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30款App四成找不到人工客服,别把AI客服当成“装聋作哑”的挡箭牌
现在,消费者如果想找到手机APP里的人工客服,可能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甚至需要“看运气”。这篇文章里,作者对30款APP的人工客服接通情况进行实测并做了总结,一起来看一下。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不是消费者和客服相距千里,各在他乡,而是手上的客户服务热线近在眼前,但需要‘披荆斩棘’方能找到真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通过服务热线快速找到手机App的人工客服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亲爱的用户,近期咨询量增多,可能出现排队较多,继续等待请按1……”
“请简单说出您要咨询的商品及问题,如如何申请售后、如何申请退款等,您请说……”
“非常抱歉,请您再具体描述一下问题。”
“如您可以说我赚的钱去哪里了?”
拨通电话后,常与消费者互动的“人”皆为语调轻快、情绪稳定、发音标准的智能客服。但如果想转到真正的人工客服,难度却陡然加倍。
今年的3·15,《IT时报》记者想做一件事,帮消费者找到互联网公司的“人工客服”。
然而,当记者用了两周的时间,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微信、QQ、腾讯视频、抖音、今日头条、淘宝、饿了么等30款App的人工客服接通情况进行实测后发现,这竟然是一件“看运气”的事。
30款App中,有10余款App的客服电话对“转接人工客服”既无明确提示,也无具体按键,最终在AI客服的机械语音中陷入“死循环”。也就是说,有四成都找不到人工客服。
如果连一名生长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都无法完成这个任务,那些更需要帮助的老龄用户又该如何跨过这道AI设置的“鸿沟”呢?
一、记者调查:近四成App客服电话找不到人工客服
“从电话接通的那一秒开始,便大喊‘转人工’。”在很多社交平台上,这是一招据说寻找人工客服最有效的攻略,因为你可能很快陷入繁琐的电话按键录音和AI客服甜美的声音中,却不知道如何找到“真人”。
找不到人工客服入口,是如今很多消费者遇到的普遍问题,用户常常将所有按键都摁一遍,也没有听到那句悦耳的“如需人工,请按……”
记者测试发现,30款App中,饿了么、飞猪旅行、滴滴出行、知乎、百度网盘、支付宝、B站等13款App客服电话会直接提示转接人工,或在确认用户身份和来意后自动跳转人工座席;另有5款App则没有直接提示,但如果对其说“转人工”,也会转入相应人工客服,比如淘宝、微信、闲鱼、快手等。
但是,大麦、新浪微博、腾讯视频、酷狗音乐、京东金融等12款App则既无任何明确提示,喊“转人工”也无济于事,有些是AI客服,但对于记者的需求“鸡同鸭讲”,有的则在显示座席繁忙后自动挂断,还有的转接后迟迟无人接听……
制图:IT时报
二、找到人工步骤烦琐且“隐蔽”
不过,尽管有一半App的客服电话提供了人工客服服务,但要真正找到这些入口也并不容易,不仅步骤烦琐,而且耗时很长,甚至要被“系统繁忙”连续劝退多次后,才有可能打通一次。
27岁的上班族小斓(化名)最近因工作需要在百度网盘App购买了一年会员,并在App内开具了一份电子发票。但当提交财务报销时才知道,这张发票信息填写有误,需要在规定日期内重开。小斓在百度网盘App里点击在线客服之后,AI客服始终没能准确理解她的问题,输入“转人工”同样也得到一堆自动回复。于是,小斓只能拨打热线服务电话寻求帮助,“我总共拨打了7通电话,要么显示系统繁忙,要么按键后找不到相应选项。”
记者重新复盘了小斓拨打客服电话的路径。首先花了16秒输入绑定账号,接着再花23秒听AI客服的语音提示,其后选择功能按键,听完AI客服所提供的解决方法后,于1分03秒听到最后一个语音提示——“如需人工协助请按0”,在等待近20秒后,一位人工客服接起了电话。
“为什么不能将人工客服按键前置?”小斓对此颇为不解,她记得以前拨打某电信运营商的客服电话时,都会在接通后直接听到“人工请按0”的提示。
记者在拨打热线的过程中也发现,除了百度网盘,滴滴出行、饿了么、飞猪、知乎和B站这几款App亦在语音菜单中直接设置相关按键,其“如需找人工或找人工协助,请按某一数字”的提示也出现较晚,消费者需要多轮按键。
制图:IT时报
如在滴滴出行的人工客服寻找过程中,消费者需要按步骤听完一级、二级、三级的语音菜单提示,时长分别为20秒、20秒和15秒,按下在1分30秒左右出现的人工服务按键后,最后在1分53秒左右才能成功接通。
饿了么、飞猪、知乎和B站这四款App人工客服的应答响应时长分别为1分01秒、2分03秒、1分38秒和1分03秒。整体而言,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执行过程。事实上,找到这些电话热线号码也是一件难事。记者观察到,电话热线集中“隐身”于类似“我-设置-我的客服-在线客服-热线电话”的流程中,消费者往往需要完成3次或3次以上的点击次数方能找到客服和关联电话。更有甚者,像京东金融App内连电话都没有显示,记者在京东官网查询至相关电话。
