很容易在短期做到60分,所以很多人就开始慌了:这么容易掌握,一定没有啥竞争力,那么什么是竞争力呢?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研发,他们是互联网最不能缺少的角色,也是其他人最不能干涉的领域,继而认为互联网最重要的是:技术。

这样的理解,是缺乏思考的,因为一个研发从上大学四年,研究生2年,如果他在工作个三四年,基本上在这个技术这个领域做了十年了,你凭什么跟人家竞争呢?只能越学差距越大。

产品经理是『万精油』

市面上很多人都会说,产品经理啥都懂一点,市场、设计、研发、测试、商务等,啥都懂,啥都不精,整天就知道跟大家打好关系,整个就是一个『万精油』。

作为产品经理,我觉得别人可以这么说我们,因为他们不懂,亦或是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可以这么被看轻,但是产品经理自己千万不要这么想,因为人的精力非常有限,你是没法把每个事情做好,那么就应该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全力以赴来提升,在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努力做专才,而不是全才。

木桶原理大家都听过吧,如果把每一项技能都比作一块木板的话,你是想把自己打造成:6个10CM短板组成的小木桶来盛水呢?还是1个60CM长板,再遇见同样60CM高的人一起组成深水桶来盛水?

信任缺失

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下,很多人观点出奇的一致:懂技术可以更好的和技术沟通,以及工期的把握,这样不至于被研发忽悠。

在我刚开始做产品经理的时候,这个毛病尤为的突出,因为不懂,因为一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要花那么长的时间,不可思议,觉得里头可能有水分。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体现出来的,其实是信任的缺失,连队友都不信任,怎么会被信任?

研发评估出来工期是多少,就是多少,要充分的信任研发经理。这是他们专业的领域,工期长短研发经理自然会自己把握,没必要这么较真。

而为了去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写代码,大概是我觉得做上产品经理最神的坑,没有之一。

这个时候,你大概明白了开头的这位同学,我会怎么给他说吧:发挥自己的优势,他的业务线,对金融的理解,对于风控的理解是他核心竞争力,努力发挥长处,再补齐产品经理技能线即可,不要去报班学JAVA。

产品经理不要去学习写代码,不要去试图掌握技术。
不要让学习技术占用了你原本追求更重要事情的时间,也不要让技术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好了,就写这么多吧,如果你能看到这里,真的很感谢。

也希望你能点几下左下角的『赞』,让更多想做产品经理和已经在产品路上的小伙伴看到。

能够多帮一位产品经理少走弯路,也算是我们对这个行业做了一点小贡献。

感谢你 ^_^

 

作者:李三科,优信资深产品经理;同名微信公众号:李三科

本文由 @李三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后感:

    1.文章通篇下来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对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一角色的认知跟网络上对产品人定义的普遍认知非常相像;所以,从内容上基本挑不出任何毛病。
    2.但作者从事互联网行业这么多年又有没有发现另一个现象就是“产品经理的队伍中,南郭先生特别多”。想象一下,假如整个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产品人都像文章最后所表诉的“论点”,那么我们这个行业最终会有多“浮夸”。
    3.能力和机遇往往是“不对等”的,不要一下子试图把产品人的职业发展路线“框死”;“专注”不能代表成功,但它往往是“负责任”的体现。
    4.虽然,“南郭先生-万精油”这类人很符合当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但我更想表达的是“一个懂技术的产品人在撰写文档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做到换位思考(如果,是我开发我会怎么做;这样的表述我作为开发能否看懂)”。请问作者针对这一观点的表达,你更喜欢那类产品人。

    来自浙江 回复
  2. 需要懂点数据库设计范式之类,原型抽象为信息结构,信息结构又抽象为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最终就是数据表的设计。懂点数据库设计范式反推看你的数据逻辑是不是合理,信息结构合不合理,最后看你的原型合不合理(不是绝对的哦,起码脑子里的主轴是不会乱的)

