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这个面试者的反问整懵逼了

0 评论 3319 浏览 16 收藏 15 分钟

面试的次数多了,总能遇到一些比较奇葩的人。其实大家都不是刻意为之,但无意的漫不经心和刻意的生涩表达,都是比较典型的面试失误问题。

最近两三周,在我们新项目、老项目接连延期之下,老板总算意识到仅靠我们现有的这几条小毛驴到底是赶不上六缸四驱,终于同意咱再招聘两名优秀的产品经理。

这不,上周咱就开始马不停蹄地着手面试,一口气聊了五、六位产品经理,有一说一,这段时间产品市场竞争确实激烈,优秀人才倍多,与此同时,潮水褪去也更看得清谁在裸泳,个别靠运气入行的终究会被运气反噬

其实,镜同学在之前的面试系列课程中早就说过(关于面试,我想说的都在这里了。),面试不过是岗位匹配的过程,即,公司正好有需求,你又刚好能匹配上,于是一拍两合,月老把红线牵,因此,即使面试不成功也不一定就代表能力不行。

话虽如此,但在激烈竞争的当下,我们还是要努力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比如,上周我面试的几个产品同学,他们无意的漫不经心和刻意的生涩表达都是典型的面试失误。

基于此,镜同学结合上周的面试场景,复盘部分同学的典型错误,分享几点个人思考,希望对能带给你产品启发和面试参考。

一、正确理解:原型设计不等于产品专业

在产品面试过程中,有经验的面试官可能不会直接问你某个关键知识点,而是会通过你的观点输出来考察你的认知深度,比如,我经常会请面试者介绍某个项目,来借此考察他的结构性表达和产品工作深度。

这也意味着,我们对某些关键问题不能存在认知偏差

事实上,产品同学在面试过程中会表露出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在成长的路上,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在关键问题和基础理解上应尽量消除认知偏差。

而镜同学复盘面试过程产品同学的认知误区,发现最多的还是对产品专业的错误理解,有好些同学会理解或表达成原型设计是产品的内核,这个观点就像是产品画像标签,直接会被面试官锚定在初级产品的段位上。

比如,上周我问某个面试者“业务调研和原型设计你都有哪些经验和方法论?”,显然,这是两个问题,但该同学起初只回答了原型设计的经验,从工具使用到原型评审,回答的倒也很全面。

没办法,我只得继续追问,询问他对业务调研的理解,他只是简单的回答,且在我的引导下才提到需要做“用户研究”、“竞品分析”等,等我继续追问“应该如何做”时,他的回答却更加稀散,只提到了“问卷调查”。

最后,我继续追问“如何做问卷调研?”、“你觉得好的问卷有哪些特点?”时,他便回答不上来了。

其实,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深刻理解,当被不断追问时就会很容易暴漏出来知识盲区,这就要求我们基础理解一定要扎实。

当然,对于咱们产品同学来说,我们必须要明白:业务调研绝对不能成为知识盲区,原型设计也不是产品内核

总之,大家在面试时应避免出现对产品专业度的错误理解和失误表达。

二、团队协作:我们无权定义工具人

我们招聘的这个岗位是高级产品经理,上周有个面试者的产品专业成熟度还很不错,本来大家都挺看好他,可最后他对一个开放性问题的回答却远不尽如人意。

当时我询问他,“你作为高级产品经理,我们可能会让你带领两名初级产品经理,那么在产品工作上,你有什么管理经验?你通常都会如何做哪些协同安排?”。

实际上,这就是个团队协作和向下管理的简单问题,以往面试者的回答也都是这个主旋律,但没想到该面试者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的回答如下:

我不需要他们思考,他们只需要作为我的手和脚就行,我是大脑,我会做好产品工作,安排好他们做具体的执行工作。

比如,市场调研我会梳理好商业模式和产品路线图,他们只需要按照我的想法做原型设计,写需求文档,评审需求等基础工作即可。

我笑着反问道:那你的这两位战友就是工具人了?

他却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是的,他们只需要作为工具人就行。

说实话,这位同学的回答的确超出了我的认知。镜同学早些年的某前创业老板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当时他想让我对产品做所谓精细化管理,大概就是某些产品专职做市场调研,某些同学就只画原型。

当时就被我果断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产品同学是综合性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必须足够广泛,唯有此才能激发更多创意,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权定义他人为工具人。

初级产品经理也需要成长,而好的leader其实在于能帮助初级同学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而非致力于所谓的“职场圈层固化”。

镜同学依稀记得,好像是刘润老师曾说过“认知分歧一般有四个层次,分别是“事实、观点、立场、价值观”,其不可调和的难度逐级升高,在我看来,这个同学对工具人的认知就是不可调和的价值观,只得淘汰。

有时想想,同事打工人,相煎何太急?

