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获取手机号的浅嗑

1 评论 2636 浏览 4 收藏 5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下面这篇文章是笔者自身分享的关于手机号中的一个小功能点的思考,对于获取手机号的方案大家都是怎么看待的呢?一起接着往下看看吧!

第一次发布文章,浅浅聊聊近期关于一个小功能点的思考,纯粹唠嗑与分享心得。有啥说得不对的,不要较真。随手写的还没到达谨言慎言。

部门业务需求,前期做了个简单版的mvp h5页面上线,先上线后完善,上线快一年多,用户群体越来越多了,反馈最多的的声音是,没有获取到手机号,导致部分客诉,公司主打客户为先,加上是个合理的需求,那当然是安排迭代升级。

获取手机号的方案,其实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常规是短信验证码、小程序授权;

一、以下是根据业务场景总结的方案

1. 微信小程序获取手机号

  • 优点:一键授权,用户体验感好;
  • 缺点:成本偏高:需考虑小程序支付费率(看企业资质)及小程序授权 0.03元/次。

2. 短信验证码

  • 优点:上线快;
  • 缺点:短信费用0.01~0.03元/条,用户体验较差,等待时间长,也会存在个别收不到短信(如用户设置免打扰信息/运营商问题/网络不好等)。

—博导给出建议,用户收不到短信又无法下一步操作才是恼火的事情,从核心保持业务顺畅来说,核心解决,收不到短信,那就默认通过直接让客户下一步操作,通过二次补充信息完善个人信息。

3. 公众号领会员卡规则

优点:无费用,领会员卡授权手机号,且还可以自定义更多字段让用户填写。

缺点:暂无

其实首次发现小程序成本高的时候,我偏向于,有需要的客户用小程序,没需要的用h5,互不打扰。虽成本依旧会上涨一些。退而求其次只能用短信验证码收集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在我心目中属于比较原始的做法,加上使用的场景比较特殊,比如网络不好,等待时间过长,遇到耐心稍微差一点的就可能骂骂咧咧中。

现在各APP用的也是短信验证码,也就是意味着,大众都是接受的,只是要看产品的使用场景,再好的方案也要看各项评估适不适合公司的业务。

给予上面三个方案是总结博导给了两个建议:

  • 从公司原来的业务中,去寻找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路线,不用死磕到底常规方案;
  • 短信验证码的弊端,绕开,不用花大力气去解决,应该要思考如何让业务顺畅的走下去;

二、侧面思考,也是应成长的地方

  • 做事不能一条筋,要拥抱变化。
  • 怎样才能去深度去了解场景和客户需求,快速识别哪些该放弃哪些该坚持。
  • 方案探索需要花更多时间,日常除了了解更多咨询之外,定方案不要急躁,图快。
  • 和需求方沟通,给出最优的方案,而不是让需求方来定义,而是要了解需求方,收集信息了解对方。

本次文章记录原委,便于后期回顾当下的思考方式,也是一个敲警钟,多学,多写,多看。

本文由 @很快就是个大咖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从文章的收获:
    1. 小程序抢了短信的生意,3分钱一次授权,真的是暴利~
    2. 每个用户在不同公众号下,会有不同的openid,以至于在不同的公众号下都能重新标记数据自己的新老客户,想到多2B平台,其实用户信息的设计也可以这样参考,避免很多跨商户的苦恼;
    3. 手机号获得环境好的场景,如家里、办公环境、Wi-Fi-easy-access的缓慢公共环境,很多APP还是用的手机验证码的方式,手机控件-自动加载短信码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对于一些线下的网络潜在风险大或者着急的场景,短信不到会阻碍流程,要思考手机号是否必须,如果短信不到是小概率事件且可以设计成绕开主流程方案,那绕开是不错的选择。 很多应用,会先故意不收集手机号,后面完善的方式来低门槛让用户进来~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04031人已学习5篇文章
PRD、MRD、DRD、BRD各种文档撰写方法在这里。
专题
12427人已学习16篇文章
栅格系统在页面排版布局、尺寸设定方面给了设计者直观的参考,它让页面设计变得有规律,从而减少了设计决策成本。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浅析栅格系统。
专题
1265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运营分很多类,流量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有特别关注的数据和指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互联网运营,应该分析哪些数据和指标。
专题
35370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借用别人家的经典案例,来扒一扒社交电商。
专题
15392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产品经理的通用技能。
专题
1448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苹果发布了Vision Pro这款MR头显,而这一产品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空间体验设计的相关可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Vision Pro的设计和交互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