“人工客服真是越来越难找了。”“饭圈女孩”小妤(化名)近期便有一段“艰难”的找人工客服的经历。为给爱豆的超话榜补签到,她花了258元购买了新浪微博的SVIP,但付款的时候遇到了卡顿的情况,结果会员充值成功,但是补签卡没有生效。经过多次确认,她仍然未找到原因,于是开始寻找客服。“这个App人工客服的设置有些‘狡猾’。”小妤吐槽道,考虑到拨打热线电话可能更快找到人工,她最先选择了打电话,但机器人的无效回应让她更心焦;随后,小妤选择在App内寻找,但发现入口难进。“客服页面设置了近13个问题选项,每点一个便会自动弹出一个解答链接,但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不知所措的她在社交平台上查看微博找人工的相关攻略。
“好不容易看到了人工这两个字,聊天页面却显示‘您已进入人工队列,当前排队人数较多,请您尽可能详细地发送您的问题相关情况,并配以涉及的页面截图或录屏,使小编能第一时间为您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怎样才会找到人工?小妤这次是“等”出来的。
“我们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客服对话页面等待人工的现身。”在小妤看来,微博App的选项设置不太友好,阅读页面自动弹出的解决方案既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我希望人工客服的入口设在非常明显的地方,当在页面说转人工时,便立刻转接;或者拨打热线电话后能有回应,而不是机器人在循环‘播报’。”小妤说出了内心的渴望。
三、律师观点:监管部门应要求人工客服“一键可寻”
夏百顺 ,上海瀛东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
人工客服难找反映出部分App运营企业对消费者权益的忽视。消费者在购买或使用任何服务时,包括App服务,都应享有基本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当消费者在使用App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寻求帮助时,缺乏明确的人工客服选项不仅增加了消费者解决问题的难度,也间接损害了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App服务的监管,要求App运营者提供明确且易于寻找的人工客服选项:一是允许消费者在第一级菜单中就可以直接找到人工客服按键,或者是统一规定App运营企业拨通客服电话后按某一数字后直接转入人工服务;二是相关企业应该积极改进服务,提高人工客服的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记者调查:一字之差,AI竟无法识别
此外,随着大模型逐渐落地,不少头部互联网公司都采用了AI客服的方式,从测试结果来看,有喜有忧。
客服电话中的AI客服功能较为简单,一般承担筛选用户的功能,尽管在按键录音中并没有明确提示,但与消费者简单语音对话后,会根据用户的诉求自动将其分配至合适的人工座席,这一点比单纯播放按键选择录音,体验更好,更人性化。抖音、今日头条、淘宝、闲鱼、菜鸟、京东、美团、携程、支付宝等服务热线均属此类,在具体询问用户的诉求或者核实用户信息后,会转入人工座席。
但也有电话中始终是AI客服,不停给用户提出各种要求和指示,却始终不提如何转入人工,往往等用户根据要求进入最后一层菜单时,只剩下“挂机”或者“回上级菜单”两个选项。
家住普陀区的张阿姨便向记者吐槽,曾有一次想向某医院咨询问题,结果打了三次,摁过所有菜单的选项,却总是在机器人机械的声音中反复循环,始终无法找到能解决问题的人工客服。
在线客服中的AI客服本应承担更多功能,通过文字,它可以回复更多常见问题的标准答案,但对于消费者个性化的问题,往往无法回答。如若此时寻找人工客服,能否接通却成了“玄学”。
一些AI客服的设置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比如,记者在百度网盘在线客服窗口输入“转人工”时,依然是系统自动回复,但当改为“找人工”时,才有人工客服链接跳了出来,一字之差,结果不同,找客服竟然要逐字推敲。
五、专家观点:企业是否诚信经营的试金石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所所长
企业使用智能客服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凸显了问题,即智能客服提供的菜单不具有针对性、机动性和包容性,让消费者,尤其是中老年消费者无法适应,对人工智能设置的菜单难以做出快速反应。监管者不该“失灵”,应该用好、用够、用足法律赋予的市场准入、行政监管、行政指导和行政处罚权限,责令相关企业完善硬件和软件系统,可把相应的服务表现作为企业是否诚信经营的试金石,并加强严惩制度。
