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发展 | 有没有其它可能

0 评论 3061 浏览 3 收藏 12 分钟

职场生活里,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包括职场发展的可能性、职场沟通的有效性等方面。这篇文章里,作者谈了谈自己的咨询聊天经历,分享了聊天过程中有关工作方法、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对话和探索,不妨来看一下。

岁末年初,23年我在职场上经历的很多跌宕起伏的事件,让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固有的“模式”造成了我总是在一个圈子里持续打转。

23年十月份偶尔刷朋友圈看到Nicole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我17年在百度passport工作的时候,Nicole是我们大部门的PV,虽然没有直接的1-1过,但在一起共事过程中呢,呈现出来睿智、有趣深深吸引着我,刚好赶上我要重新回到过去工作的地方,希望呈现不一样的自己,因此开始周期性的预约Nicole的心理咨询时间。

时间拉回到最近几天,上周日我们大团队团建整体出去泡澡,虽然整个过程非常尽兴,但我回来之后嗓子开始不舒服,相继有组内的同学都发烧感冒,我自然也没逃离这么强大的病毒感染,昨天下午开始感觉到发烧,中午找休息室睡了一会儿,身体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原本想请假回家休息,但考虑到还有些收尾的工作,以及晚上约了合作业务方同学一起吃饭,(业务方小哥哥还是很nice的确认发烧没关系,抵抗力好)于是坚持到晚上。

我们都做内容理解,我这边主要负责内容输出的质量,他做内容创作底层能力,因为多次开会以及互相看对方文档,感觉是非常踏实做事,头脑清楚的,偶尔有次聊到我俩都是回流,不禁怀念过去的公司状态,于是就说改天出来约饭。

俩人都很健谈,下了班到餐厅已经是8点多,从工作方法聊到人生追求,也探索很多未知的信息,虽然结束已经到11点多,感觉还是有很多话题没好好说。

3个多小时聊了哪些信息?

为什么而做事情?客观来说,如果是带兵打仗,我感觉自己有点不会借力,落地过程的“筹划”很少。因为我太过关注事情本身、自己是不是在这件事上“说了算”更重要。从他的视角给我呈现了多种可能,这些可能性包括怎么把各方目标对齐、如何跟+1对齐特别是遇到对事有不同预期的时候、怎么平衡多方的资源。

1)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

拿到项目的时候,对项目当中,自己的话语权、+1的预期要了解清楚,特别是+1对这件事具体要做到什么程度,摸准+1的性格跟类型。如果关注细节,就要注意在对齐的每一步让+1了解关键信息;如果是甩手掌柜,就要请+1充分赋权,约定好同步进度的时间或事项节奏。

2)落地产品基本功

做策略产品或者偏中台产品日常工作最多的部分是沟通,如何平衡自己决策跟他人需求很重要。当项目明确定好了谁是责任人的时候,作为负责人核心关注理解项目整体框架不够,还得尽可能的深入到各方对这件事的预期跟是否能够满足大家做绩效的汇报。这就得详细知道工作的最小拆解粒度,保障大家都有活干都有不错的输出,对工作拆解也要足够有理有据,做好功课支持论点,让参与方心服口服。

3)项目中扩大自己影响力

沉淀足够多的确认好的信息,他举了个例子,在他跟进的项目中,除了一定要做好的事情之外,还要研究技术侧埋点,保证输出口径是对的上的,自己输出埋点接入文档,让更多参与方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这个项目里,有XXX拿收益一定没跑”。

4)巧妙化解合作中的冲突

实际推项目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来自上层的反反复复,明明已经开始按照A方案准备了,+1 却又发现他更想要的是B,这种情况下,直接冲突说+1反复,很容易得到的结论是“其实是你没有理解清楚我的意思”。