    来自北京 回复
  3. 我就想问问作者手下Y看的入门书籍是啥 😉

    来自广东 回复
  4. 个人看法,0~2年的产品经理,技能+业务同样重要。需要了解技术,逻辑清晰,不一定需要会敲代码

    来自湖北 回复
  5. 产品经理我觉得需要懂技术,但是要为我所用,技术的东西懂用到的原理,能够为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提供帮助即可,具体怎么做程序设计,架构设计这不是产品经理的主攻方向,所谓术业有专攻,然也

    来自上海 回复
  6. 这个问题我也深有体会,虽然刚在创业公司工作了2年,但是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所思;

    在第一份工作,产品leader是从开发转的产品,第一个佩服的前辈,
    在评审时可以自己根据需求的难易程度判断研发周期,当时觉着这种能掌控开发时间的产品经理特别厉害,一心向往;
    leader一直告诉我应该多学学技术,了解常用的技术原理,这样开发的时候就不会被一句“做不了/时间不够”而阻碍项目发展;

    到了第二家公司,着重注意技术的原理,当时公司小,大家都坐在一起工作,因为开朗的关系和开发的关系处的很好,
    在他们的推荐下开始入门开发,从零开始学Java,我坚持了3天,就放弃了。。。

    仔细一想会发现,最早leader说要学习技术原理,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和开发沟通,不至于让开发觉着领头的产品不靠谱;
    但是关系和谐的话,大家一心想把公司做好,开发甚至会帮助产品一起想怎样实现会更好;

    在不了解技术的情况下,知道原理会影响产品的设计,但是又不至于到自己写代码的地步;
    我们应该把时间放在更能体现出产品价值的地方中,比如挖掘需求、发现市场新的机会

    来自北京 回复
  7. 行业大牛的话让我感触很深,我觉得不管是不是产品经理,每个人需要明确人生阶段的规划,未来5年可以做产品经理,提供用户更好的产品体验,未来10年自己还可以做什么,是继续改造产品、创造产品还是在10年内累积个人价值和个人成就。一个“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应该在哪些方面投入努力很重要!!

    来自江苏 回复
    1. 对的,选择大于努力~~

      来自四川 回复
  8. 【这是阅读后的短篇读后感,谢谢您的文章让我对这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有了一个新角度去看待~~】
    问问自己:
    你5年后打算以敲代码为生赚钱么?
    你5年后还继续做一线产品嘛?
    如果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
    那你现在积累学习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觉得做PM不懂技术是你的短板,这个是伪需求,刻意经营技术那跟无意识的人随遇而安,有啥学啥是一样的。目前都还是执行层面的事,两三年后就会容易有明显差距。

    与之对比,无形资产的积累才是真需求,现在要增长的应该是短时间内别人无法追上且未来钱价值会更高的部分。所以以5年为一个时间单位看待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前的岗位行业很有必要,5年职业规划也变得更加实际。

    聊清了目前我们真正的着力点不是技术而是无形资产之后,我们就应该再问自己:
    同样的时间投入,专注于什么东西的投入能有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没有利益(商业价值/可商业化的)驱使的兴趣爱好是不长久的(这句话还是有偏颇的,不过社会运作角度而言,利益至上也是无可厚非)

    利益分为有形(钱、礼…….)和无形(权、荣誉、成就感、社会价值…….)

    问题就演变成为,基于自己的能力模型,继续做PM,在哪些方面专注既发挥了自己所长,又能高效获取价值,利于积累?

    想清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应该可以成为这5年来努力的奋斗点。这个奋斗点是终点,以始为终规划5年职业发展。最终称之为战略。继而将“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模式转化为“战略正确战术事半功倍”模式。

    来自广东 回复
    1. 厉害了,mark一下,林Jinyu,期待你的答案,但其实并不着急有,慢慢想清楚就好

      来自四川 回复
  9. 我们产品经理是技术转的,以前是开发大牛,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写代码的能力了,但是思维超级NB,我想说的是,不要认为你的代码路白走了,虽然我也感觉方法不可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应该也锻炼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这个是你最大的收获,相信质变产生量变。

    来自北京 回复
    1. 感谢在那么多的评论中能看到我的评论。我表述有误。

      来自北京 回复
    2. 爱你哟~~

      来自四川 回复
    3. 谢谢啦!

      来自四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