三、惯性效应:课下拓展决定学习态度

众所周知,产品经理天然是个终身学习的职业,长期读书带来的惯性效应往往会是当下的竞争高地,也是未来厚积薄发的曲速引擎

镜同学一直觉得,产品同学的基本素养主要就体现在“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上,而课下的阅读习惯往往则是学习态度的表现。

据我所知,不光是我,很多面试官都会询问产品同学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比如,你正在读的书是什么?你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产品书籍是什么?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产品同学却没有回答好这个问题,有的回答是在读各类小说;有的说最近比较忙,没空读书;有的只提到产品书名,仔细一问发下其实并没读过;有的同学想了很久,也没想起来读过的产品书籍。

万万没想到,这个送分题却成了拦路虎。

其实,镜同学在之前的文章中早就分享过产品书单,并且在产品面试系列课程里早都有系统性的建议,老读者可能也都知道我经常在文章中分享在读的产品书籍。

比如,《大话软件工程》、《领域驱动设计》、《B端产品的本质》、《决胜B端》、《SaaS创业路线图》、《关键时刻MOT》、《客户成功的力量》、《客户体验至上》、《数据分析:企业的贤内助》、《产业互联网时代》等等。

当然,这些书单并不是供大家应付面试,虽然简单阅读大概率就能回答好上述问题,但镜同学还是真心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下这些优秀书籍,这对咱们产品认知有着实实在在的显著提升。

四、放松测试:未下牌桌,不可掉以轻心

说到这里,镜同学还想提醒一件小事,那就是在面试环节切不可轻易过于放松,因为这很有可能是面试官的有意测试,就是故意让你放松戒备,从而观察你的具体表现。

而对应聘者而言,一旦掉以轻心就很容易回答失误,也容易暴露一些不良习惯,最重要的是,这些原本都是不该发生的,只会徒增面试失败的风险。

比如,我上周和某应聘者开始聊的很不错,当然,我面试原本就习惯与面试者聊天互动,这样更容易看到真实的产品状态。

可是,该同学可能太过于放松,不仅开始频繁抖腿,还时常打断询问,就连说话也缺少了很多逻辑支撑,而且在介绍项目时竟然说了几次C语言。

这引起了人事总监的反感,直接就给PASS了,所以,大家应该切记,未下牌桌就不要放松,万不可掉以轻心

五、反问环节:别自我标榜、刻意刁钻

上周面试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某个同学的反问。

大家都知道,一般在面试的最后环节,面试官都会询问应聘者有没有想问自己的问题,我在面试系列课程也做过详细讲解,这个环节其实十分重要,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设计。

比如,如果你在前半程面试时有失误,就完全可以争取这最后的机会,既可以谦虚地请教面试官以备后续复盘,也可以柔性解释,找补下刚才的回答失误,赢得好感。

再比如,你也可以询问对你可能入职后的工作安排、团队成员的构成、产品线的现状、对你的职业发展规划、后续的晋升途径等等,这些都是正向的询问,也表明对面试的尊重。

当然,退一步讲,如果你没有问题,也可以客客气气地说,之前面试官对产品都过介绍,您介绍的也比较详细,我暂时没有其他的问题,对吧,这样也是可以的。

但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上周有个面试者在这个环节却让我甚为意外,当我刚说完有什么想问我的问题吗,他便脱口而出说有三个问题,可见是早有准备,但每个都让我很意外:

第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对象是开发人员,而你是产品经理,但她对产品需求理解有偏差,你会如何平衡女友情绪和需求传递?

第二个问题:你和朋友约好了下班去游泳,这时候领导说要开临时会,你又必须要参加,你会怎么办?

第三个问题:你平时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对你的产品设计有什么帮助吗?

说实话,镜同学听完他的这三个问题,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他这是被哪本书或哪个段子误导了么?紧接着我第二感觉就是,刚才面试环节我是不是哪里说话得罪他了?

我想了很久,确信刚才沟通很顺畅,再看着他一脸认真、自得的表情,我确认他没问错,而且,我也确认他确认自己的问题很有创意、提问很有深度。。

说实话,这直接给我整不会了。

镜同学只得投降,咱得承认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其实,这三个问题与当时的面试语境毫无关联,提问也没有任何深度,倒像是刚从隔壁非主流出来一般,除了自我标榜、自我满足之外,只会给面试官带来很不好的体验。

而且,我特意观察了他当时询问时的表情,仿佛就在说,你看吧,我问的多有新意,是不是很有高度?

客观上,面试是平等的沟通过程,镜同学这么多年面试,从来都是客客气气,遇到回答紧张或失误的咱都会主动设法缓解,无他,都是打工人,有时面试未必就能代表真实水平,没有拿腔作势的必要。

但是,任何创意的前提都应该是正确认知,围绕价值创造展开,而不是突兀的自我标榜。

当然,面试类似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演练,需要系统准备和反复彩排,我们既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也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专栏作家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