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与价值的载体

0 评论 1036 浏览 1 收藏 15 分钟

产品本身是连接用户与企业的桥梁,承载着创新与价值的双重值使命。

Cagan认为,产品设计应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与用户洞察,不断优化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

只有当产品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问题,提供独特的价值主张时,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单纯依靠华丽的技术已不足以长期吸引用户。

一旦新鲜感消退,产品若缺乏深度价值,便难以留住用户的心。因此,产品设计应超越技术层面,深入探索用户体验的核心:情感与需求的双重满足。

这意味着,产品不仅需具备优秀的可用性、精致的交互设计、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以及符合人体工学的工业设计,更应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让每一处细节都服务于用户的情感和实际需求。

一、谨慎对待特殊需求:从个性化到大众化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面对客户提出的特殊需求,需保持审慎态度。例如,某合作伙伴提出,若产品能新增XX功能,即按其特定要求定制,愿签订大额合同。

这类需求虽诱人,但应认识到,特殊需求不等于普遍需求。盲目追求个性化,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1. 用户在未见成品前,难以准确描述所需;
  2. 用户对产品实用性及可行性缺乏判断;
  3. 缺乏用户间沟通,难以平衡或满足多元需求,最终使产品偏离离大众市场。

为此,应与客户紧密合作,深入分析需求本质,找到既满足个别需求又兼顾大众市场的解决方案。

其实大部分用户并不喜欢定制化产品,大众化的服务性能更稳定,迭代速度快,也可以获取到其他优秀用户的玩法案例。同时,其数据兼容性和移植性也更好。

二、创新源于洞察与进化:新瓶装旧酒的艺术

成功的创新往往并非创造全新的概念,而是对已有理念的优化与重塑。

正如”新瓶装旧酒”,关键在于新瓶比旧瓶更出色、更便捷、成本更低,从而改变消费者对寸”旧酒”的认知。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把握两大要点:

  1. 深刻理解市场:对目标市场了如指掌,洞察现有产品的不足。利用产品可用性测试,精准评估自家产品与竞品的优劣。
  2. 紧跟技术潮流:持续追踪新技术趋势,确保产品在技术层面保持领先。

三、驱动消费:恐惧、贪婪与欲望的博弈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深受情感驱动的影响,产品设计首要任务便是触及这些深层情感,满足用户内心的需求。这不仅涉及视觉效果的吸引力,还涵盖功能的实用性和产品特性的亲和力。

我们应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何种视觉风格能够直击心灵?哪些功能设计能切实回应用户需求?又有哪些产品特性可能无意间抑制了用户的情感表达?

不同用户群体的情感需求千差万别,而真正的挑战,往往来源于打破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模式。产品不仅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需直面大众根深蒂固的习惯与偏好。

四、情感接纳曲线:从用户视角出发

要洞察市场动态,关键在于关注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令大众感到困扰的问题,尝试从中寻找解决方案。

愤怒的用户往往成为推动产品进化的催化剂,他们的反馈远比单纯的技术指标更能指引未来方向。切勿仅从技术角度审视产品,而应更多地站在用户立场,思考如何优化体验,满足真实需求。

基于消费者的情感特质,我们可以将用户大致归为以下五类:

  1. 技术发烧友:他们热衷于产品采用的最新技术,但因其偏好较为小众,故对大众市场的影响力有限
  2. 非理性消费者:此类用户易受情绪影响,如愤怒、恐惧或孤独,这些强烈情感常促使他们冲动消费。尽管他们的情绪波动会随时间减弱,但在产品成熟阶个段,这类用户往往会逐渐加入消费行列。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处于底层的人性需求,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的对象
  3. 理性消费者:这部分早期大众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成熟、实用的产品,他们更看重产品的实际效用。
  4. 超理性消费者:作为后期大众消费者,也是品牌的核心用户群体,他们的情感需求相对较低,对产品有极高的标准,任何微小的不满都可能导致他们停止消费。
  5. 观望者:约占总人数的15%,他们通常追随市场风向,只购买经过验证、口碑良好的产品。

五、可用性与美感

在设计网站时,我们不仅要追求视觉上的美感,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还要注重交互设计的合理性,确保网站既美观又实用。

优秀的视觉设计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而卓越的交互设计则能留住用户的心。

例如,Netflix的主页设计,不仅色彩鲜明、布后局合理,还通过智能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观影建议,这种结合了视觉与交互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体验。

六、打造大众网络服务产品:直面用户,快速迭代

与传统实体商品不同,大众网络服务产品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约各、搜索引擎和网络游戏等,可以直接触达最终用户,无需依赖销售团队或分销商作为中介。

