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不走,老板已经走了

0 评论 494 浏览 0 收藏 7 分钟

昨天有传言称,熊猫不走资金链断裂,员工在官号上讨薪。这个新消费品牌,怎么就走到了如今的地步?

蛋糕品牌「熊猫不走」虽然没有钟薛高那么出名,但也是前些年炙手可热的网红新消费品牌。随着创始人杨振华截图的流出,坐实了熊猫不走资金链断裂,这个网红品牌的神话也宣告破灭。

熊猫不走的基本模式是全直营、线上下单、专人配送,送蛋糕时有专人扮演“小熊猫”打造“生日社死现场”。熊猫不走也一度因此有趣新颖的体验,走红社交媒体。‍‍‍

可以说熊猫不走不单纯是一个蛋糕产品公司,而是找到了吃蛋糕这一个仪式感用户场景,然后通过表演跳舞、魔术等内容帮助用户把仪式感做足,同时激发用户线上传播,实现品牌的线上拉新获客。

本质上,熊猫不走卖的是体验,而非蛋糕。‍‍‍‍‍‍‍‍‍‍‍‍‍‍‍

01

前些年,熊猫不走成了新消费行业的成功案例。营销机构小马宋曾将熊猫不走包装为自身的成功案例,杨振华更是声称熊猫不走入选了《哈佛商业评论》、《长江商学院EMBA》商业模式研究案例,可谓风光无限。

熊猫不走前些年快速破圈,自然受到了资本的青睐。熊猫不走共融资三轮,投资方为头头是道、IDG资本和XVC,融资止步于2021年9月,融资金额1亿元。熊猫不走宣称2020年营收8亿。‍‍‍‍‍

熊猫不走起源于惠州,2020年是其巅峰时期,业务遍布了全国26个城市。但熊猫不走的问题同样在于没有强有力的护城河,生日氛围表演并没有过多门槛,这也导致品牌竞争的内卷加剧。2021年,熊猫不走的单量便已经有下滑趋势。

实际上,业内对于熊猫不走蛋糕产品的分析大多是隔靴搔痒,认为产品不好吃才导致熊猫不走倒闭的更是贻笑大方,因为熊猫不走更类似于生日现场活动公司,而不是蛋糕品牌公司。

如果用活动公司的视角来看的话,熊猫不走本身就不是一门好生意,运营太重,而且现场体验一旦标准化,那就失去了尝鲜动机,用户复购便有压力。品牌要解决复购问题,就要不断在生日现场活动上推陈出新,非常麻烦、复杂,且难以进行体验管理。‍‍‍‍‍‍‍‍‍‍‍‍‍‍

生日派对本身是一个低频场景,还要做重体验,利润自然承压。在保持现场体验的前提下,熊猫不走要不就要通过重运营的方式不断拉新,要不就需要拓展其他用户场景,但这些都无法解决利润率问题。

也就是说,熊猫不走的活动公司本质,规模效应是不明显的。

02

我们回过头看可以发现,熊猫不走在2020年巅峰时期过后,2021年订单就下滑,说明用户体验的阈值提高了,丧失了复购动力。再加上创始人盲目乐观、盲目扩张,以及诸多内部管理问题,最终让熊猫不走企业陷入如今困境。

熊猫不走与钟薛高、虎头局困境的情况并不一样,后两者完全是经营和战略问题所致,而熊猫不走这种重线下体验的公司,在我们看来本身并不是一个好生意。熊猫不走属于用户场景体验的优化,而钟薛高、虎头局属于产品本身的创新。

据小马宋在混沌学园(混沌大学)的分享内容,小马宋发现顾客买蛋糕,本质上不是想吃蛋糕,而是想过生日,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熊猫人生日歌、跳舞的设计。小马宋认为这一套设计是对用户需求本质的思考。‍‍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重现场体验的策略很可能带偏了熊猫不走,甚至让熊猫不走偏离了真正的用户需求本质。用户买生日蛋糕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买个好的生日蛋糕,如果想要现场体验,为什么不直接找活动公司?

创始人杨振华曾经说熊猫不走已上市时间表,如今他已经失联,近千名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让人唏嘘。

尽管熊猫不走一度成为小马宋的标杆案例,但或许另一种可能是,当熊猫不走决定做重生日现场体验之时,品牌的方向就已经走偏了。

作者:艾青山,‍‍‍‍‍‍编辑:汪戈伐

来源公众号:未来消费,关注新健康消费和年轻生活方式。

本文由@未来消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