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产品,其实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

3 评论 11824 浏览 74 收藏 10 分钟

最近听了一堂关于产品思维的课,其中讲了产品的系统能力,印象颇深,听了两遍,看了一遍,最后输出自己对系统能力的理解,希望能对大家全面的理解系统能力有帮助。

1、什么是产品的系统能力

什么是系统能力?按照产品体验的五层框架,能力圈层是在第四层,附着在战略定位层的上面,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产品目标决定了产品有什么样的能力。

比如微信的战略定位是从熟人社交到连接世界,所以微信支付和后来小程序就是微信能力的一部分,而陌陌的定位是陌生人社交,那附近的人,圈子等就是它的主要能力。

这就像一个孩子,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将来做个音乐家,那就要从小培养小孩的音乐能力,比如识谱、作曲、演奏等能力,如果希望孩子做个知识渊博的人,那就要培养孩子多读书、多思考的能力。

能力是内化的不是显性的,我们说一个系统运行速度很快,其实是后台强大技术架构在支撑,我们说百度总能快速的找到答案,那是因为后台有强大的搜索算法和内容支撑能力,就像一个人,你说TA着装很得体,那是因为TA有审美能力,你看TA身材很好,那是因为TA有长期自律的能力。

总体来说产品的系统能力是一种内化的能力,基于产品战略形成的整套能力,我们通常说做一个产品,其实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然后为你的用户提供确定性。

2、系统能力关键是给用户提供确定性,并可长期依赖

那为什么确定性很重还要?

首先:确定性是可以让人持续依赖的

我们都是有感觉的,人生如此不确定,所以当你看到有一个东西非常确定的时候,是让人留恋的。

我们为什么会留恋自己的家?因为自己的家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但如果两人天天吵架,动不动就会把离婚、分手挂在嘴边,这就会产生不确定感。 不确定的东西是没有办法让你投入时间或者持续依赖的。

一个产品上线后,用户满怀欣喜的登录系统,还没用几下,系统不是反应慢,就是有bug,录了半天的数据,结果提交后失败了,草稿也找不到了,这样的系统能力,怎么能让人依赖,用户流失也是必然的。

其次:确定性可以抵御恐惧

我们为什么恐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未知,我们考试会恐惧,因为不确定会遇到什么题,第一次开车会恐惧,因为不确定路上会遇到什么情况,第一次见未来岳父与母会恐惧,因为不确定他们是否喜欢自己。

所以不确定产生恐惧,确定抵御恐惧。

比如我们现在出门可以不带手表、不带钱但绝对不能不带手机,为什么,因为手机为我们提供了连接资源的能力,为我们提供了确定性,所以不害怕。

晚上加班很晚回家,一看兜里没带钱,不害怕,只要打开滴滴的APP叫个车就好了,所以滴滴为我们提供了可以随时打车的确定性,不再担心打不着车,也不再担心兜里是否带了钱。

最后:确定性可以让人爽

为什么当年CS那么火,那是因为系统提供了一枪爆头的能力,你玩的时候只要爆了对方的头就很爽,感觉自己枪法非常精准。现在的吃鸡游戏为什么这么火也是这个道理。

3、效率是系统能力的核心指标

雷军说过:“互联网思维里最关键的是两个点:第一是用户体验,第二是效率。”他还说过:“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

所以如何判断系统能力高下,主要就是要看系统的效率高低。

我们看三个例子说明一下:

京东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关键就是建造起来物流这个核心能力,将物资速度缩短到极致,让用户产生了即时满足的快感,上午下单,下午配送小哥就到了,最近还在大力发展无人机配送,都是为了解决物流配送效率到问题。

因为中国整个物流系统建设、完善,物流效率大大提升,物流成本也大大降低,这也让外卖能够快速在中国发展起来。

我有个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朋友,笑谈中国有新四大发明,网络购物、高速铁路、移动支付、外卖小哥,关键就是这个外卖小哥,在国外要想定个外卖,要提前几个小时,而且配送费太高,比你定的披萨还贵,这们怎么能发展的起来,中国就不一样了,定个外卖,半小时就送达,而且配送费就几块钱,赶上有活动还能有红包,当然大家都愿意用。

还有当年的微信和米聊,米聊是先于微信发布,当米聊用户有1000万的时候,微信用户只有400万,而且很多功能刚开始微信都在抄米聊。

但是腾讯是专业做互联网应用,处理高并发、海量数据是有先天优势的,而小米则没有这种基础设施,所以米聊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应用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慢,就算是有先发优势,也扛不住系统效率的下降,所以微信这个高效的应用就杀了出来。

4、系统能力是通过持续迭代进化出来的

好的产品不是规划出来的,是迭代进化出来的,比如微信、头条、逻辑思维等,莫不如此。

头条刚开始就是根据人工智能算法做了个内涵段子推荐,没想到非常火,后面慢慢就迭代出了头条来对抗微信,迭代出了悟空问答类对抗知乎,迭代出了抖音对抗快手…… 现在头条已经进化成了一个可怕的互联网怪物,未来发展不可限量。

逻辑思维最开始就是做自媒体,每周几十分钟的知识分享,积累一大批铁粉,后来又开始依托自媒体社群做电商,卖书、卖月饼,最后折腾了半天还是发现想象力不够,后来又开始做投资,包括投资papi酱,当然后来又撤资了,因为想明白了,抓住认知焦虑和知识付费的这个红利,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平台,所以现在变成了知识运营商,得到上的产品质量非常高而且卖的非常好。

通过头条和逻辑思维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张一鸣一开始只想通过AI算法帮助用户做推荐,改变目前的信息获取方式,没想到现在逐步演变出这么多能力,罗胖最开始也只想做个自媒体,圈批粉,赚点钱,没想到演变成了知识运营商。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有限的资源下,ALL IN到最关键的能力上,不搞平均主义,分担风险。

如果你对自己不够自信,才会分散精力,但是如果你内心可以放下恐惧,在最重要的点上全力以赴,才真的有可能把这个点做强。

机会、资本、野心、人才云集的今天,几乎每一块蓝海,都会转瞬变为红海。你需要的是像摩西一样的领导力,甄别关键任务,动员众人ALL IN,劈开红海,带领大家穿越生死。

所以产品的核心功能点有效比什么都重要,基于核心功能附加的其他功能点没有那么重要,可以一步步来。

从一个最好的内核开始,一个一个动作的持续迭代和一次一次微小的选择,就会成就你的产品以及你的人生。

 

本文由 @奋斗De奶爸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梁宁的产品思维我也看了,总结的还挺细致,学习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2. 这个是梁宁老师在得到上的课程啊 这篇文章的大部分文字都是原文的,谈不上原创发布吧 😈

    来自吉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