这一特性使得网络服务产品可以更频繁地与用户进行互动,收集反馈,从而快速验证并优化产品创意。例如,Facebook就经常根据用户反馈调整其新闻推送算法,以提供更符合用户兴趣的内容。

面对大众网络服务产品的设计与运营,以下关键点不容忽视:

  1. 可用性:优秀的产品设计应当让用户一目了然,即使初次接触也能轻松上手。例如,微信的聊天界面简洁明了,新用户无需阅读说明书即可发送消息。
  2. 人物角色: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创建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画像,有助于更精准地理解目标受众。在开发新功能前,邀请这些”典型用户”参与测试,可以有效避免偏离用户需求。
  3. 扩展性:随着用户基数的增长,系统可能面临性能瓶颈。因此,从设计之初就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预留足够的资源应对未来增长,避免满负载运行导致的系统崩溃。
  4. 持续可用性:系统故障对用户信任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冗余机制,确保在部分组件失效的情况下,核心功能仍能正常运行。
  5. 客户服务:优质的客户服务不仅能解决用户问题,还能增强用户粘性。建立高效的客服体系,及时响应用户需求,是维护良好客户关系的关键。
  6. 保护用户隐私:在大数据时代,保护用户隐私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时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只收集必要的用户信息,并采取加密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
  7. 口碑营销:用户口碑是网络服务产品最有效的推广方式之一。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鼓励用户自发向亲朋好友推荐,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新用户。
  8. 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产品设计需考虑跨文化因素,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用户习惯,提供本地化服务。
  9. 平滑部署:对于拥有数百万用户的大型网络服务,每次选代都需谨慎处理,确保新旧版本之间的平滑过渡,避免影响用户体验。
  10. 用户社区管理:积极构建用户社区,定期举办活动,如用户反馈征集、产品体验官招募等,不仅能增强用户参与感,还能收集宝贵意见,用于产品优化。

七、打造企业级产品:聚焦业务价值

企业级软件涵盖广泛,从保障企业安全的基础软件到提升运营效率的应用软件,如CRM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

打造这类产品,需关注以下核心要素:

  1. 可用性与交互设计:深入研究用户工作流程,优化交互界面,确保软件易于学习且高效操作。例如,Salesforce的Lightning设计系统,通过直观的Ul设计和流畅的用户体验,显著提升了企业用户的满意度。
  2. 产品稳定运行:产品必须按设计初衷无故障运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定期进行压力测试和质量保证检查,确保软件在各种条件下都能保持稳定。
  3. 标准化与定制化平衡:在开发标准产品的同时,留有余地以适应客户的特殊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既能保证核心功能的统一性,又能灵活添加个性化模决。
  4. 特约用户关系建设:建立紧密的客户关系网,定期收集反馈,确保产品持续贴合市场需求。成功案例如Workday,通过深度用户合作,不断迭代产品,赢得了市场信赖。
  5. 销售渠道协同:理解并满足销售渠道的需求,为分销链各环节节创造价值。例如,通过提供培训和支持材料,帮助销售团队更好地推广产品。
  6. 区分用户与客户需求:认识到购买决策者(客户)与实际使用者(用户)可能存在差异,产品设计应兼顾两方需求,尤其重视最终用户体验。
  7. 简化产品安装与配置:追求快速、无缝的安装体验,减少用等待时间。同时,优化配置流程,降低自定义和集成的复杂度,减少额外成本。
  8. 产品升级与演进:持续优化升级流程,减少停机时间,确保客户能够轻松迁移至新版本,无缝享受最新功能。
  9. 多渠道销售策略: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台,拓宽市场覆盖,提升品牌可见度。

企业级产品应专注于解决特定行业的业务痛点,而非技术细节。

无论目标客户规模大小,产品均应围绕业务需求展开,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产品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安装软件和云服务,通常由多个预先集成的组件构成,有时需要合作伙伴的的认证支持,以增强产品生态系统。

需警惕两类非专用解决方案,以免陷入误区:

  1. 产品使用指南:仅提供现有产品使用教程,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客户付费意愿。
  2. 临时脚本修补:基于产品缺陷的权宜之计,无法满足长期业务需求,易被竞争对手成熟方案替代。

八、打造平台产品:连接生态

平台产品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旨在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构健康用的土壤。

成功平台需关注三类关键用户:

  1. 应用软件供应商:关心平台稳定性及长期支持承诺,确保投资回报
  2. 开发人员:支持主流编程语言、开发工具与基础架构,但不应过度迎合,最终目标是提升终端用户满意度。
  3. 终端用户:唯一评判标准,只有满足其需求,平台才能真正繁荣。

平台产品构建挑战重重,但通过聚焦生态共建与持续创新,可实现多方共赢,引领行业变革。

本文由 @萌沐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