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用户画像真相了
什么是Persona用户画像?下面的笔者用两个案例来分析给大家来理解此内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看哦!或许会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前段时间面试遇到一个高级别大厂面试官让我印象深刻,当我讲完「自我介绍」准备拿出我的Keynote大讲特讲时,他打断我说:“你就和我讲讲你这个产品的用户吧!”。
当时着实让我愣了一下,哈哈哈~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在问Persona用户画像。
Persona是体验设计的基础根基,但真正把它掌握透彻,熟练运用的却少之又少,面试时,如果可以把自己产品的Persona娓娓道来,把面试官唬的一愣一愣的,那面试就是你的天下!
接下来我就讲讲用户画像Persona到底应该怎么说(吹)。
一、误区
首先需要更正一个几乎90%的UX设计师都会犯的一个错误:一个产品只做一个Persona。
很多小伙伴会在作品集里放 2-3个Persona,看着好像是多个,但仔细看里面内容,几个Persona说的还是同一群人,只是换了个名字、性别和年龄,使用场景、需求点都一模一样,实际上还是只有 1个Persona
但真正的情况是:一个产品一般有多个Persona。
如果你总结出来的Persona只有一个,那很大可能是调研不充分,没把你们产品的业务摸清楚!
二、多个Persona具体该怎么描述呢?
Persona一般是一个用户群体的大体描述,而并不是一个群体的具体数据特征。
下面以一款「在线图片编辑器」产品为例,帮助大家理解一下~
这款编辑器主打的卖点是:会打字就能做出高质量图片。
- 错误:二线城市用户年龄为30-50岁;一线城市用户年龄主要为20-30岁。
- 正确:水平较差的新手设计师;请不起设计师的“老板们”。
错误的Persona往往会写成Profile,看完还是不知道是啥,而正确的Persona可以让人迅速get到你产品的用户群体特点。
三、同一个职业的用户也有可能是两个Persona
以我之前和一个设计负责人聊到的,他们公司特别有意思的一款App为例,这款App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技术手段给用户拍的照片进行时间、地点的标记证明,这些标记用户不能修改,客观真实,用户是同样的职业类型:销售,但对应的却可能是2个不同的Persona。
1. 第一类:打卡上班的销售
这类销售使用这个Ap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工作记录,因为销售这种职业的特殊属性,如果不出单的话难以量化工作结果,所以老板就会要求他们每拜访一个客户就用这款App在客户那拍照打卡记录。
2. 第二类:辅助卖产品的销售
比如推销农药的销售,为了向客户证明农药的效果,更好得把农药卖出去,需要用这款App拍摄「用农药前」和「用农药后」的庄稼的照片,向客户证明这款农药的效果。
同样的职业,却是两类Persona,痛点完全不同,导致产品使用频次,甚至对应的产品功能都完全不同
好了,讲了这么多案例大家有没有对用户画像更了解一些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由@陈婉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例子很直观,优秀!
用户画像用途:1.一类群体的具体描述(角色+现状),并不是具体数据2.区分同一类用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下
描述的很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