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设计(四)
总有人能够在平常生活中观察到下意识被忽视掉的环境。下面这篇文章是笔者观察生活时收集到的产品素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看了茶山老师一张图洞察服务设计,发现自己的日常观察还是不够锐利,不过只要有观察、有记录,持续思考,还是能有所收获和积累。不知不觉已经积累35条啦,看一下自己还能坚持多久。阅读原文可以看茶山老师的直播记录。
一、有人在这里做了一个抉择
这本来是个段子,但不排除这家超市是服务设计高手。通过这种搭配,形成了消费者的情感映射,毕竟人人都有多次减肥失败的经历,从而引导他们自发传播。
顺便还可以用来讲一讲锚定原理。有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蔬菜店有人卖水果,水果店却很少有人卖蔬菜?”这其实就运用了锚定原理,水果的价格会衬托菜价便宜,水果的清新味道也会衬托蔬菜新鲜。当然还有别的原因,比如水果和蔬菜的进货周期和保存周期不一样,会增加运营成本。
看到健身器材那么贵,还是算了,买几包奥利奥不香嘛(手动狗头)
二、“厕所互助”
微博上看到的,本来厕所信号差是负面因素,但通过一系列设计反而转化成了记忆点,成了正面因素。另外最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也是一种启发和教育。
没有纸时请为下一位call纸,是为了公共设施良好运转,创造更加友好的环境氛围。就像宜家的自助收餐,启迪了消费者承担责任,激发了做为良好公民的自豪感。这一点可以去看辛向阳教授的公开课“公平作为服务设计原则”,讲解比较透彻。
三、传送带指示牌
机场传动带,入口有一个指示牌,刚开始以为不能通行,看到有人走才发现可以。仔细看了牌子内容,才明白它放在入口正中间的原因。
起到提示的同时,还阻挡了手推车的进入,一举两得。不过最好还是加上一个可以通行的标志吧,不然真会产生误解。毕竟牌子太大了,完全吸引了注意力,根本看不到电梯上的绿色剪头。
四、车厢地标
在广州南站乘坐高铁,寻找车厢时遇到了难题。因为站台指示牌并没有写几号车厢从哪边走,只好看地标,见下图:
下意识把中间的数字看做了车厢号,走到对应位置发现两边好像也标注了数字。我的车是重联型,16节车厢。数字分16和8两种,那应该是看中间没错。
再仔细一看发现黄色的也是16,而且顺序相反,我开始担心是不是走反了。但我方向感很差,于是拿出指南针看了一下方向,后来一想没用,列车进站的不一定是车头……短短几分钟我居然胡思乱想了这么多,附近也没有工作人员,只好百度。
整个乘车流程会经历以下环节:
看了百度我才恍然大悟,候车厅屏幕上的“颜色”居然是指地标颜色,没错它就命名为颜色,并不是像P2那样写着“地标颜色”。
当时写着绿色,且位于列车状态的后面,我以为代表列车运行正常,根本没联想到和车厢号有关。而且就算写着“地标颜色”我也不一定能明白,因为在候车厅,人的关注点就不在车厢。
这是一个典型的认知负荷问题,要想根本上解决,只能采用动态地标,根据实时情况显示唯一车厢号,但这样的运维成本会很高。
但即使采用目前的妥协方案,依然可以看到很多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的表达方式。例如P4车厢号上下写了两排,且没有对齐,不仅没有意义,反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还不如把第二排变成说明文字,让乘客意识到地标颜色和这个有联系,例如:请根据车厢地标选择对应颜色。
还有P2的地标颜色其实也没有准确传达出含义。毕竟当时还在候车厅,乘客根本意识不到这个是指站台上的地标。命名为车厢地标可能更合理。
P3是一个站台动态屏,可以实时提醒乘客车厢位置和走向,不过信息主次做的还是不够好。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