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逻辑能否引导代码构建逻辑?
产品和技术有着不同的方法论,但有些东西是相通的。那么,产品设计的逻辑,能否代替代码构建的逻辑呢?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的分析。
一、产品始终以业务为基
互联网行业软件研发领域中,核心的协作角色通常包括:
- 产品经理
- 开发人员,含前后端程序员
- 技术人员
- 往前延伸,还会有流程建设人员,往后延伸还会有测试人员、运维、安全等
每个节点的职责有层带般的区分,分别会衍生出来以下架构:业务架构、产品结构、技术架构、IT结构。
没有一开始就有的产品结构,产品一定是在业务发展中催生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字节跳动催生了飞书,OKR这一套在字节内部如此好用的东西,当飞书要推向其他企业的时候却屡屡受挫。这也是为什么,当年腾讯张小龙带队的微信刚面世时候,四面楚歌,小米的米聊一开始势头很猛,却在后续的大数据大用户处理上、在社交产品的认知上节节败退,不得不退出社交领域的竞争。一众对手眼睁睁目送微信一步步高奏凯歌。
产品随着业务需求不断拓展,催生出来更合理的分层架构
产品逻辑的背后需要程序代码的支撑,再底层有需要技术架构的支撑。每个支撑层带都希望能够尽可能准确的掌握业务演进的方向,这里面包括:业务板块、用户规模、业务模式等等。
二、产品连接着商业与技术
首先产品团队成员需要对商业、具体业务的深刻理解、对用户场景的感知,才能设计出/找到产品实现路径当下的最优解。
产品经理应该能够根据业务的发展 、产品路径的演进,判断出来一些核心逻辑的设计、区分和预留。形成所谓的产品规划、产品实现路径,也可以简单叫做“产品节奏”。
这个节奏的基调引导了代码的架构,这也就是产品逻辑、功能逻辑、到代码逻辑、数据逻辑的层层衔接了。
简单到一个功能点,代码逻辑需要在产品功能迭代路径的支撑下才能更好的实现,产品经理不去和程序员探讨功能与实现、业务与产品,难道指望程序员自己就能理解业务吗?
可能有,太少了!优秀的程序员会有更好的业务和用户共情能力,但是多少思维上还是更偏向于“实现思维”的,它们是实现的可行性、复用性、简洁性、高效性。
三、做起心动念的人,也做攀爬的人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绝对不是简单的我想要什么,剩下的交给开发者。想要什么很重要、路径演进的可能性同样也很重要,表达清楚绝对是为自己的产品路线铺路。
相信任何产研团队都不愿意看到产品极速发展的过程中,代码逐渐臃肿不堪、跟不上发展的步伐,最终不得不面临重构,要不就是产品的妥协、用户价值/商业价值的大打折扣。
当你愿意和开发者、技术人员共同分享产品设计的逻辑、产品节奏的时候,你得到的将会是一群愿意支持你、为你的产品方案主动思考的开发者、技术人员、测试工程师们。
看看下面的故事吧,开发者也会和产品经理主动分享代码的设计逻辑咯!这不就是最好的局面吗?
四、跟着攻城狮看feature背后数据构建的心路历程
开发者的思维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是非常值得进行一些了解的,作为产品的设计者,谁不想做到由表及里的透彻呢?了解实现模型,才能更好的结合产品模型、用户心理模型。
产品可维护,用户使用可维护,触发功能设计背后的数据构建逻辑,值得探索。
特别是涉及到算法逻辑的部分,需要有对应的数据过程记录和沉淀,满足可追溯、可查证。产品设计中,我们会自然地认为,一切应该怎么发生,向何处发生。沿着正确的路径用正确的方式向前,记录下来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
就像我们的大脑够复杂吧,那些不起眼的决定、意念、下意识,都简单的我们甚至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细微之处可以将一次常规的对话展开,接收者解码、接收者自己的知识匹配、判断、识别、结果输出,还有环境、地域的各种影响加持。这指引我们向世界交付价值时候需要考虑到,比较显性的价值流完善健全,也有比较隐性的支撑性的存在不可或缺。
2023年操盘一个小项目中,当产品方将产品逻辑、业务逻辑透彻的和开发者达成共识之后,开发者竟也反过来极其耐心和我探讨对程序逻辑实现、数据表设计的细节和思路,想要记录的数据等等,以此来确保他的理解和产品设计的一致性。特别是策略算法过程中,会用到几个数据计算指标来确定最终的匹配推荐结果,这几个数据计算的过程数据的存储,程序员主动提出来要做存储支持数据回溯,也可以支撑业务一些验证需求。
一个程序员能够思考到如此细节,还是让我眼前一亮,为他竖起大拇指!这不正是产品设计逻辑和代码构建逻辑两者的珠联璧合吗?这里并不是要产品经理钻入到实现思维里面,而是从产品视角之外,也可以去看看一个程序猿面对需求时,他实现的设计和背后的思考,从中获得到开发者提供给自己思维的反哺。
本文由 @Kris_3zzz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