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打响价格战,落地前的关键一役

0 评论 764 浏览 0 收藏 7 分钟

自2023年以来,以OpenAI为代表的国外大模型已经开始了降价步伐,而国内大模型在经历了多轮技术竞争后,也开始转向应用和商业化,降价成为吸引用户、获取数据、扩大市场的有效手段。

大模型价格战还真是说来就来。

5月15日,字节打响了大模型价格战“第一枪”,突然宣称旗下两款大模型击穿行业底价。

全力进军AI的阿里立马坐不住了,一周后宣布旗下9款大模型全面降价,以击穿全球底价的势头回击。随后,这场价格战愈演愈烈,百度文心Speed和文心Lite、腾讯混元Lite、科大讯飞纷纷宣布加入战局。

仿佛一夜之间,刚刚摸索商业化起步的国产大模型,又走回了烧钱换增长的老路。降价能吸引不少用户,有利于大模型加速落地,但对于缺乏教育的国内企服市场来说,这未必是一则利好消息。

01 纷纷降价,一方面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大模型自身迭代的需要

以OpenAI为代表的国外大模型早已走上降价之路,从2023年至今已经连续四次降价。上个月,OpenAI官网宣布ChatGPT无需注册即可免费使用。近期发布的GPT-4o相比此前的GPT-4 Turbo,速度快了2倍,价格却便宜了一半。

显然,对于OpenAI来说,降价已经成为满足模型升级与扩展市场的核心策略,其他大模型诸如谷歌的Gemini等也在跟进这一策略,可以说,大模型降价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而国内大模型在经历了卷参数、卷长文本等多轮较量后,也终于有了清晰而明确的主线——做应用、做商业化。降价最直接的结果是,足够低的访问成本能吸引用户使用,不断投喂的用户数据可以为大模型打开更广阔的应用市场。毕竟,能被大众广泛使用,才是一项技术走向成熟的标志。

目前看,各家大模型在技术层面差距并不明显,没有谁能一骑绝尘、遥遥领先,降价很可能是一个最优的业务及竞争策略。当然,大模型降价潮也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积极信号,即国产大模型从技术研究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全面加速。

02 表面卷价格,实际卷生态,这场价格战真正抢夺的是B端用户

价格战看似在争夺用户,实则不然,对应用开发者的争夺才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毕竟,大模型竞争的核心还是生态。

对开发者来说,大模型API降价能够直接降低自己的购买成本。吸引开发者加入,大模型厂商也能降低应用创新成本和训练成本。而率先建立起生态的大模型厂商,未来的商业化之路自然也会顺利很多。

打个比方,大模型调用API降价,类似于智能机发端时期,电信服务商集体降低流量价格。过去10年,流量价格的下降间接催生了智能终端应用(APP)的大繁荣。

而国内这轮大模型价格战的引爆,导火索实际是云厂商的内卷外溢。因为国内大模型目前主要的商业化方式是拿To B订单。类似于SaaS和云的合作模式,大模型也变成了SaaS产品或者项目合作的增值要素。这也就不难理解字节大模型的降价为何会引发业内的连锁反应。在AI和云业务上加速进军的阿里,原本正冲着市占率第一的目标狂奔,没想到被字节大模型的降价反将一军,把AI当作救命稻草的百度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03 降价治标不治本,大模型最终还是会回到自我造血的良性增长模式

尽管国内的SaaS、云市场都走过流血换增长的老路,也基本验证了这一路径不是可持续的健康盈利模式。但国内企业服务目前所处的弱市场、强销售阶段,直接影响了大厂的市场策略。换句话说,短期内只有降价能起到教育市场和扩大用户的作用。

当然,价格也仅仅是企业选择大模型的其中一个因素。真正决定留存率的还是模型背后的云厂商能否支持业务获得长期增长,在该厂商的产业链之下能获得多大的收益。

同样在云计算和SaaS时代,往往能够留住客户的不是低价,而是更深层次的绑定关系或者利益关系。例如,当企业采用了字节的豆包大模型,是否就能在抖音投流上享受到优惠?接入通义千问,其产品是否就能与阿里生态打通,获得更多资源支持?

引用一句阿里巴巴原副总裁贾扬清在朋友圈的发言:“站在整个AI业界的角度,降价是个拍脑袋就可以做的简单策略,但是真正的To B商业成功更难。”

说到底,在高度同质化的行业中,开卷价格是卷不动技术和应用场景的下策。想要在技术层面有所突破,免不了大笔的研发支出,烧钱模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只能说,这场价格厮杀也只是终极一役到来前的缓冲,大家乐见技术普惠和AI应用的生态繁荣,但大模型厂商们显然还需时间打磨自家的产品。

作者丨Lime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明晰野望】,微信公众号:【明晰野望】,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