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头部的AI 2.0 创业公司,现阶段对产品经理的需求到底如何?

0 评论 1091 浏览 6 收藏 11 分钟

AI产品经理同学有不少求职面试的共性问题,我个人也观察到一些最新动态、内幕信息,有必要分享给大家。

一、企业方/需求侧动态

1. 最头部的AI 2.0 创业公司,现阶段对产品经理的需求到底如何?

1)前期,主要面向“产品负责人”级别

某公司介绍的画像是:

  • 不是兴趣玩家,(而是)需要在混沌状态下,很能拼、很能打、能力比较强的人。
  • 长板很长;自己搞定过一件事、且能够证明。
  • 比如创业过、且是核心层之一,要自己做过决策、承担做责任,即使失败了都没关系。

hanniman评注:即,需要

  • 战斗力强:能到一线、愿意把手弄脏;而不是已经习惯了分配任务。
  • 心智成熟:不要抱怨公司的落地方向还不清晰,而要有owner责任心、愿意和公司一起去探索。而这背后,本质是需要自己真的对AI有热忱、自己本身就愿意去探索,而不是为了搭顺风车。

2)据说有几家创业公司都处于选方向的阶段,所以很多候选人卡住了

hanniman评注:即,面试流程推进不下去,要么企业方无法下决心录用候选人,要么候选人无法下决心加入公司。

3)等业务落地方向清晰了之后,才有更多“核心输出PM(大头兵)”级别的HC。

2. 对于一线城市,能搜到一些新增JD,但是获得面试机会的比例仍然非常低

  • 市场上求职的候选人增加,企业方就把预期和基准线拉得更高,特别是已经存在多年的AI产品职位方向,都要求有过“直接相关经验”,比如车载座舱语音等。
  • 公开渠道里的某些JD,在企业内推系统里竟然查不到。有2个可能原因:要么,是当前其实并没有HC空缺,挂出来是为了搜刮简历的;要么,是企业为了降低招聘成本(连内推的费用,都不愿意出了)。
  • 而且,在某些企业内推系统里有的JD,一问才知道,其实也是并不紧急。
  • 还有的JD,询问hr后,hr第一反应竟然是首先问候选人的薪酬预期,说明AI公司的财务压力可能真的不小。
  • 整体JD数量,北京最多,上海/深圳/杭州的JD数量相对多一点;其他城市,AI产品相关岗位还是比较少。

3. 不少公司的经济压力大、甚至暗中裁员

  • 例A:某大厂,某部门对“(行业)对口”对要求比较高,希望来了就能用,没有相关行业背景的简历,基本就不考虑了。
  • 例B:某大厂,最近搞人力降本,都拿外包同学开刀了,比如要求降薪或者改base(从一线城市外包,改成二线城市外包)。
  • 例C:某看起来不错的创业公司,明确要裁某条产品线,本来有8个产品经理,现在调走了3个,辞掉了2个。剩下3个PM,还需要互相交叉评审(不知道是否是为了将来只保留其中1~2位),这块工作量相当于加倍了。
  • 例D:某知名创业公司,表面上还在发布新产品模块和PR文章;但某产品线短期营收不明显(其实是不错的方向),可能迫于董事会压力,也在收缩裁员。

4. 行业对AI产品经理的重视程度,正在第二波起势!

1)6~8年前,AI 1.0时代,曾经有一波AI产品经理被行业重视的历程——

(注:图中孟醒、刘维等行业前辈的title,现在已变化了)

2)近期最直观的征兆,是最近2周之内,已有2家行业知名媒体来找我做采访,她们选题就是“AI产品经理”。相关问题,主要是这一波LLM/AIGC浪潮,对产品经理的意义、机会、挑战等,以及转型/求职相关的现状、难度、方法、薪酬等等。详见:市界-《1000个算法工程师冲入罗永浩直播间

3)7月24日,已经有产品经理主导的AI 2.0 创业公司浮出水面了。

4)最近有些AI 2.0 创业公司,产品经理团队的HC,已经基本招满了。某还告诉我,对于那家他非常想去的公司,说是可以提前面试,不过HC不一定现在就有。

5)近期“大模型产品”相关的岗位开始增多,比如不少做对话机器人的岗位,都添加了“大模型落地”的工作方向和要求,而且有些大厂的非核心业务,都在招大模型相关的岗位。

6)时间窗多久?可能是6~24个月。

  • 为啥是6个月?——基于最近各家公司人员已到位、需要1~2个季度来做MVP,以及最近某行业大佬的公开观点,个人感觉,到春节前后,可能会有一波AI 2.0 应用落地的小爆发。
  • 为啥是24个月?——国内这一波LLM应用层创业的时间窗,曾经觉得会比较快,但我最近调整预期到1~2年。因为 a)对比微软,它提前那么早拿到GPT-4内测,但很晚才做出来pilot;b)国内目前还没有GPT-4,需要时间追赶。

二、人才侧动态

1. Gap期明显变长。

3个月很常见,5、6个月也不少。但大家注意,如果超过半年gap,未来有些hr可能会直接pass简历的。

2. 面试求职的策略/技巧,对offer结果,有不小的影响

3. 垂直领域头部公司+大模型,是不错的机会

  • 这类公司,属于圈内知名、圈外不知名;但其实结合LLM落地的机会更好,因为有场景 know-how、用户、数据。
  • 咱们AI产品经理从AI/互联网圈去那边,会显得更稀缺度、个体价值更大。

4. 有点出乎意料——不少资深从业者也有求职困境。

  • 跨领域的人才:他们在自身领域内,已有一些能力和认知的积累,但是,想转AI的时候,发现自己缺少的,不仅是相关知识和转型方法,还包括缺乏人脉(自己在AI圈没什么认识的人,“圈子不一样”)。
  • 已经有AI相关经验的人才:主要处在“规划迷茫+方法不够体系化”的瓶颈状态;而且咨询交流本身,还能“快速降低自己的试错成本”。

三、AI产品经理找工作、怎么办?

1. 不要裸辞!

一旦2、3个月搞不定,心里会慌的。

2. 获取“最新”的AI产品职位JD,申请内推。

3. “通过输出文章来给自己加分”的转型三部曲,逻辑本身仍然成立,但是对输出文章的质量、执行力(速度)的要求更高了。

4. 有offer时,可以降低一点预期,别错过了

  • 对薪酬预期,不是一定要上涨多少,而是说,能平移、甚至稍微降一点,都是不错的了。
  • 如果长期Gap,对于大厂的外包岗,其实也是可以考虑的。
  • 态度积极的和hr沟通。口头offer,不等于书面offer。
  • 如果gap期太长,可能不得不先找一个过渡机会了。

或者,大家也可以先进目标公司其他职位(自己更擅长、更容易拿到offer),后续再寻求内部转岗。比如先做数据PM,后续再内部转AIGC PM。

四、进入AI最核心圈层的时代开启了

最近我私下了解到,有越来越多的PM,正在涌入各家一线TOP AI 2.0 公司

以及,在各家一线AI公司里,还有很多产品经理在担任产品总监(或主力输出产品经理)……最近的这些动态,让我开始感觉到——进入AI最核心圈层的时代,开启了

专栏作家

hanniman,微信公众号:hannima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前图灵机器人-人才战略官/AI产品经理,前腾讯产品经理,10年AI经验,13年互联网背景;作品有《AI产品经理的实操手册》(AI产品经理大本营的4年1000篇干货合辑)、200页PPT《人工智能产品经理的新起点》。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