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上广高校的创业氛围普遍不如二线城市的华科?

2 评论 13713 浏览 0 收藏 6 分钟

知乎上有人关于此问题的提问:

主要是IT圈吧,像清华、北邮、北航都是有资源有人的,这三所高校都了解,清华还不错,北邮尚可,北航几乎没有创业气息。
但三所高校相对于华科都差得远,这是为什么?
三所高校的优势很明显:
1.地处北京,信息畅通。
2.因为生源的优势,能够找到更优质的码农。
3.北京互联网氛围好,创新也更好。
但就是在到处都是优势的情况下,创业氛围却远不如二线城市的华科,这很让人费解,想了解原因,并针对性的做改善,求大知乎给力。

小编首先整理了来自林橙@知乎的回答:

清华的考G考T去美帝了……

北邮的跟着导师进企业赚钱了……

我航的冯如杯挑战杯各种竞赛最后进实验室搞科研去了……

—————————————————————————————————————————

好好答题的分界线。

就是与这个学校的氛围有关啊。

一群只知道“好好高考”的小p孩(我没说所有人,但大部分人高三基本都是只读圣贤书那样,没错吧?)终于上了大学,不像高中,大学里不再有判断优秀的唯一标准,而大多数人也没有人真的想过职业规划这类的问题。

想努力又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像高中时候一样,听从老师的教导学长学姐的经验,然后义无反顾的努力下去。

学校就像染缸,大部分人无意识地投身其中,被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谈染成了同样的颜色。

闭环控制系统,还是说正反馈比较合适呢?

“一个学校特有的气质”这类的事。怎么就那么巧,一类的人都聚集在了一个学校?所谓整体风貌,其实也都是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被周围慢慢同化的啊。

啊扯远了……

说说北航。

还没有报道的时候,新生群就有学长开始普及“冯如杯”等相关事情。

入学教育,辅导员说的话有小半是关于保研,科技竞赛,以及之后进实验室。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说他们带的项目。

人人微博以及各种学生组织中经常能听到学长学姐们说的都是科技竞赛etc。

学校政策无比偏向于科研,抱老师大腿冯如杯一等奖就能直接保研。要知道我们系排名10/300还有没保上的啊。

实习?跨专业考研?明里暗里的歧视,老师和辅导员给的各种槛不要更多。

……就这么狂轰滥炸两个月,对大学一无所知又渴望在大学中“出人头地”的人会怎么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需要多说。

信息量畅通原本就是个伪命题。

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的途径,不过就是小圈子里的口耳相传。

清华,北邮大致也如此,方向不同而已。

至于学校的氛围,经过N年的沉淀,也不是如今什么什么大潮冲击的了的。

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独特的气质,也是好事。

至于改进,创业又没比出国考研就业高大上。有愿意创业的,也有不愿意创业的,随他们去吧。

小编其次整理了来自萧玉@知乎的回答:

1,华科在武汉,去武汉的街头和天桥看看吧:卖袜子的,贴膜的,摆摊的,而且大学生占多数。而我去西安南京却没发现类似的场景,并且在我印象里,好多武汉的同学都喜欢自己捣鼓点小事情,哪怕赚很少,我有个武大的高富帅同学还向我推销他女朋友开的贴膜店产品呢。

只能说武汉这个城市的创业氛围如此,学信息类的学生也肯定会受其影响。雷军不就是当年跟同学一块在武大边上的小旅店开始创业吗。

2,北京大公司比较多啊,大家的主流是去高大上的公司实习并努力成为公司的一员。大家都以去ms,Google实习为目标,贴膜的自己搞个小网站的并不是主流吧。

3,光谷就不用说了,大学生创业有很多优惠的,写字楼租金我听说当时政府有减免,光谷的小创业公司不要太多。反观北京,看看那写字楼房租吧,对于学生成本太大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边缘整理自知乎问答,转载请注明并保存本文链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武汉有7年,武汉的创业环境不是很好,但是政府和民间组织又很像做好这个氛围。在业的都忙着赚钱,积极响应的少,于是政府、民团都将资源往华科引,加上华科内确实有不少非常不错的团队和导师,于是,2-3年华科就真的变成武汉创业秀场了。

    跟几线城市倒是关系不大,武汉是一个挺有趣的地方。

    来自北京 回复
  2. 身为北航人,赞同作者的观点。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