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菜鸟产品经理:别让用户体验毁了你的职业生涯
做任何产品之前,先想一想这款的产品的支撑体系和成本核算是怎样的?再去思考前端的页面和用户体验才是合适的产品经理进阶之路。
自从李彦宏提出互联网思维之后,用户体验这个词算是彻底烂大街了,以至于很多菜鸟产品经理动辄就喜欢拿用户体验说事,好像做好了用户体验,产品就一定能成功。
这是一种悖论,铁匠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悖论是怎么回事?
用户体验大体上可以追溯到乔布斯那里:创造绝无仅有的极致体验,这句话听起来是多么的令人向往、激动和亢奋。但是建立在极致体验上的是高昂的售价,一部iphone新品动辄上万的价格,所以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有成本的。
当然,有人会说成本高没关系,只要用户体验好就行,你看苹果公司不就是成功的范例吗?
没错,有这个想法的不止一人,某网红创业者踏足手机业也是这么想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铁匠听过一个关于用户体验的故事: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索斯曾说过用户体验第一,但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亚马逊在纳斯达克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前融了大量的钱,是备足了过冬的粮食,而那些和亚马逊同期的同样重视用户体验的同类公司,却都因为钱烧完了而退出赛道。
从亚马逊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除非你有足够强的实力,否则不要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用户体验这件事上,因为这会把你带入无尽深渊。这个道理可以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阐述:
在你年薪百万之前,还是老老实实挤地铁,住快捷酒店,吃便宜的快餐。出门打车,住五星级酒店,吃米其林餐厅这样体验超棒的事情,会让你入不敷出,直到信用卡刷爆,因无力偿还被银行起诉而告一段落。
铁匠讲了这么多,不是试图否定用户体验,而是作为一个老产品人,我太清楚成本先行是贯穿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事项。
年前,铁匠面试了一些产品经理,其中一些人在谈到自己做的产品时,喜欢讲产品细节,讲用户体验;但当铁匠问及结果时,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这是产品功力不深,只能抓住显性特征的表现。
什么叫产品功力不深,只能抓住显性特征?
有个叫张三的产品经理来跟铁匠讲他做的某个内容APP的产品策划思路,讲了近一个小时,通篇都在强调这个页面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这样设计怎么怎么好?这个按钮这么设计又是如何如何超越了竞品等等。听张三讲完之后,铁匠问了几个问题,内容如下:
铁匠问:“你这个APP的首页是呈现内容的,那这些内容怎么获取?”
张三答:“这个是运营团队的事情”
铁匠再问:“运营团队是怎么获取内容的?”
张三答:“这个暂时还没知晓”
铁匠最后问:“你这个产品的迭代计划是什么样的?运作成本是多少?”
张三答:“不知道”(当然张三是回答了很多,但总结起来还是不知道)。
铁匠给这次的谈话,总结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菜鸟产品经理,他能看到的,想到的仅仅是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然后做局部的优化。
比如,看看类似的竞品是怎么设计的?下载几个类似的APP观察一下页面元素,呈现方式等等。这些都叫做显而易见的事情,也叫显性特征,就是不用过多思考和研究,就能发现的事情。
张三的这款内容类APP其实是一款面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为其提供例如面试宝典、职业规划之类的内容。
所以这个产品的支撑体系非常重要,是张三这个产品经理首要考虑的事情,其次才是页面设计、功能模块等内容。
张三的这款内容类APP的支撑体系,其核心就是内容采集、加工、编辑和发布。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求职目标,面临的求职对象和面试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仅面试这一项内容就能分解出诸多细分内容,如何怎么采集这些内容,又如何做二次加工以及采集的成本是怎样的?是决定这款产品的生死环节。倘若这些内容的采集、加工成本是竞品的很多倍,那张三这款产品基本离死亡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上述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产品经验,其实很难想到这一层,因为这项工作的开展远比画原型,看竞品,做细节优化要难的多。总的来说,把京东的网页抄下来很容易,但是要建立京东的支撑体系太难,京东的支撑体系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库房、是比友商更强悍的采销团队,是低价仍然有合理毛利的供应链能力等等。
所以,铁匠奉劝一些菜鸟产品经理,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不要把经给念歪了:做任何产品之前,先想一想这款的产品的支撑体系和成本核算是怎样的?再去思考前端的页面和用户体验才是合适的产品经理进阶之路。
本文由 @铁匠哥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带着疑惑点击标题进来,阅读完受益匪浅,赞
蛮好
前端的很多东西确实只是产品的冰山一角,好的用户体验更多情况是锦上添花,毕竟显性的东西大家都看得见,你app迭代了升级部分体验,我下个版本就能跟上。但是业务的支撑,后台部分不是说抄就能抄的。
学习了。写的很深刻,并且易懂。
赞 启发了我 博主公司还招人不 哈哈
文章确实不错,看得出有些心得,其中部分观点比较认同;但,讲真,业务侧面上的事更多的难道不应该是运营该去考虑的吗?产品经理应该有所关注,也可以适当提些相关建议,资深的绝对需要参与决策。但就用户体验而言,合格的产品经理必须要着重考虑。
如果把业务看作一辆汽车,那产品就是造车的,运营是负责开车的;
产品造车既要考虑外观,也要考虑驾驶体验,更要考虑车辆的差异化,但是最核心的是怎么造发动机,没有好的发动机前面三项都是空中楼阁;
等产品定义好车了,也把车造出来了,接着运营再去开车,此时运营要深刻了解车的方方面面,才能把车开好!