在最终确认了要调整的时候,就需要拉相关同学盘点可能的影响面了,尽可能首先维护合作方的输出,至少不用让大家白做,如果大家带宽都还好,距离上线工期还有一定时间,那么做些人情的事,把事情推下去;如果对方带宽吃紧,千万别冲突自己去找+1理论,借力使力,邀请到直接受到影响的业务方同学请他们上升,从高层视角定夺,这样说服的工作也不在自己,还可以把事情顺利推进。

5)对人生的探索

安身立命:可能我们俩都到了中年状态,对于自己能做到什么位置,有什么样的财富预期都已经相对明朗。感觉如果脱离公司可能要为生存做更多的努力,但是在公司发展也总有走到尽头的时候,除了做好工作,还有什么可以想的办法,探索到的方向?

我的预期是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做些思考沉淀,专业领域有一些影响他人的输出;因为心理学毕业的缘故,我修习了布朗大学正念静观师资,也参与到了卫健委下面的静观专委会委员的职位,当他得知这一点的时候,觉得我应该好好利用已经到手的“卡牌”。

这些观点对我有一定影响,但同时,我也发现最开始要介入静观培训之中,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把这个工具提供给被生活、事业所困的打工人,让他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有机会重振旗鼓,获取更多的支持。但相对的,这样的方式来钱也会很慢。

能为后代吃几辈子的能力:我从没想过那么深远,从他来说,他感觉现阶段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也不多了。很多办法也只能摸索着来。

总体聊下来,感觉经历都很相似,家境一般的普通人,靠自己在城市打拼,从最底层被别人“教育”成长起来,持续沉淀经验,才有的这样俩人能在行业大厂互相认识,惺惺相惜。

因为我下午状态不太好,很多朋友跟工作同事都很关心我的状态,晚上回家路上,看到很多消息来问候,也有人劝我怎么生病那么严重还要聊那么久。

坐在车上的时候我就在想,所谓的“可能性”是什么?好奇心,我感觉能够有个机会认识在工作中合作非常顺畅的同学,更多了解大家做事情背后的思路,理解很多事情背后的逻辑;想更了解大家的工作视野跟范畴,做更全面的信息整合;不设置前提假设:就事论事,关注怎么把事情确定好;正因为这样的敞开,才让交流更顺利,也能在关键的时间遇到价值相投的同学。

同样的,说回到心理咨询的事情,昨天晚上回来很晚,外加间歇性的高烧,整个身体也非常疼,这种情况下对于自己早晨起床,8点开始咨询的事情变得没有信心,但我对跟Nicole咨询的事情太过期待,也秉持着对自己说到做到的性格,还是按时赴约。

今天心理咨询的主题,非常巧,也是“可能性”。

我把我在职场中遇到过的被动事件拿出来跟她探讨,当我觉得有的合作方会莫名其妙的对我产生“敌意”,我该怎么做。Nicole非常慈心且智慧的将“问题”拆解为几个层次:

  1. 我的想法有多大概率是事实?
  2. 如果沟通前是事实,沟通后有没有可能还是事实?
  3. 如何拆解事实与我自己认知?
  4. 对方不愿意合作的动机是不是我想的那样?
  5. 我如何看见她的需求?

经过反思,也理解了什么是多方面聆听与沟通的办法:

  1. 先明确事实——最近的几个工作任务都没有目标完成时间,推进也缓慢,有什么原因吗?
  2. 你觉得双方需要做好哪些才有助于推进后续顺畅的交流合作?
  3. 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上述两个问题,对方仍旧闭口不言,那么接受这样的沟通结果,寻求其它解决办法。

从心态摆正自己,我们认识到的他人其实更像我们自己,当我内心怀揣着我已经的预设,所有的行为也都会指向这个预设。所以放开心,给沟通的对方敞开,留有空间去思考怎么才能给他人更多的空间,而自己也才能够因此把事搞定。

专栏作家

蓝莲花zx,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内容策略、内容后台、内容标签、账号策略等领域,喜欢阅读,希望做个有趣的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