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代码应用场景应该在哪?(一点小小的思考)

2 评论 1157 浏览 1 收藏 5 分钟

笔者在看完《哈佛商业评论》2023年3月刊从而写下这篇文章时,读到其中一部分关于低代码产品的文章,下边是笔者分享的一些关于低代码产品的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笔者写这篇文章时,刚看完《哈佛商业评论》2023年3月刊。读到其中一部分关于低代码产品的文章,有一点小思考,字数不多,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简单介绍一下

其实“低代码”这个产品在IT互联网圈子里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在“大模型”和“元宇宙”这些红极一时的概念诞生之前,“低代码”掀起来的一轮改革IT产品架构的热潮,在某一段时间内也吸引着相当大的流量。

所谓低代码,也就是在原有的开发方式上,映射出来一种简单的、非常容易理解的代码。让非专业开发人员可以快速搭建应用程序。目前国内做相关产品的厂家很多,大部分低代码产品集中在流程引擎和BI方面,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实现审批系统的快速搭建或者快速搭建数据可视化平台。然后在这些领域里边,大家继续进化,又推出了“无代码”等别的概念。

功能更为强大一些的低代码产品,比如微软的低代码平台power platform,囊括了APPS、pages、BI、审批流、自动对话机器人等功能。还有github上非常火的appsmith。可以实现网页、平台的搭建,并对接数据库。

二、说说我的看法

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主流的低代码产品,其解决方案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软件系统中,特别是应用层的开发上,对于一些通用性比较强的功能或系统,交给运营或产品人员直接使用低代码产品进行配置,的确是一种缩短工期,提高效率,避免重复造轮子的好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低代码产品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增长点?

我们需要解构一下低代码产品推出的意义,在这里我暂时想到了以下两点,一是建立复杂代码与简单代码之间的映射,即使不懂代码的人也可以实现对系统的开发和配置。二是低代码产品一定是为提升工作效率而服务的

在读完《哈佛商业评论》有关“熄灯”式自动化工厂的文章后,突然发现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首先,即使再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也是需要与人进行配合的。在协作的过程中,员工们对于工业机器人或生产线上的其他机器进行编程,调整其姿态或工作流程等信息,一般通过PLC编程或其他复杂方式实现。其实仔细一想,这种情况挺矛盾的,一线工人是生产和工艺上的行家,但不一定能熟练操作复杂编程。

试想如果采用低代码+简单培训的形式,让工人可以熟练操作工业机器人或其它生产机械,不仅可以快速转产,还可以让其以最适合自己的姿态和方式,与自己进行协同工作,不失为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的好方法。

同时我们也可以这么想,我们在映射实际代码和低代码时,如果实际代码越复杂难懂,是不是我们针对其设计低代码开发方式的意义也就越大呢?

至于工作效率的提升会让员工更累还是更轻松,这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等笔者什么时候有心情研究经济学或社会学时,再与大家讨论吧!

本文由 @小白学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1、工人使用低代码平台开发的东西,出现问题,例如失误,导致的生产问题,责任算谁的?算工人的,还是低代码平台公司的?开谁?
    2、低代码平台是单独售卖,还是只是包含在对应平台中的一个小工具?费用是一次性永久的?还是月租的?

    来自浙江 回复
    1. 您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确实每个问题都值得单独展开讨论,评论区很难全部讲完,有兴趣探讨的话可以私信联系笔者哦!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