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群不够用了
曾经风靡一时的八大人群已经难以满足品牌营销的需求了。品牌营销的前提要以客户为中心,只有真正聆听消费者心声,才有可能实现更有效的触达和转化。
随着消费行为的日益多元化和新兴消费群体的不断涌现,曾经风靡一时的「八大人群」划分已经难以满足品牌营销的需求。在内容营销时代,品牌需要对目标人群有更加精细化的洞察,才能实现更有效的触达和转化。
回顾当年「八大人群」的划分标准和特点,不难发现其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它基于海量消费者数据,从人口属性、消费行为等维度出发,勾勒出了新锐白领、小镇青年、GenZ等鲜明的群像,为品牌提供了一套简洁有效的营销坐标。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划分逐渐显得过于宽泛和粗放。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个性化,新的细分人群不断出现,亟需更精细的洞察来指导营销决策。
以母婴人群为例,她们在过去被简单归入精致妈妈人群,但实际上,妈妈人群内部存在诸多细分差异。比如孕期妈妈更关注营养膳食,新手妈妈更需要育儿指导,职场妈妈则希望获得便捷的家庭服务……不同的细分人群在消费需求、决策路径上都有显著的区别。品牌只有针对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内容,才能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里。
再比如针对居家生活场景,我们同样可以识别出游牧青年、筑巢青年、全能生活家、居家策展人等多元人群。
游牧青年追求随时构建美好生活,筑巢青年注重个性化的置家服务,全能生活家希望通过细节规划彰显对家人的用心,居家策展人则醉心于打造高品质的家居美学……这些针对性的人群洞察,无疑能为相关品类的产品创新和营销企划带来更多灵感。
因此,立足国内消费市场的品牌方必须主动拥抱大数据,依托多元数据实现对消费者的动态画像,并基于用户实时反馈不断优化内容和运营策略。与此同时,品牌要紧跟热点趋势,创造更多情感共鸣,引发用户自发分享,才能最大程度地放大内容价值。
精细化运营已经成为新时代品牌制胜的关键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品牌只能做「小而美」。恰恰相反,以精准洞察作为起点,品牌更要着眼于如何实现规模化增长。这就要提到「人群反漏斗模型」。
品牌以核心人群为基点,通过深度洞察需求、持续创造价值,激发用户主动传播,吸引更多相似属性人群的关注,最终实现品牌声量和美誉度的全面提升,覆盖更广泛的潜在受众。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品牌的自来水,源源不断地为品牌导入新的精准流量。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地去倾听、去理解、去感受消费者的心声。只有如此,品牌才能真正入局下沉、占据人心、基业长青!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布兰德老白】,微信公众号:【布兰德老白】,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