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idea为BAT所用?
我曾经在知乎上提过一个问题:有一个好的idea想提供给互联网公司,比如BAT,该如何操作?
当时的基本设想是微信和家政服务类或者二手贩卖物品相结合,比如我在火车上随时摇一摇问谁有多带了一盒泡面可以卖给我,随地交换资源,便宜且方便结交新朋友。当时很多朋友花了很多时间给我写了很长的答案,甚至还有产品经理直接私信我,愿意听听我的点子,当时我还藏着掖着,只说给了几个信任的熟人听,现在想来简直可笑幼稚至极。归纳一下他们的答案,大概是这样的:世界上从来都不缺有理想的人,缺的是实现理想的人。有了idea,但一是没有动手去做,二是也没有能控制的团队资源做,那这个idea就真的只是一个idea,没有价值。
在《社交网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被他的大学同学起诉,说Facebook是抄袭了他们的创意:ConnectU三位创始人称,在他们与扎克伯格同为哈佛大学同学时,扎克伯格曾同意为他们的网站编写代码,但他却一再推迟,并最终利用他们的创意组建了Facebook网站。
也就是说,只有一种情况下你的idea是十分值钱的,即,落入资源和执行力以及眼力超群的人手里。
那么,我们突然迸发了灵感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是否能成为那个执行它的人,要么去找到可以执行的人,交给他(当然前提是不是已经被想烂了的俗套点子,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里面都有小山堆一样的点子尸横遍野)。要么是自己成为那个可以实现他的人,然后等着被收购,换取你下一步行动的起始资金,或者进入大的互联网公司的跳板。
一个猎头朋友这样建议我:
1.借助于公共平台。例如:知乎,微博,linkedin,上面可以直接找到bat的产品经理或者管理人员哦。可以把点子整理好,发送邮件给他们。留好联系方式,其实热心的喜欢和外面交流的产品人员。那是非常多的。
2.借助于人脉。例如:同事,同学,猎头,这些人手里会有bat的联系方式,让他们给你几个。直接转介绍,在一个方便的时间电话聊聊。
3.借助于活动。在北京有很多很多的沙龙,活动,可以去参加相关的活动,就能碰到相关领域的人,及时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就能吸引一些注意力哦。
4.自己把他实现了。如果从最简单的一个点开始努力,证明可以实现,然后进行复制,找到合适的伙伴,一起做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多么酷的一件事情啊。
在这一点上,很多项目如果极其容易被复制和模仿,是不适合放到众筹网站上面去的,不仅筹不到多少钱,还很容易在你比较弱小的时候轻轻松松被copy掉。
《精益创业》里有个观点,就是去验证假设比愿景(点子)更重要,但开发是件成本非常高的事;相形之下,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你更低成本、更快速地去验证你的点子是不是有预想的价值。比如,初期用户很少,可以考虑用人工代替将来大规模、自动化的服务,看客户有没有需求,或者真正的需求在哪。再比如,前几天看到一个创业公司的报道,初期网站上的很多按钮都是“假装的”,背后并没有实际功能;但他们就可以据此看到有多少人会去点这个按钮,尝试用这个功能,从而衡量这个功能值不值得做。
“难道我们的所有点子一上来都真的需要开发网站,真的要做APP吗?微博、微信公众号、淘宝店、问卷星,Wordpress……并不需要专业技术,但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了。其实题主想到BAT而不是自己做,就是一个思路。根据题主描述,“这个idea是基于手机客户端现有的市场占有率的先天优势的条件下才得以发展的”,微信就有很高的占有率啊,可以考虑开一个微信公众号,初期用人工回复都可以啊。假如模式可行,就能运营起来,收到一定关注和反馈;如果火了,你也自然有利可图。”
感谢这位仁兄,idea在实践的过程中被一次次篡改,我在和许多业内人士谈过了自己的点子之后也深深明白了之前自己异想天开的地方,之所以愿意拿出来说,是因为知道无论如何自己无法实现,那么谁爱用拿去用,不然也就是一个扯淡的话题而已。而至于自媒体这个行业,跟从业者本身的性格特征关联非常大,无可复制,无可取代,所以也不存在任何的存私和防范,反而在公开交流的过程中别人的反馈和建议会让你深受启发。别人还会因为你的信任和虚心请教对你好感倍增,加强了社交属性的交流,实在是一件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有个著名的说法,当初张小龙给QQ邮箱团队制定了“1000/100/10”的法则,即要求每个产品经理每个月要去论坛看 1000 个用户体验反馈并回复、关注 100 个用户博客、做 10 个用户调查。这样的氛围下,想找到相关人士探讨你的创意,只是动动手指的事情,如果一份用户需求文档都写不出来,成功这回事和你几乎绝缘了。
所以,如果你有任何异想天开的有趣的点子,在你知道凭借一己之力不可能迅速完成的情况下,拿出来多多分享吧,大家都会喜欢一个乐于分享并且创意无限的人,谁也不知道哪个转角就会遇见你的Mr.right。
来源 :雷锋网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