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正在为“产品领域”感到迷茫

8 评论 8655 浏览 35 收藏 13 分钟

产品经理需要拥有一个以上的领域,我曾在某篇文章提到几个选择领域的时间点,最近发现许多朋友向我提问,如何选择领域,也就有了这么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经理与领域

任何一个行业,都会进入领域阶段,才能有机会成为专家型人才,具备更高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经理也不例外。

一位5年经验的后台产品经理,甚至没有办法参与竞争一个APP的初级产品岗位,做了十年社交产品,在应聘电商岗位时,也未必能胜过1年经验的电商产品人。

这便是领域所成就的专家型人才,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产品经理有许多人都被领域所限制,这是新一代产品人的机会,可以在最早,最合适的时间选择领域。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然成为百家争鸣的时代,领域与市场不断的涌现出来,我们甚至来不及学习,就已经被掩盖掉了。

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选择领域的产品经理,尚且如同学童一般,难以重用。

我们常常提到的团队基因,以及投资人判断创业团队是否具备做某件事的资格,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团队当中,是否具备该行业的领域性人才,如果没有,几乎不会进行投资。

如果你是投资团队,面对两个团队,相同的项目,前者都是专家,但却没有这个领域的人才,后者平均能力弱于前者,但却有一位该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你会投资谁呢。

就如同微信做电商,阿里做社交,各自缺少专家型人才专家型队伍。

产品经理第一次选择领域的时机短的需要4个月以上的从业经历,长的或许需要2-3年,这取决于你的身边,是否有一位引路人,帮你进行规划,超过3年仍然没有领域属性的产品人,并不是那么稀有。

用人团队在选择人才时,并不是完全看工作年限,实际上工作年限仅仅只是一个次要的判断条件,主要的因素仍然是“领域”,即符合目标项目方向的人才,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经验,一定认识的。

我想,你现在应该知道,并不是年限越长,工资越高,越抢手的原因了,尤其是部分已经3年以上,但还没有选择领域的产品朋友。

我们应该具备危机意识,尽快为自己寻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域,一个可持续的方向,毕竟我们已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了。

工作年限越长,无领域状态持续时间越长,实际上是越难找到工作的。

领域不是选择出来的

不仅仅是我在呼唤大家进行领域的选择,实际上任何一位已经具备领域属性的产品人,都会建议大家尽早选择合适自己的领域,然而这并没有什么作用。

我想,你并不是不想选择领域,也并不是轻视领域的重要性。

你可能只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领域,面对已经很多,还会更多的领域,你只是无从下手。

当我们想要去选择领域时,往往已经掉进了一个思维陷阱。

有这么一道选择题,有100个选项,你需要从中选择5个正确答案,你会怎么做呢?

极少有人能将100个选项思考完毕,在选择正确答案,即使有,页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

所谓的选择题,是在合适的范围里,进行选择,如果范围过大,是没有办法进行选择的。

领域,其实不是被选择出来的,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确定一共有多少个选项,更加没有办法每个选项都去思考,都去了解。

互联网现在到底有多少领域了,很难讲的清楚,他是多种参数组合而成的衣蛾数字。

我们可以按照产品性质划分 电商,工具,社交,游戏等,也可以按照群体划分,小众领域,泛领域等,还可以按照市场划分,像是驾培市场,旅游市场,甚至还能按照性别划分,男性,女性,还可以按照年纪划分,青年,中年,老年,还有人物角色,比如母婴,情侣等

领域的数量远远不止100个!并且仍然在以很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我们想要试图从一个无尽值里选择少数几个正确答案,是不可能的。

顺带一提,我所具备的几个典型领域,社交,工具,小群体,泛产品,管理,算上其他一些非典型领域,也不过十余个领域,尚不足整个互联网市场的千分之一,这已经耗费了我7年的时间。

领域不是被选择出来的,而是被寻找出来的,面对无穷的可能性, 我们能做的不是选择,而是寻找,就如同寻找伴侣一样,面对茫茫人海,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寻找。

寻找:

寻找与选择不同,选择是可以有既定结果的, 不管是正确或者错误,而寻找是持续的,而且这很考验我们的机遇。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领域的寻找,和伴侣的寻觅相同,我们难以排除这一极差的可能性。