比喻挺恰当的
经典,产品负责生孩子,运营负责养孩子一个道理。
那像造发动机的工作是不是要产品,研发等团队通力合作定义出来一个方案,还是产品经理自己去调研使用哪种框架代码之类的
其实也就是产品在造车前,先想好车的核心是什么,把核心即发动机这些的成本考虑好,车子性能这些确定下来以后,再去设计车的外观跟操作体验~
收益匪浅+1
个人理解:画虎画皮难画骨;你可以临摹得很像,但是没有自己的认知(光影,透视等综合理解),顶多只能临摹。很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用最简单的MVC来类比,用户看到的永远是View,但支撑业务运营的却是Model和Controller,只关注View而不关注Model和Controller会打造出漂亮的草包,毕竟帮助用户达成用户任务是最基本的用户体验
道理听明白了,作为新手确实很少思考这一层面的问题,看完铁匠的内容确实受益匪浅。就是文章里语病多了些 ➡ ➡
这是自打算转行到真正转行以来,看过的很多书及文章中,写的最直接并且却不是总结方法论的一篇文章,受益匪浅,感谢~~
觉得自己现在的工作更像是交互设计;希望您有时间可以写一些比较详细的文章,不胜感激
实习后才发现,资金才是根本,在有钱的情况下做什么都简单,但是没钱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盈利和投入产出比
希望后期有支撑体系和成本核算的详细讲解文章
像这类能引发读者思考的文章,比直接给出结论收益更广。
支撑体系就像老鼠尾巴后的身体,新人可能更多的是从产品显性特征出发,就像抓住了老鼠尾巴一样,而对尾巴后的部分知晓不多。
文中关于面试的对话深刻体现了“提问体现出思考的深度”,受益颇丰,期待后续佳作。
很受益,没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和业务,一味地强调用户体验,只会死的更快。
我想起了小蓝车。
说起小蓝,真的这么多共享单车就它最好骑。
没骑过小蓝
小蓝车真的很轻,骑起来很舒服
菜鸡产品,看完之后脊背发凉呀~
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如果盲目不管成本和盈利,用户体验再好也没用? 就和开店一样,你装修再好,服务再好,没有客户过来一样没用?
受教了,一直觉得PM和UE的重叠度很高,现在明白了两者的思考方式是有本质区别的
😉
讲个笑话,这个”菜鸟”产品经理,可能是从我这行刚转过去的,
很受益,关注,期待更多好文章。
做产品之前,先想一想这款的产品的支撑体系和成本核算是怎样的?希望您能写一篇详细的文章给大家学习学习,不胜感激!
好的
有道理 😆
支撑体系应该就是业务的赚钱的能力与成本核算,就是公司开始的时候,就要想着,公司怎么才能够更好的活下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先做出一个产品出来,做好就是往后的事情了。
确实,如果只是单纯的画个页面,做个原型,就开始讲用户体验,讲如如如何,这样也就能算是个初级的产品吧!产品一定要把眼光放得远,胸怀放得开,专业做得深,思考做得高,平衡企业、用户、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
之前经常有人问,如何做好一个产品? 我的回答都是,先做一款产品,然后再想如何做好这款产品,至于如何做一款产品?我有九字真言“把产品当成自己的做”,只有这样才会真真正正的去思考产品内在的问题,去思考定位、去琢磨用户、去想交互体验、去想营销,去合计成本
逐渐的自己的思路也就提升了,产品也就收益了。。。
赞同,主人翁意识
看完作者对产品支撑体系的描述,我可不可以理解为“业务先行”?
同感
同感+1,产品需要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把自己变成UE
说白了都是为了赚钱,不赚钱就没有机会到体验这步了
这是真理。一个商业模式不清晰,或者根本没有变现能力的产品,除了烧资本的钱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迟早都是死
是这么个意思,做什么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赚钱
商业模式+1
要知道,产品经理的天职并不是业务层面上的东西,很多人都对产品经理这个定位不够清晰。
那天职是哪个层面的呢?带我入行的老大,经常给我讲的一句话,产品的经理就是对公司投资负责的一个人。入行一年多,作为一个tob的产品经理,我的感受是,产品经理要有商业思维,必须要去了解业务层面的东西,这样才能围绕公司的战略目标更好的去设计产品
希望作者大大下次讲一下产品的支撑体系如何来构建、分析😃
抽时间给你们讲一些方法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同感
请问如何能深入地去了解一款产品的支撑体系呢?
不错,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