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变“竖店”:短剧收入被平台分走八成,拍十部爆两部就能赚

1 评论 1019 浏览 1 收藏 11 分钟

国内的影视基地之一横店,正在迎来大量短剧剧组的涌入,虽然大部分短剧都会沦为“陪跑者”,但依旧有大量企业选择了这条赛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不妨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柔弱主妇爆改霸气千金,强势回归手撕渣男敌蜜;屌丝男主逆袭,末日之下化身战神拯救苍生……抓马的情节、浮夸的演绎,却能在短短一分钟内让观众瞬间“上头”,充值百元也要解锁看完。这就是当下竖屏短剧的“火热魅力”。

3月下旬,《IT时报》记者走访中国最大的影视基地——横店,这里因大量短剧剧组的涌入,被戏称为“竖店”,其中青芒果片场从去年9月开放以来,接待的短剧剧组超过1000个,多位短剧制作人、导演告诉记者,“十部里面出两部爆款基本就能赚钱。”

热闹的短剧让入局者也做起“霸总梦”。

一、“霸总”制作成本高于“女主复仇”

走进东阳龙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大门,《狄仁杰探案》《龙王令之陈平殿主》等多部爆款短剧的海报映入眼帘,白板上贴着今年正在筹备的两部短剧:男频类《奇门遁甲》和女频类《闪婚司机老公是豪门》。

“2023年我们共完成50部短剧的制作与选角。”东阳龙娱影视制片人左阳龙告诉《IT时报》记者。

进入影视制片行业时,左阳龙还不满20岁,在横店演员工会担任过5年的演员管理,也参与过网大(网络大电影)网剧制作,真正开始接触竖屏短剧已经是去年3月,“当时我们对短剧模式还不是很了解,但抱着尝试的心态制作了《龙王令之陈平殿主》,没想到一下就成为爆款,带来1.5亿元充值。”

随着短剧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制作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今年春节爆款《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被曝拍摄成本仅耗时10天,后期投入约8万元。不过,现在一部竖屏短剧的制作成本已经涨至35万元~120万元。

左阳龙透露,以战神、霸总、屌丝逆袭为主题的男频类短剧,因为爆破、特效等后期花费较高,成本在50万元以上;而虐恋、复仇等主题的女频类短剧成本大约为35万元~40万元,特效古装剧除外。

从收益上看,男频类短剧同样高于女频类,3000万元、5000万元甚至更高的充值,大部分都来自男频类。对于所谓的爆款剧,行业内定的指标是充值破千万元。

将收益与制作成本进行对比,短剧似乎稳赚不赔,不过,制作成本只是冰山一角,营销成本才是真正烧钱的开始。

目前,短剧的主要营销模式都是投流。所谓投流,是将短剧爆点精剪后投放到抖音、快手、腾讯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以此来吸引用户为整剧付费充值。

短剧行业新媒体新腕儿主理人陈中告诉记者,投手会花费一定成本将短剧的宣传素材放到抖音、快手、腾讯等各大流量大平台去跑,从用户充值情况来看短剧收益。比如投了1万元,只有8000元的充值,这时就需要及时调整投放素材或停止投放。

左阳龙告诉记者,一部短剧的投流成本会占总投入的80%以上。ROI(投资回报率)平均在1:1.2~1.3,也就是投入1元能收到1.2元回报,但ROI0.8这样亏本的短剧也不占少数,一周拍完的短剧通常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大火,要么“扑街”。

尽管大部分短剧都会沦为“陪跑者”,但只要十部里出两部爆款,出品公司基本都有利可图,这也是大量影视制作公司趋之若鹜的原因。

二、短视频平台拿走八成收入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267.65%;其中第三季度正式渠道发行量为150部,接近2022年全年总和的2倍;到2027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6.8亿元。

图源:艾媒咨询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推动下,竖屏短剧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上游指内容生产方,如短剧制片公司、版权方等;中游则是短剧内容的分发与营销,以抖音、快手、腾讯等平台为主要代表;内容变现则为下游。

产业链上的每个角色都能从中获得利润,但中游分发平台吃下了最大的蛋糕。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一部充值收入500万~5000万的短剧,编剧分成约为5万~100万,拍摄方可获得约20万~200万利润;版权方和分销商大约能获得流水中10%~15%的利润。加起来占比在15%~20%之间。

纯利润就更低了。短剧《大妈的世界》制片人李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透露,去掉短剧所有投入成本后,利润率在5%~7%左右。

短剧自习室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抖音短剧日耗达5000万+,腾讯峰值达800万+,百度和快手峰值都在300万+。

不仅如此,平台还要收取“过路费”。短剧投放的“主战场”为微信小程序和抖音小程序,占比分别为53%和43%。去年开始,两个平台针对微短剧类目开发者通过虚拟支付能力产生的交易,分别收取20%和30%的技术服务费。

结合前文提及的ROI,八成左右的流水由平台收入囊中。

三、短剧带货,直接上链接

在横店,短剧是当下绕不开的热门话题,即便是深夜的街头夜市,也时不时听到演员们在讨论当天拍摄的剧情。

“管他卷不卷,我俩一南一北,今年要用爆款短剧打入影视行业。”3月23日早上,正在吃早餐的《IT时报》记者耳中,飘入几句正在讨论短剧的声音。

坐在记者隔壁桌的是两位正准备入局短剧的创业者。陈钧杰(化名)是一位来自深圳的传统企业投资人,作为一名短剧爱好者,从去年九月开始,一直关注短剧行业的他萌生入局的打算,“如果想以最低成本进入影视行业,短剧是最好的突破口,与其花费千万投资一部长剧,不如花几十万元打造一部爆款短剧,亏了就当买经验。”

他告诉记者,这次来横店,一方面是与来自西安的一家影视公司朋友见面,同时了解一下短剧的制作流程、与平台的合作模式等,另一方面也想看看“在直播中带剧,剧中带产品”这样的营销模式是否可行。

自短剧爆火以来,头部品牌打包定制专属短剧成为品牌宣传的新方式。如茶百道去年携手抖音达人姜十七推出短剧《爱有百道新鲜》,抖音双十一期间播出的《全职主夫培养计划》《何以为爱》《双A夫妇又美又飒》等多部短剧分别与珀莱雅、五个女博士、丸美等品牌合作。

相比“霸总”爽文式的短剧,品牌类短剧会在播放到产品话题时直接挂上购物车链接,与短视频平台带货性质完美契合。这时,短剧就更需要网红逻辑,利用头部演员的明星效应吸引观众买单。

左阳龙表示,2024年短剧发展的两大主题是内容和演员,尤其是在提升演员品牌价值方面,“仅靠一两部爆款提升不了演员的品牌价值,我们会为男女主先打造一个CP账号,团队持续做人设宣传。当达到一定粉丝量后,就可以让演员去对接很多品牌方,最终成为达人。”

四年前,《IT时报》曾写过一篇名为《漂在横店,红在短视频,群演的痴与狂》的报道,展现那些在直播带货火热之后,转型当主播的群众演员。

如今短剧火热,网红主播转型短剧主演蔚然成风,似乎是一个轮回。

作者:沈毅斌,编辑:郝俊慧,孙妍

来源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做报纸,也懂互联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IT时报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短剧洗钱吧?🤣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