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校历史系毕业进互金大厂,我做对了什么

2 评论 2469 浏览 1 收藏 11 分钟

现在又到了秋招季和“金九银十”的求职季,不少大学生和职场人都开始求职,或走在找工作的路上。这篇文章里,作者便分享了自己关于职场、就业的经历和思考,一起来看看,或许会给你一点启发。

这篇文章从最近干到冒烟的互金运营干货跳出一下,聊一聊大学生和互联网人的求职、工作。

这两年失业的问题相当热门,什么“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互联网35岁即失业”、“00后整顿职场或干脆躺平”等话题,每次都能冲上热搜。不但给大家造成大量焦虑,也让不少人开始迷茫,毕业生和互联网人真的应该躺平么?如果还想继续奋斗,35岁就失业的话,奋斗的意义何在?路又在何方呢?我讲一讲我的经历和经验,希望能给在做抉择的你一些参考。

01

我出身于没背景没资本的豫中农村,甚至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更差的“小村做题家”。我大学读的专业,正是被张雪峰常年唱衰的历史学。我就读的学校,也不是什么985名校,而是在国内完全没什么名气的省内学校。

这种身份,再加上我找工作正好是上一轮经济最差的2015年,就让我毕业时,体会了一把毕业即失业。我的毕业论文研二暑假就写完了,研三9月份回学校,就开始全面找工作。一直找到次年春节后,整整6个月,我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最差的时候,我被面试公司老板模仿《华尔街之狼》桥段,让我把手里的铅笔卖给她,让我哭笑不得。最差的时候,我一天要坐着公交车,跑4个面试,中间来不及吃饭喝水,一周瘦了10多斤。最差的时候,我按照饭店服务员的工资报期望薪资——一个月2000块,结果仍然被拒绝。

一直到16年春节后一个月,也许是我在半年中不断学习营销知识,终于产生了质变,仿佛绝处逢生,我突然连续拿到北上两地的offer。短暂犹豫后,我选择了听说更公平的上海,选择了一片红火的互联网,然后我3月就背着行李被褥,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生涯。

从那时起,到我写下此文的今天,已经过去了7年近6个月。如今的我,无论是在运营还是在数据方面,都和刚毕业时不可同日而语。在当下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我依然能拿到某头部互金大厂和某国企成分消金公司offer。那么,是什么让我完成了蜕变,这些年来我又做对了哪些事情呢?

第一,做选择,做对的选择。毕业后,重要的选择有三个:选对城市、选对行业、选对职业。

先说城市,毕业生毕业要选择工作的城市,互联网人也常常要选择是否回老家省会。以互联网行业为例, 45%+的行业公司在北京,25%+在上海,15%+在广深,剩下的10%+是杭州成都武汉等共分,无论是前两年的行业调研,还是某互联网数据咨询公司的业务分布,都可以支持这个数据。北上广深杭就垄断了国内互联网90%的工作职位,想做互联网,那在这五个城市找到工作的几率,就会远超其他城市。互金行业也是类似,70%+的公司在上海,那你想要在这个行业,待在上海就会比其他城市机会多得多。

再说行业,不同的行业,决定你的薪资天花板和竞争烈度。像互联网和金融,常年行业平均薪资排行靠前,前几年靠前的还有房地产,这几年还有新能源汽车。选对了行业,自己的薪资自然也更容易随行业发展一起上涨。选了不靠前的行业,那你想达到相同的薪资水平,就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多人竞争。

然后说职业,要选择和自己基本能力匹配,而且还能增益自己能力的职业。比如你沟通极强,且很能处理人际关系,那你去做销售和公关等沟通类职业就比较合适,而在其中积累的关系网,也能对你自己产生增益。比如你很擅长数字计算,那你做数据分析就很合适,而你在做这份工作时学习到的SQL、算法技能,也能对你持续产生增益。

上海更公平更开放,气候更合适,互联网行业当年风头正盛,我很容易就在城市和行业上做了决定。职业大方向的选择,我选的是互联网运营,因为我当时很有些奇思妙想,很适合做营销,所以选了对应传统营销的互联网运营。

而职业细分方向的选择,我经历了线下活动运营、内容和新媒体运营、产品运营、用户运营之间的徘徊。在对不同的方向做了学习后,我选择了产品和用户运营,因为我的数学能力和逻辑能力很好,而这两个方向既需要这两种能力,也可以强化我的能力。

第二,努力,持续不断地努力。努力不是加班,而是开动自己的脑筋,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完成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换言之,在工作里生命不死,折腾不止。我工作时候,从来不会只拘泥分派给我的工作,比如我自己擅长处理数字的能力,就是自己独立用学到的数据分析方法对项目做分析时候发现的。多以目标导向思考工作,少以任务导向执行工作。

第三,学习,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从毕业以来,学会了用photoshop做图修图,学会了用project做项目管理甘特图,学会了用墨刀画产品原型图,考了心理咨询师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会了各种运营方法论,又学会了怎么用方法论解决业务问题,学会了用mysql查询数据和简单建模,学会了AIGC大模型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坚持努力和学习,时间会是你的朋友。我在工作前就笃信这一点,是因为从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我的成绩都不是最拔尖的,但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挫折和环境的变化,我从来没放弃努力。而当我每跨越一个阶段回首望去,小学击败我的,我在初中超越了他们;初中击败我的,我在高中超越了他们;高中击败我的,我在大学超越了他们;进入社会后,我依然在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这些原则的效果,我已经验证过太多次,未来,他们依然会有效果。

02

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另外两件事情:一、天赋,没那么重要;二、奋斗,不等于加班。

我刚毕业时候极度不自信,因为我脑子转的不够快(我爸小时候对我的评价),讲话又没有逻辑(我导师在大学对我的指导),每次讲话都要提前打草稿,甚至公开场合讲话会紧张到结巴。但是这些天赋上的缺陷,没有阻挡我自己去锻炼思维,学习技能,阅读书籍,也不影响我准确地洞察和解决业务问题。而通过不断地观察学习和锻炼沟通技巧,我现在也能对客户和面试官滔滔不绝了。

天赋没那么重要,而奋斗也不能和加班对等。加班是为了公司,为了完成工作付出努力,而奋斗则是为了提升自己。当这两者有重合,比如自己想做出一个亮眼的项目升职加薪,或为自己履历增光添彩,而工作又无法正常按时完成时,为了达到目标加班,是必然的选择。而如果自己志不在此,而且不加班也能正常完成工作,那加班就没有必要。

这篇文章并不是灌鸡汤,因为按照其他公众号的剧情,写到三分之一我就应该开始卖课了。之所以把我的经验写出来,是因为这些原则和经验,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在我每一次迷茫的时候帮助了我。我希望曾经照亮我前路的光,能照亮更多人。最后,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光,也希望有一天,你可以用它照亮别人。

本文由 @运营学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得好啊

    来自广东 回复
  2. 什么都是给有准备的人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