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任何时候都应该学无止境,关于阅读这个话题,突然就想到一个问题,大家多久没有阅读了?是不是沉迷于网络里的短暂快乐无法自拔?看看下面这篇文章中笔者给我们整理分享的关于阅读的心得,也希望大家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会有不一样的体会与感悟。
阅读好处多多,单从结果上看,99%以上的成功人士都有阅读的习惯(剩下的那1%可能是天授唱诗人了)。
即使阅读不为世俗的成功,对于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它也是最好的精神食粮。
想象下,当你的下一代不需要再为吃喝奔波,不需要还房贷的时候。这个时候学习具体的已被“AI”完全掌握的技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而你只在这个地方有经验,你还能教会孩子什么呢?
教他如何使用AI比具体的技能更有用的理念,教他做人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的道理,教他如何在入世的实践和哲学道理中寻找价值意义…而这些你并不擅长。
而阅读是上面诸多问题的钥匙。
关于阅读,今天说三个心得。
一、比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兴趣
有很多讲阅读方法的文章:
每天阅读30分钟,每天记读书笔记,坚持阅读21天…
像极了某种时间规划方法:早上xx点起来,xx点洗漱吃饭,xx点开始做xx…
结果也一样,要么没有执行,要么就是坚持了没有几天就放弃了。反而给自己增加了更多的焦虑。
这些方法共同的特点是让你自律,强迫自己形成某种习惯。
而自律,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是反人性的。
比阅读方法更重要的是先培养阅读的兴趣,习惯其实是热爱兴趣的外化结果+一点方法而已。
就像打游戏一样,因为热爱,所以每天都玩游戏。阅读也应该一样,因为热爱阅读,所以每天都读书。
每天读书是为了自己快乐,而不是为了“坚持”这件事。
如何培养阅读的兴趣?
分享我的一个心得:最关键的是开始,其他什么都不要想。
而开始这件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找一本你能读得下去的或者感兴趣的书直接开始就好了,书的标准很简单,只要不是三俗的,不是那种穿越爽文即可,不要管这本书的类型、深度、是否实用等。
记得我在大学看的第一本书的书名叫:学会欣赏。如今来看,这本书比较浅薄,知识密度低,全书罗里吧嗦就讲一件事:学会欣赏对你好处多多。大部分还都是鸡汤。
但,那又怎么样呢?
对于那个当下认识的我,只要能够读懂,而且能够从书中获得一些道理和感悟,就足够了。
有了第一本书的阅读,我才能开始读第二本书,第三本书…..
类型从鸡汤,到社会科学,到心理学,哲学…
当兴趣开始扎根某一领域的时候,坚持便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
二、阅读最重要的是思考,而不是速度
阅读如果不思考,就是所谓的“书呆子”。阅读不思考就像吃饭不去品尝一样。每本好书都像是一盘美味佳肴,我们要用味蕾慢慢的品尝。当阅读找不到真正的乐趣时,一旦离开时那个我们强制读书学习的环境(学校),我们就停止了学习。转而去寻找哪些更容易得到瞬间反馈的信息,比如刷短视频…
现在市面上动不动就讲一个月教你读十本书,两三天拆一本书,然后还可以接兼职…,像极了我们在某刷短视频平台+看视频给你几分钱的节奏。还有那些标题党,碎片化的知识,不但让我们没有学会系统思考,更在破坏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到头来,只是填补了空虚,满足了“看上去我在努力上进的样子”而已。
有统计说,我们现代人一周接受的信息量相当于古代人一生接受的信息量。古代人学富五车。五车的竹简,大概3000片,一片竹简能写30多个字,就是10万字左右,相当于一本大学教材的文字量。
就这一本大学教材的文字量,庄子尚且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今天我们一直学习古代人留下来的智慧,可见阅读数量跟思考的层次和智慧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在找到阅读的兴趣之后,学会思考、深度思考才是最重要的事儿。
关于阅读中的思考,也分享一个我的心得:深度思考的前提是先学会思考,比学会思考更重要的是开始思考。同样举我大学读书的例子,我在图书馆读了两三本看起来比较“浅薄”的书之后,突然就翻到了一本傅佩荣的哲学入门书籍《哲学与人生》,对于当时阅读数量很少、几乎没有一点积累的我来说,可谓非常之难。但是我对这本书讲的道理非常感兴趣。
于是,我逐字逐句去阅读,为了读懂某句话,我期间查阅了很多资料,还和同学们进行讨论。你猜,我读完这本书用了多长时间?用了整整一个学期。没错,一个学期,我就读了一本书。但是我为了读懂这本书而查阅的其他书籍,我的读书笔记和思考,加起来比这本书还要厚。
到今天我阅读的速度依然不快,每当看到别人一个月能读十几本书,一年能读上百本书的时候我都非常诧异。当我们学会思考的时候,一本书会在大脑里拆成无数个细分的结点,这些结点结合其他的书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就会慢慢形成一个框架,或者说是一个体系。
比如有人说:活在当下很重要;有人说:目标很重要,你要活在未来。(做人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有人说:你的今天其实是过去选择的结果,你要学会复盘和反思。
你觉得都很有道理。
那过去、现在、未来到底该如何认知呢?这就需要你思考了,你必须在自己头脑里形成自己的认知框架和体系。
三、输出是检验阅读质量最好的方式
当你把自己的经历、生活,有趣和痛苦的事情写下来的时候,落在纸上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外化的过程。写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整理、深度思考、检查复盘的过程。你需要检验逻辑上的自洽和漏洞,练习如何更好的结构化表达;你需要把你看到和领悟到的道理,用自己的语言和理解方式表达出来。
所以,输出就是检验阅读质量最好的方式。什么时候开始写呢?很简单,只要你有思考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写了。不一定非是长篇大论,不要局限于文字数量,把它写下来就行了。可能是一百字,也可能是一千字。
实在找不到写作的落点,可以从从事的工作开始:
- 如果你是做产品的,输出关于做产品的思维和心得;
- 如果你是做运营的,输出运营技能和方法论;
- 如果你是做销售的,写写关于营销的认知和技巧;
- 实在不行,谈谈如何写工作报告,如何与同事更好的沟通,如何开一个好会……
输出本身就是一个结果,它本身就会让你有充实感,让你有着落感。如果可以,把你的输出分享出来。你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或许是同行看到你的输出得到收获;获取是你的上司看到后大加赞赏;或许是某个HR看到你的思考,让你有了更多职场机会…再或者,就是某个陌生人和你产生了共鸣,你发现这个世界原来这么奇妙!
所以,同志们,开始阅读吧,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作者:杨帆,公众号:杨帆笔记
本文由@杨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