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设计(七)

0 评论 656 浏览 2 收藏 13 分钟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设计,稍微留心就能发现平时所忽略的华点。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视角一起看看生活中“藏起来”的设计吧。

一、宠物的荣誉证书

疫情期间深圳建立了全国首家宠物托管中心,这是发放给宠物的荣誉证书。

微博上有个很热的话题“宠物不应该沦为疫情的牺牲品”。疫情下如何安置宠物无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关心的话题。

这个时候情绪价值就尤为重要,只要提供一点点人文关怀,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好感度就会提升好多。这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优化、放大关键时刻,是一种以最小成本去换取最大效益的重要方法。

另外也可以用峰终理论去解释。疫情下人容易变得敏感压抑,这个时候情绪的低谷反而是价值的高峰,填平一个低谷远比拉升一个高峰效果好。提供再多的生存物资,只不过是满足了基本需要。宠物方舱才是真正填补了精神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后疫情时代要格外关注情绪价值。

生活中的设计(七)

二、药店的关心

朋友圈看到的,好友的文案是:“写得很好,下次不要再写了。”

生活中的设计(七)

药厂以为送的是关心,没想到招致的是厌烦。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去药店买药,对方非要让我注册个会员,一共便宜了五块钱。结果一到节假日就发短信,内容是药店促销打折……给人的感觉就像巴不得你生病。于是最终拉黑了这家药店,取关了公众号。

情感化设计之前一定要用场景、角色和氛围模型验证一下,抓住用户的利益点或者情绪转化点。

ga比如下雨天,外卖送的一张小纸条,提醒你多穿衣服别感冒,这样的纸条夜宵居多。这就是在特定场景下,把氛围渲染到位后,给特定角色水到渠成地送去关心,就显得很自然,往往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的设计(七)

再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喜欢一个女生,在和对方不熟的情况下就去送礼物,会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压力,很可能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因此情感化设计一定不能自我陶醉。而是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他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怎样才能让他产生正面的情绪波动?当然最重要的是真诚,设计向善,出发点也许包含自身利益,但一定不能不择手段,就像药店不停搞促销宣传,医院祝自己生意长虹,这就很奇怪。

三、可感知的设计

图一是微博上看到的,除了常规的档位,还多了一个”再多烤一点点”按钮。这样就把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功能化,更符合用户的认知和实际需要。让一个陌生的数字变得可感知。

图二是一个燃气热水器,常见的热水器都是一个旋转把手,左边是冷水,右边是热水。洗澡的时候经常很抓狂,调整不到一个合适的温度,要不烫死,要不冷死。

生活中的设计(七)

这个热水器就把温度从数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季节,如从冬到夏。当然这个设计还是有很多问题,比如冬和夏有两种理解方式:

(1)直观的感受,冬代表冷水,夏代表热水;

(2)场景需要,冬天可能要洗热水澡,夏天偏向冷水澡。

虽然旋转的标识可以代表方向,如果不细看,还是不知道哪边大,哪边小。

另外虽然有了冬和夏两个起始,中间还是缺少关键节点,比如能不能加入秋和春,分别代表凉水、温水。这样就有了冰水——凉水——温水——热水的过渡。不过这样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何定义这四种水温,让它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感受?这就涉及到人体工学和大量实验。另外男女对相同水温的感知可能差异很大,网上经常有个段子,女生觉得合适的水温,男生大概率被烫死。

既然考虑了性别,也要考虑年龄、特殊人群等,比如如何让老人、视觉障碍者感知旋转角度?

有了实验,一定会有评价指标,这样才能让模糊的感受标准化。

生活中的设计(七)

图源UXPA主席钟承东演讲

最后一个问题,火力调节、水温调节、冬夏调节起到的作用是相同的,三个放在一起反而造成了认知负荷和选择上的困难。

图三、四是空气炸锅,虽然列出了常见食材的烹饪方法,但是距离旋钮位置太远。而且视角不同,一个顶部,一个侧边,两者建立起联系比较困难。当然也可能因为内部结构,导致旋钮必须在那里。但这不能成为绝对的理由,“因为xx原理,所以必须xx”,这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设计思维是综合考量整个系统后,给出的最佳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一定是站在用户视角,符合认知和场景需要。换句话说如何让你的设计被感知很重要。

生活中的设计(七)

“以用户为中心”虽然提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这个视频就很形象,如果设计没办法被用户感知,那只能沦为设计师、工程师的自嗨。

四、诡异问题与系统思考

这是一个中央空调网关,包含两部分,网关主体和转接模块。先给不了解智能家居行业的朋友们科普一下。大部分IoT设备都需要配网才能使用,所谓配网就是让设备连接网络。就像手机可以直接连Wi-Fi,但是大部分IoT设备没有屏幕,所以就需要借助手机APP来配网。

生活中的设计(七)

因为看起来是两个独立的设备,要想让用户知道如何操作,就要在手机APP提供配网指引。除了如何进入配网状态的文案,还要有两者的接线图、配网键位置标注图。

生活中的设计(七)

看起来好像没问题,确实可以这样解决,但是无形中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了。既然两者是一个整体,为什么不把转接模块装到网关内部?这样就省去了接线的步骤。步骤越少越容易理解,出错的概率也越小。后来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生活中的设计(七)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但这个问题是系统问题,而不是单点问题。我们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遇到一个问题,就去解决这个问题。没有考虑为什么会出现?有几种解决方法?会不会带来新的影响?设计思维里有个概念叫”诡异问题”,意思是问题永远不能完美解决,一个旧问题总会引发新问题。

所以我们一定要跳出单点思维,不要局限于自身视角,比如上面的例子看起来是一个APP设计问题,其实和硬件相关。我们要把自己当作是系统的体验设计师,而不是软件环节的交互设计师。我们提供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而不是具体产品。

五、微信农场

前段时间微信农场上了微博热搜,开始以为是QQ农场的文艺复兴,没想到只是微信状态添加动图。当时很多人抱怨操作步骤过于繁琐,细数了一下大概需要五步,每步都可能造成用户流失。这显然违反了上面提到的设计可感知。但这样设计一定有问题吗?

生活中的设计(七)

首先微信本身的气质和创始人张小龙一样,偏克制,追求简洁。所有的新功能都不会立刻上线,而是反复试探,甚至埋藏较深。

这次的微信农场显然是一贯风格的延续。其次微信农场是一种创意玩法,需要用户二次创作。这样一步步深入也会激发好奇,有种寻宝的感觉。

微信状态除了表达情绪,还可以用来消磨时间,获取关注。

当时恰逢上海封城,国内疫情比较严重。会有很多人居家隔离,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出口去排解情绪。这种稍显复杂,需要一点点创意的玩法刚好合适。当然微信可以这样做,是因为他的用户量足够大,处于头部的企业倾向于使用防御力,观察下层企业在做什么,采取小步尝试,而不会大步迈进。

生活中的设计(七)

图源集创堂服务设计课程

但如果你是腰部企业,这时候就需要用到优化力,去发现头部的缺陷,不停地去攻击,这时候你就需要让自己的设计被感知,让用户清晰地看到你的优势。就像之前那么多企业叫嚣着微信已死,推出了子弹短信等等的原因。不过他们大多只发现了痒点或者爽点,很难撼动微信多年的关系链沉淀。

社交领域已经成为了红海。如果还想获得机会,就要用到延展力和周期力。比如硬件企业基于自身优势,延展出软硬一体化的社交方式。通过观察技术、文化和制度变化,去挖掘未来的新模式、新机会。

生活中的设计(七)

图源集创堂服务设计课程

本文由 @我很好奇WHY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