寻觅一生,难以找到自己的领域。

但却有方法降低这一现象出现的概率,提高自己找到的几率。

寻找领域的本质和方法

寻找领域的过程,很像是哲学里的一个概念:找自己。

我们总是需要找到自己,认识自己,这包括我们擅长什么以及我们想要做什么。

在我们选择领域时,会过度关注到该领域对应的市场价值,潜力,以及现状,常常会忽略掉我们自己是否适合这一领域。

每位产品人都曾经选择过领域,在高中文理科分班时,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擅长,喜好,选择文科和理科。

产品领域的寻找也是相同的,是结合我们自己与领域的匹配度,契合度进行选择。

社交领域适合对情绪敏感的产品人,因为社交需要引导人们的情绪以及对话的氛围,有的社交产品让人感觉冷冰冰如同机器一般,这是因为其产品负责人对情绪对氛围并不敏感。

电商领域则适合对销售感兴趣的产品人,喜欢研究人们购物的心理,对于人们在什么场景产生何种消费意愿充满了好奇。

后台类产品则适合逻辑缜密,严谨的产品人,不需要太多考虑用户心理学,但需要具备强大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将繁琐的业务逻辑梳理出清晰的脉络,能对业务进行可控的简化和复杂化。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寻找领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特性,将两者进行匹配,来判断匹配度。

有一个寻找领域的快捷方法,并不需要我们每个领域都耗费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判断一个领域是否与自己匹配,只需要2天就可以了。

阅读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大众分享的时代,也是一个全民创作的时代。

几乎所有已存在的领域都有对应的书籍提供给大家学习,了解。而新出现的领域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出现书籍,就如同现在的区块链,货币等等。

我们的知识迭代速度正在逐渐接近时代发展的速度。

了解一个领域,判断自己是否对其感兴趣,是否适合这个领域,只需要用两天的时间阅读一本相关书籍即可。

寻找领域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顺序,有的朋友会先接触社交在接触工具,有的朋友会先接触金融再接触游戏,有的朋友第一个领域就受用终身,有的朋友在寻找四五个领域以后,仍然难以持续。

领域的顺序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就像我们不断的寻找自己,不断的完善几身一样,不同的阶段,我们都需要找到不同的元素,对自己进行补充。

注意事项

文末,也给大家提几个在寻找领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事情:

1. 保持平常心及空杯心态

互联网时代,极大的缩短了我们和信息之间的距离,并且很夸张的扩大了我们接触信息的面积。

这表示在我们找到一个领域时,总是会提前接触到关于该领域的碎片信息,并不完整,甚至并不总是那么正确。

此时,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和空杯心态去学习,需要忘记在之前接触到的碎片信息,重新完整的学习。

2. 阅读书籍而非文章

建议大家通过阅读书籍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个领域,书籍的创作成本远远高于文章,两者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完整度,乃至于对执笔人的要求也存在极大的区别。

阅读文章,很容易存在一些偏见,并不是那么的客观,且考虑到文章的篇幅,以及逻辑性,很难产生体系的效应。

甚至我们常常会发现两篇文章是完全相反的观点,在我们了解领域之前,缺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会极大的增加我们了解领域的困难度,以及曲解领域的风险度。

读者提问

陈峰:

成为一名产品总监,需要涉及多方领域吗? 单领域是不是能更快走到产品总监的位置呢?

枯叶:

产品总监的基础要求需要至少具备两个属性,其一为某个市场领域,如社交,电商或其他,其二是具备管理领域的知识。

产品总监的基础职能是指定产品方向以及管理团队,与产品经理不同,即使是高级产品经理,或者更高的产品专家,都是不具备管理职能的。

因此,单领域深入会往产品专家的方向发展。

优秀的产品总监,则是需要具备更多的领域属性,我们常常谈到的跨界合作,跨界引用,都需要我们同时了解多个领域才能有概率成功。

#专栏作家#

枯叶,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近6年经验的产品经理,擅长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去年的毕业生,工作一年,正在为自己要进什么行业而烦恼

    来自上海 回复
  2. 逻辑和情绪结合的领域在哪里?

    回复
    1. 心理学产品。
      逻辑和很多领域都相关,但情绪则重点在心理学产品里体现

      来自广东 回复
    2. 嗯..社交产品、社区产品应该有,其他还有什么领域,B端侧重偏逻辑很重。

      来自上海 回复
    3. 情感咨询、心愿树洞、周公解梦等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认为作者说的很对,要选择跟自己性格调性相符的领域,产品不仅是一个职业,相对于其他职业,产品更应该具有匠心,这是需要热情和心血去支撑的。

    回复
  4. 你不适合做产品,一句话,产品是职业,要选对行业。说了一大堆,呵呵。

    来自四川 回复
    1. 你为什么这么判断作者?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