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不转行,就失业。

2 评论 3575 浏览 31 收藏 18 分钟

当前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毕业优化的危险。原本以为G端之类会比较稳定,实际上,G端的风险反而更高:要不转行,要不失业,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具体原因,本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建议。

最近接触了不少ToG产品经理,有一个感觉越发强烈,那就是:大部分ToG产品经理,未来只有2条出路:要不转行,要不失业。

核心原因有3点。

第一,大部分ToG项目都是面子工程

我曾经和一位ToG创业者聊过一个话题:ToG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这位创业者似笑非笑的告诉我:他们要善于解读政策文件,从中找到支撑领导政绩的内容。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ToG产品经理能做出什么样的产品,又能锻炼出什么样的能力?

第二点,大部分ToG项目成败的关键,不是产品,而是商务

我看过很多ToG产品经理写的方案文档,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些项目大多是一些简单的信息化功能。

比如,从网上爬取信息,然后录入到系统,最后生成报表供领导查看。

虽然项目名称很高大上,但是功能真的很简单,毫无门槛可言。

以至于能拿到项目的供应商,往往不是凭技术实力,而是凭商务关系。

而这就意味着,ToG产品经理的可替代性很高,随时都可以用更便宜的新人替换掉。

第三点,ToG项目的预算正在逐年削减

一位ToG软件公司的高管告诉我,2024年,他们很多客户的IT预算削减了一半。

2024年年初,很多ToG产品经理都被裁员,其实就是客户的预算削减了。

那么,剩下的ToG产品经理是不是就安全了呢?

也不是。因为还有更坏的消息,那就是2025年的项目预算还要再削减一半。

届时可能又是一波裁员潮。

这让我想起一位大厂ToG产品经理。

几年前,他为了从ToG转行,宁愿放弃大厂光环和高薪。

现在想想,真是人间清醒。

01

但是,即便现在转行越来越难了,我仍然建议ToG产品经理尽早转行,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年龄越大,转行越难。

比如,一位接近35岁的朋友来找我,说自己现在的赛道非常偏门,想要转行。

我只能劝她从外包做起,因为一般的产品公司恐怕很难再给她机会了。

另外,有些同学急于转行,但是又没有面试机会,就会想着走捷径:编造项目经验求职。

甚至有培训机构专门提供这种编造假项目的服务。

我特意调研了这件事情,虽然不能代表全貌,但是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真相。

在前几年,靠着培训班作假求职的成功概率还是很大的。

核心原因还是太缺人了。

比如,那时候我每天都要花半个多小时亲自刷简历,就是担心HR会漏掉“不那么匹配,但是可能也合适的人选”。

在这种背景下,面试和试用期放低标准,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但是在最近两年,靠这种歪门邪道成功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核心还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调研下来,参加这种作假求职培训班的,基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求职成功并通过试用期

比如一位技术背景的粉丝就告诉我,他就是靠作假拿到的产品经理offer,而且也顺利通过了试用期。

但是有意思的是,工作了半年多,他又准备重新求职了。

原因在于,这个所谓的产品经理工作,除了赛道很小,而且还是一个很偏技术的简单功能。

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门槛,产品经理也得不到什么成长。

基本上就是那种一旦裁员了,就很难找到对口工作的类型。

他自己也很担心过了35岁会彻底失业,所以就想提前换工作。

所以,这种作假入职还能顺利上手的工作,往往都不是什么好工作。

那你可能会说,靠作假难道就不能找到好一点的工作吗?

能的,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种情况

2. 求职成功但被裁员了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位同学通过某求职培训班成功拿到了offer,而且也是比较正规的赛道。

但是现在这个经济环境,公司恨不得把一个人当三个人用,不太可能专门安排人来带他。

加上他的经验本来就是假的,现在要独立负责一个产品,难度和压力都可想而知。

最终,虽然他勉强熬过了试用期,但是也就半年时间,就被公司裁掉了。

而这位同学,受到这次打击,已经转行不做产品经理了。

所以,求职是成功了,但是人生却更失败了。

3. 求职不成功

这种情况就很多见了。

其实一些良心的作假求职培训班也会给你讲业务,讲项目细节。

但是大家一定要相信一点:如果真的是好赛道,绝对不是1、2个月就能深入理解的。

要不就是培训班给你教一些表面知识,最多也就达到“自己骗自己”的程度;

要不就是培训班给你塞了一大堆知识,短时间根本吸收消化不了,培训班老师也不可能真的给你提供1对1的深入教学辅导(除非是天价),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当然了,不可否认,确实存在靠作假进入了不错的赛道,而且还顺利上手的成功案例。

但是根据我调研的情况,我只能说,成功概率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得多得多。

02

那么,如果不想作假,同时又想成功转行,有没有办法呢?

有的。

虽然这种办法的准备难度更大,但是一旦求职成功,顺利上手的概率就超过90%。

具体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一下,跨行求职成功的几个必要条件,分别是:

1. 招聘方要接受跨行求职

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中小企业居多。

大厂也有,但是他们接受跨行的前提,往往是211、985起步,这种就排除掉了绝大部分同学。

另外就是很多外包公司也接受跨行,但是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建议大家去外包,除非是长期呆在一个项目,而且是大赛道的项目(比如供应链)。

当然了,由于现在就业形势确实比较糟糕,即便是中小厂的职位,很多也不接受转行,特别是中高级职位。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做好准备,等待机会。

2. 证明我们有很强的产品能力和学习能力

没有经验就意味着上手慢,那为什么企业还愿意招聘跨行求职者呢?

