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系统-库位自动推送

0 评论 1082 浏览 1 收藏 10 分钟

仓库系统在产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系,一是与业务关联度高,二是系统的及时性、准确性等要求较高。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享,如何对入库环节进行库位自动推送优化,再进一步对仓内商品管理进行智能监控。

在我们仓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负责入库跟存储这一块的同事经常反馈,我们系统的原有的入库流程冗长复杂并且不便于管理,提出想要根据仓库的库位功能区域划分,系统进行自动的推送入库及存储监控管理。从而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错误率。

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对于仓储的原有功能进行梳理后,结合现有的库位管理规则,提出版本对于入库环节进行库位自动推送优化,再进一步对仓内商品管理进行智能监控。

一、现有问题

最原始的仓库管理版本,主要是依靠人工管理。在单据入库的时候,具体摆放到哪一个库位,由人工去决策。一般这种情况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库内管理混乱。入库摆放的人员,一般是在库内看到哪里有空库位,就直接把货放到库位上,这样会导致一批货,可能在仓库每个角落都分散着。也会有一些冷库的商品,由于操作失误、或者冷库暂时满了,而被放在角落或者常温库位,导致变质报损。

这种纯粹靠人工管理入库库位,增加了后续一系列的操作的难度,如拣货出库、仓内盘点等作业。商品没有规范化的入库存储管理,增加了人工的作业成本的同时,对于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高。

二、解决方案

如何将入库的这个动作,从人工管理转变为按一定规则系统自动推送,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我们跟仓储的同事把解决方案分为几个步骤去推行:

1. 库区库位合理化管理

商品可以合理的存储的前提,前置条件在于仓库区域的合理划分。就像我们去逛超市一样,每个品类的物品都要有规划的存储区域、冷藏冷冻常温的商品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内。

首先是需要对仓内的库位库区进行合理规划:

  1. 根据功能划分: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存储区域、加工区域、退货区域等进行划分。类似于采购入库,对应只能推送到存储区域的库位;加工商品配货则移动至加工区域进行作业。
  2. 根据存储条件划分:因为商品存储条件的不同,如水果、肉类、冻品等存储温度特殊要求,所以仓内会划分不同区域的存储条件,以便于适用不同商品的存储。例如雪糕入库,则需要入库至0℃以下的冷冻库。
  3. 根据品类划分:为了便于规划化管理,建议是同个品类的商品存储在一个区域内。常温区域内,划分区域存储,如零食区、调味品区、饮料区等。对应区域粘贴指示牌,这样方便了在库内作业的人员快速定位到对应区域。

2. 库位分配逻辑设置

在库区库位合理划分之后,可以设置库位分配推送逻辑。首先需要区分哪些业务是需要系统自动推送库位的,哪些业务保留人工选择存储库位的,如果一刀切将所有的业务都修改为系统推送库位,可能会造成上线后的混乱,建议是循序渐进分业务逐步切换。

确认业务后,可根据业务单据配置推送逻辑:

  1. 不同业务配置不同功能区域,如采购入库对应配置存储区域、加工作业配置加工区域等;
  2. 不同商品存储方式入不同温区,根据商品配置的存储属性,入库的时候对应推送到不同温区的库区存储;
  3. 不同商品类目合理摆放,根据功能、存储方式找到区域后,再细化到类目,入库摆放到对应品类区域,如果原品类区域已经满的情况下,提示存储人员合理调整库位安排、并且系统推荐优先存储到附近的空库位;
  4. 入库库位数量推送,如入库了100箱30斤的西瓜,一共需要多少个库位进行存储?可以有2种处理方式:
    1. 第一种比较依赖人工,在入库的时候去选择所需库位数量,再由系统进行推送到对应空库位;
    2. 第二种的话,对管理要求较高,则是对SKU体积大小进行设置,以某一个参照物为标准,去设置SKU的体积系数,根据入库的数量系统去推算所需要的库位数量,并推送到对应的库位上。
  5. 异常情况:在系统自动推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爆仓、新品类暂未划分区域等异常情况。跟仓储的实操同事配合对接,确认异常情况的处理方案,也是系统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3. 历史记录

保存库位的变动记录,对于仓储管理有很多重要的用途:

  • 历史跟踪:库位变动记录,可以帮助管理者追溯库位的使用历史,在有异常情况发生的时候,便于查询根本原因定位问题。
  • 库内管理优化:通过库位的变动,管理者可以了解到库位的使用频率跟使用时长占比,从而优化整体的布局跟品类区域的分配,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 发展规划:基于库位使用的历史记录,可以对未来的需求预测并且对长期的运营进行规划,可参与一定的决策,如扩仓或者分仓等。

4. 报表分析

对库存规范化管理跟存储之后,可以按照需去生成报表,提升管理效率。建议是可以从这几个纬度去生成报表分析:

  1. 损耗分析:针对库内操作如盘亏、报损等操作,可以设置一定时间区间内损耗上限,超过上限进行预警。根据报表结果,定期分析损耗来源,确认是否需要调整存储策略或者是来货节奏、又或者是供应链品质稳定性等等。也可以针对过期或者因为质量这2个情况报损的商品,根据操作数量跟价值的,及时提醒对仓内剩余的商品进行管控,及时止损。
  2. 盘点差异:记录实际库存跟系统之间的差异,超过一定数量或者价值,生成报表,可以有助于管理者发现潜在的盗窃、误差或者是系统问题等等。
  3. 库存周转率:定期根据销售出库的数量、采购入库的数量,结合计算SKU库存周转率。一方面,有助于采购部门人员按需来货,把控来货节奏;另一方面,品类的周转率可以有助于优化仓内的存储,优化仓储空间规划,及时发现过高的库存成本,提高管理风险,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三、总结

仓储的管理,随着企业的成长,也会不断的迭代。这个期间,技术人员及产品经理需要去到仓库进行多的实操,可以更加直观的发现问题,跟对应业务的负责人讨论沟通,可以加深对于业务的理解。仓储的实际场景各有不同,今天列出的解决方案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场景,也欢迎大家的建议跟补充。

本文由@一米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