六、专家观点:如AI客服无法帮助消费者合法主张,属于侵权
赵占领 ,北京嘉维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网络法律网首席法律顾问
企业使用智能客服代替人工客服,或者以智能客服为主,以人工客服为辅的行为,归属于企业的用户体验问题,一般而言不构成违法,并不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但是,如果消费者依法行使法定权利或者依据合同约定主张合法权益,比如需要主张七日无理由退货,需要沟通询问退货的邮寄地址,通过智能客服无法解决问题,而企业没有提供人工客服,或虽然提供但无法联系上,则属于企业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无论企业采取哪种客服方式,企业都应该保障消费者可以便捷地行使法定或者约定权利。如果选择智能客服,企业应该提供相对应的AI能力,能有效解决消费者遇到的问题。
七、记者手记:AI客服,别成为企业“装聋作哑”的挡箭牌
据头豹研究院联合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3年中国智能客服市场报告》(下文简称《报告》),预计到2027年,智能客服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81.3亿元。
规模迅速增长的原因来自于企业对于客服投入之“忧”,《报告》显示,传统客服所面临的问题给企业带来挑战,如客服人员的常态化流失率增高,多数企业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资源来招聘和培训新的客服人员;此外,在业务高峰期,客服人员面临明显的工作瓶颈,较多客服人员因无法应对大量的客户需求,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
智能客服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在企业从事服务热线方面工作的小妍(化名)表示,智能客服和人工客服可以互补,一方面,如果智能客服缺乏场景思维,语义训练过少,便会欠缺处理一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倘若人工客服人员储备不足,亦会影响用户体验。
企业是降本了,但消费者可享受的客服体验也降低了。事实上,从目前测试结果来看,智能客服尚不能做到像人一般灵动和敏捷,不具备解决所有个性化问题的能力,甚至有时成为企业对外服务的“挡箭牌”,对于消费者,尤其是银发群体而言,维护自己权益的门槛大大提高。
刘俊海认为,企业片面追求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经营策略会降低消费者的体验,需心怀对消费者的感恩之心、对法律的信仰之心和对风险的敬畏之心,可准备人工和智能两套服务体系,并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建立友好型服务,以供消费者选择。无论智能客服,还是人工客服,落脚点皆为“客服”,智能可作为手段,但不能作为全部。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发布的关于2023年第四季度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在2023年第四季度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收到的互联网用户投诉中,服务功能类投诉占比47.7%,客服渠道类投诉占比亦高达25.6%。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指出,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客服热线,主要互联网企业在网站、App显著位置公示客服热线电话号码,简化人工服务转接程序。鼓励提高客服热线响应能力,月均响应时限最长为30秒,人工服务应答率超过85%。从该规定来看,对于互联网企业App客服的服务完善举措尚以鼓励为主,并没有强制性要求。可见,当这些App在提供服务时,监管层面尚较难有明确的奖惩措施。
作者:孙永会,编辑:郝俊慧,孙妍
原文标题:测试30款App四成找不到人工客服 别把AI客服当成“装聋作哑”的挡箭牌【3·15行动周】
来源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做报纸,也懂互联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IT时报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这么多年还是中国移动的客服最容易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