其实有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相对于经验,企业更看重求职者的产品能力和学习能力。

特别是一些对产品设计要求比较高的公司,在“有经验但产品能力差”和“没经验但产品能力强”之间,他们往往会选择后者。

因为虽然短期来看,有经验的同学上手很快,但是长期来看,他们无法设计好一款产品。

反而是那些产品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给他们半年时间,就可以快速成长起来。

3. 证明我们已经对目标赛道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即便我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很强,很多企业仍然会担心,0基础会不会培养的风险太大?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证明我们对目标赛道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比如,我们对赛道的市场环境、主要竞对都很清楚,而且对行业领先产品的功能和业务也比较了解。

那么,面试官大概率就会认为,招聘你入职,是一个风险很小但是潜在收益很大的选择。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虽然理论上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今天我只给大家讲2种已经得到充分验证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梳理项目文档。

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这件事情很简单:不就是PRD吗?不就是原型图吗?

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说的项目文档,虽然包含了PRD或者原型图的内容,但重点不是讲解产品设计的细节,而是讲解我们设计产品的思路和方法论。

一般来说,我会建议大家按照如下思路梳理项目文档:

客户画像-业务详述-用户期望-整体方案-详细方案(按模块)-集成方案

其中,详细方案是重中之重,可以按照如下思路整理:

业务概述-用户期望(按模块)-业务流程-方案设计-上线效果

每一个部分都是必要的,比如,为什么要梳理客户画像?

是因为很多产品经理都有一个毛病,就是接到需求就设计产品,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需求?

比如,为什么客户需要一个APP来管理销售订单?

从表面上来看,是因为业务员经常跑门店,用APP下单会更加及时方便。

但是如果认真分析客户画像,你就能看到更多深层次的原因:

客户是中小经销商,所以业务员素质低待遇差,流动性非常高。

以前每次换人,不但培训很花时间,而且新人很容易犯错,比如找不到客户地址,或者记错客户上一次的销售价格等等。

一个APP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把业务流程、管理制度、重要资料等都固化到APP。这样新业务员到位后,只需要开通账号,就可以马上接手工作,而且做得又快又好。

所以,“客户画像”决定了“用户痛点”,“用户痛点”决定了“产品方案”。

一个产品经理如果都没有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即便他有经验,也很难设计出一款优秀的产品。

而项目文档,就可以很好的展现我们这方面的思维和能力。

可谓是“一文胜千言”。

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项目文档是写我们参与过的项目,还是目标赛道的项目?

我建议写参与过的项目。

首先,我们的前提是不作假;另外,项目文档重点是体现产品能力,所以也是有价值的。

大家可能会问,如果不写目标赛道的项目,那怎么体现我的学习能力,以及我了解目标赛道呢?

这就涉及到下一份作品:竞品报告。

第二种方法,编写竞品报告

对于跨行来说,竞品报告的作用非常关键。

因为它不依赖作假,但又能证明我们对目标赛道的产品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而且,能写出优秀竞品报告的产品经理非常稀缺,你能拿出这样一份作品,本身就证明了你的能力和态度。

很多同学告诉我,他们就是通过竞品报告拿到了跨行面试的机会,然后又通过竞品报告拿到了offer,并且成功在公司立足。

那么,竞品报告怎么写呢?

给大家分享我的竞品报告框架,一共分为三层:

  • 宏观看定位,看竞品主要满足哪一类需求;
  • 中观看优势,看产品背后的资源和能力;
  • 微观看产品,看业务场景的满足和用户体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得出竞品分析的结论。

1、宏观怎么看定位?

四个要素,分别是产品价值、市场规模、市场环境和市场竞争。

1)产品价值是竞品面向什么客户提供什么价值,客户为什么愿意付费。

比如,纷享销客面向大中型企业提供CRM软件,帮助企业提高销售业绩,因此客户愿意付费。

2)市场规模决定了竞品发展的天花板,也可以判断我们是否值得进入。

比如2021年房地产行业销售额高达18.7万亿,即便按照0.1%的软件投入率,也是一个百亿级的软件市场。

3)市场环境主要包含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

比如AI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但是在很多B端领域,由于线上数据缺乏,就会制约AI的推广。

4)最后是市场竞争

在一个市场领域,往往有一家领导者,两家追赶者,其他竞争者都主要占领细分市场。

如果一个市场领域已经有多家强大的竞争者,那么我们最好采取从细分市场切入的策略。

2、中观看产品背后的竞争优势

怎么看?两个维度,资源和能力。

1)资源,包括数据资源、品牌资源等。

比如字节跳动相当于飞书的种子客户,这就是非常好的品牌资源。也是飞书slogan“先进组织先用飞书”的基础。

2)能力包括销售能力、PaaS能力等

比如Salesforce率先推出PaaS平台,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Salesforce的核心。

3、微观看产品

看什么?也是两个维度,场景满足和用户体验。

1)场景满足主要看对业务场景的覆盖度,以及对用户痛点的解决度。

重点看用户有哪些核心业务场景,有哪些用户痛点,竞品功能如何支撑这些场景,如何解决这些痛点。

2)用户体验的重点不在于视觉体验,而在于可用性以及高频操作的效率。

最后,竞品分析一定要有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竞品的地位稳不稳固,发展潜力大不大?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从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什么机会?

如果你能按照上面的思路写出一份优秀的竞品报告,那肯定会得到面试官的认可。

当然了,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是会想:靠着这两份作品,真的能实现跨行吗?

事实永远胜于逻辑,这方面的成功案例实在太多了。

限于篇幅,就不详细讲了。

专栏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众号: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年互联网产品与信息化管理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现在那个赛道具备技术含量?产品在牛,赛道再好,技术不行,同样没有意义。国内所有行业都是一大抄,没有企业会给你时间和投入资本去创新。所有行业都是看商务,因为没有独一无二的技术。

    来自浙江 回复
  2. 想请教下,我现在在做医美的SAAS但感觉这个行业也进入了落日期,现在哪个行业会好些

    来自福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