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出圈的Kimi,AI营销背后的产品逻辑
前段时间最火的AI产品,不是ChatGPT,也不是大厂发布的模型,而是一款国产创业公司的作品——Kimi。这块产品有何可取之处,居然把大厂和ChatGPT这些都比下去了?
Kimi Chat,想必大部分人都听说过,自3月18日月之暗面宣布支持200万字上下文输入,一时间激起了千层浪,几乎人人都在谈Kimi,平时稍有关注科技类资讯的都能看到大量的营销文,当然占位C端心智的Kimi也不乏自来水传播。
更有甚者,大A闻风而动,Kimi概念收录的多股涨停,持续走强。因此相比之前各种入局AI的玩家在圈内卷参数拼数据的技术竞赛,这次Kimi算是真正意义的火出圈了。
抛开Kimi的技术能力不谈,在AI领域我也只是外行看热闹,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认为Kimi这次的走红背后,作为一款C端应用,他的产品策略和用户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非只是简单的营销事件。
一、打造差异化用户心智
在越来越卷的产品竞争中,市场同质化严重,尤其在风口上的AI创投圈,大模型更不例外,大家都在晒参数,公布评测数据集,讲开源闭源,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大众用户根本无法对某一个大模型留下特定的记忆,更别谈知道他们的优势了,最多就留下了一个“看起来挺厉害,但关我P事”的印象。
当然,定位在2B上谈技术也无可厚非,但对于Kimi而言,既然定位在2C的商业模式,那必然需要让用户一下就记住他。
一款C端产品能脱颖而出,要么独一无二,要么有场景心智,要么有利可图。
Kimi做到了后两者,对大众用户免费开放自然不用多说,而长文本并不是AI领域的新鲜词汇,但Kimi面世时,官宣文就有意为之,“欢迎与Moonshot AI共同开启Looooooooooong LLM时代”,正文第一句“今天,Moonshot AI 带着首个支持输入 20 万汉字的智能助手产品Kimi Chat 与大家见面了”。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打上了“长文本”的标签,并在之后每一次的宣发也反复强调长文本,杨植麟也多次讲述长文本理念,给长文本下定义,为的就是把技术语言翻译成人话给到大众用户,从而彻底占领用户心智的高地。
用户听到长文本,就能想起Kimi。
二、功能聚焦,持续洗脑
话说得再漂亮,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落到产品的用户互动层面,Kimi对话的第一句,打了彻彻底底的直球,直接把场景用途钉在处理资料上。配合上长文本的心智,那什么学术论文啊、历史文献等等,肯定是首选了。它甚至给我造成了错觉:你得给他灌点什么他才能工作。
当然你也可以不用给Kimi喂任何资料,当你输入一个问题后,相比其他的对话式AI,Kimi的回答带了明确的溯源(我问了Kimi对于飞书裁员的看法),不仅callback了它的第一句话“把网址发给我”,也跟用户表明我是先做了资料搜索后再进行的处理,继续强化用户的认知,我能处理好你给的任何资料。
相比其他的大模型,我不告诉你我具体能做啥,反正我啥都能做的那种,Kimi和用户的亲近不言而喻。
三、极致的体验设计
相比那些技术至上的大模型,月之暗面是真正站在用户视角来设计和研发这款Kimi Chat的,Kimi处处都藏着设计者的小心思。
首页主图下的沟通语言,极致的用户视角,还彰显了“交给我你放心”的霸气特质。
常用语设置和随机建议,将promot转化成人话,更方便大众用户理解,而且这样结构化的版式也能形成传播和分享效应,将大模型的能力训练变成人人能看懂的公式。
将对话清单化,让Kimi不仅是AI工具,更是一本资料库。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对话,里面可以有自己手动找到的资料导入,也可以结合Kimi在互联网上的搜索,提出问题,让Kimi给一些帮助,更贴心的是,随着事物的发展或是新资料的导入,可以快速定位到对话并续接上次的讨论。
最后,Kimi还提供了多端内容同步的体验,方便用户在多设备进行对话续接,虽然App端功能小有删减。
总而言之,Kimi的设计围绕对话但不仅只有对话框,简简单单的一些功能,却恰到好处,降低了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激发了用户的使用场景,更合理地管理了用户预期,真正的把AI目前作为一个工具,能帮助那些带有明确目的用户提效的copolit定位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最重要的是Kimi免费,免费,免费!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免费才是互联网的正义!
无独有偶,OpenAI刚刚宣布GPT3.5免注册开放,这个行为意在抢占流量。国内大模型是时候进入卷应用的下半场了。
专栏作家
Terryfan,微信公众号:大王自习室(terryfan_ux),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大抵分享一些策略分析、产品观察、体验思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