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收割短剧红利?
短剧市场在2023年迎来了爆炸性增长,但目前来看,只有少数爆款短剧能够实现盈利,最大的赢家,还是那些掌控流量分发的平台。
“一周拍完,八天收入过亿,十天暴富。”
去年爆火的内容赛道短剧,在互联网江湖留下了这样的传说。
尽管被视为“电子榨菜”,但不得不承认,短剧确实触到市场的脉搏,成为填补大众情感的重要渠道。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为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
野蛮增长的短剧行业中,赚钱真的那么容易?源源不断的热钱究竟流入了谁的口袋?
01
投流直接决定一部短剧的生死,成为爆款的前提就是疯狂氪金砸流量。
简单来说,短剧和大部分内容变现方式一样,分为广告和用户充值两部分。用户充值和网络小说的模式类似,即在关键剧情处制造付费卡点,而付费卡点的核心就是爽。用户充值后这些收入就流向了短剧平台。
另一种变现途径是广告,平台方通过在短剧中穿插广告来获取广告收益。这种变现方式通常出现在免费观看的短剧中,收入更依赖品牌植入。
如今的竖屏短剧大多都是用户充值模式,主要上线平台为小程序、APP、抖音、快手等,短剧毛利润=用户充值金额-制作成本-投流成本。
作为吸引用户付费最关键的一环,如果把短剧比作商品,那么投流就是它面向大众售卖的唯一渠道。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短剧切片被准确地投到目标人群的视频信息流中,引导用户进行付费。投流精准,才能见效。
投流直接决定一部短剧的生死。有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竖屏短剧的投流成本很高,能达最终票房的80%~90%以上。
而与其他内容投流不一样的是,短剧投流是滚动式宣发,比如先试投万元,如果用户充值效果好,投流方会再行进行追加。ROI(投资回报率)是衡量投流效果的指标,它至少要超过1.1。
爆款是极少数的,偶然性的成功不可复制。想要打造爆款,就要交流量费,用钱投出更多钱。
02
制作方喝汤,投流平台吃肉。能赚到钱的短剧少之又少,真正赚钱的是投流平台。
有媒体报道,咪蒙推出的爆款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充值额达8000多万,但最后盈利只有200多万。据新播场统计,该剧的投放成本或接近6000万,超过了70%院线电影的营销费。用户充值费中的80%用去投流量,10%是微信过路费,3%给了投流方,咪蒙公司到手约为充值额的7%。
而与之相反的是,仅仅在抖音大盘,一天的广告投流消耗就有5000万左右。
而据字节官方披露的数据,微短剧行业2023年全年的充值流水达到了183亿左右。按照80%的投流比例,相当于146.4亿元会被喂给投流平台。拥有庞大流量池的抖音等内容平台,可以说是躺赚广告费。
而抖音也不负众望,为了更好地承接广告,甚至开发出带货短剧等定制短剧类目。有米云数据的报价显示,知名达人的定制短剧报价大概为50万一集。
据DataEye《2024年微短剧买量投流数据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微短剧投流规模超300亿元,2024年超400亿元。在这场挥金如土的热潮中,投流平台方赚去了大头。
03
出海容易赚钱难,短剧出海也是一场赌博。
春节后,海外短剧的赛道也如火如荼。新年首日,嘉书旗下短剧平台TopShort在日本iOS畅销榜排名超过Netflix。国海证券研报预估,出海短剧未来市场空间将超过300亿美元。
目前,国内短剧出海的目的地主要是北美、东南亚,其次是南美和欧洲。比如,中文在线的海外短剧产品ReelShort、点众科技的海外短剧产品DramaBox都主要面向北美市场。
与国内过度依赖投流的变现模式不同,在海外,短剧公司都上线了各自的APP(应用程序),只需要投流一次,买来的用户就会留在APP里,之后制作方可以做长期的私域运营。不再是抖音跳转小程序的模式,不用每天付费投流,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没有了砸钱换流量的快速变现模式,也就意味着,在海外的短剧制作将会是一笔重运营的长期投资。有业内人士向媒体透露,现在还没有短剧公司能在海外挣到钱,都还处于投入期,而这个阶段将会持续2-3年。
在影视作品的流水生产线上,短剧就像快消品,同质化、数量大,可以快速投放市场,也会被市场快速抛弃。野蛮增长期来得快去得也快,随着监管来临、行业内卷加剧,未来,微短剧将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到时候,月入上亿可能真就只是个传说了。
作者:Lime
原文标题:月入上亿,谁在收割短剧红利
来源公众号:明晰野望(ID:MXYW-1688),锐眼看财经野望大市场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明晰野望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