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能带来本地社交的新风潮吗?

1 评论 4146 浏览 4 收藏 7 分钟

社交领域有微信这个巨头在前,其他的产品只能在一些垂直领域寻找机会,比如说本地社交。通过社区体育的方式,能不能带来本地社交的新突破呢?

2016年中国各类资本充足,到处投资的时候,深圳卫视制作了《合伙中国人》的融资类节目,邀请了各路投资大佬点评十分钟路演项目,包括徐小平、熊晓鸽、周鸿祎、李国庆、姚劲波、龙宇六位顶级商界大佬。

其中有一期让徐小平现场发飙而留名互联网,就是一个名为张扬的创业者,他带来小镇童年的项目。这是一个通过户外主题运动来弥补学校教育、家庭陪伴缺失的教育品牌。它以实体店铺的形式植入社区,打造孩子们放学后,周末的聚点儿;俱乐部每周末定期组织主题户外活动;假期组织亲子外地、境外主题旅行;专业的老师,教官陪伴孩子,用一年内几乎不重复,闻所未闻的活动主题,带领孩子和周边社区的同龄孩子一起玩耍。该品牌在2年内覆盖16个社区,接待超过10000个孩子,会员接近2000人,年营收达到300万,有40%的利润。张扬来这里融资是希望做成规模化的模式。

大佬们一听这个项目,商业模式清晰,赚钱又有意义,立马表现出来巨大的兴趣。但令投资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张扬的世界里,孩子们都要喊他爸爸,他还让孩子现场表演了一把。

画风至此突变,各位导师对此表示反感。张扬则是以傲慢的态度回应,“我并没有预期着导师您的参与,我来这里是给诸位机会,让诸位去竞标,不是让诸位给我机会。”这句话彻底地让五位投资者失望了,显然是对投资者的侮辱啊,让他们接受不了张扬的这种傲慢。原本非常好的项目,大家都准备掏钱了,结果一句话就葬送了项目的融资。

后来,这个项目也没有继续融到更多的钱。并且在2019疫情的时候,注销了公司,没了后续。也因为疫情,各类社区艺术体育培训类的品牌连锁也陆续跑路了,市场一片哀鸿。

一、无场地费的社区体育项目,是需求还是割韭菜?

2024年,在抖音和小红书突然出现一个社区体育品牌,叫做童行家门口体育。它以快乐运动、运动社交和邻里共创为主旨,提倡单次付费、小区教学、教练上门为主要形式,提供39.9-59.9单次的跳绳、篮球、体适能等课程。只要每次凑够5个孩子就能成团上课,上课地点为小区内架空层、广场、篮球或者羽毛球场等。这样的项目,对于深受机构跑路之苦的家长来说就是一个福音。

可是这样的低客单价和每周1-2次频率,如何能维持推广呢?为此,童行家门口体育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加盟机制。每个城市都有一个总代理,总代理下可有多个区域代理,每个区域代理下可以有20个小区团长代理。从小区团长到区域代理再到城市代理,收取几千到几十万的代理费。在仅有几万付费用户的情况下,童行家门口体育就发展了42个城市,200多个区域代理和1000+的小区团长和对应社群。这个加盟速度确实值得称道,若是当年张扬用了这个模式,小镇童年就是一个知名品牌了。

但是深究童行家门口模式,就发现一个问题,因为品牌的知名度没有打响,单次组团的成团率太不稳定了,对于维护小区社群组团的团长来说,持续的成团也是个挑战,基础产品的不稳定也导致用户的信任度降低,实际用户的扩张速度待考究。

如果真的每个小区都有都有一个信任团长和社群,那活动的可拓展性就强很多了,无论是平时的周末研学,寒暑假的夏令营冬令营,还是周边机构的培训课程,都是可以操作的活动。

二、社区本地活动有市场吗?

疫情后,人们的线下社交需求增多了,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搭子程序,但多因为缺乏运营而成批倒闭。线下社区活动+社区社群看着是一个不错的方向,但是具体如何把项目运作好,也需要前期的铺垫投入。然而即使像小镇童年这样运营优秀的项目,也会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后面会不会有巨头入场,让线下社区社交成为一股风潮呢?估计这一情形,也需要经过经济萧条这个时期,才能有所期待。当然,有资本的大厂,也可能提前布局入场,让我们拭目以待,这最后的社区战场,何时再燃战火。

本文由 @吴祖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总是在想,就是不行动!

    来自湖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