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这么接,领导跟你拜把子

2 评论 2493 浏览 14 收藏 10 分钟

本文主要讲述了作为产品人员,在面对各种需求时应具有的态度和技巧,包括如何有效地挖掘需求背后的真实情况,以及如何设定明确的效果目标以制定最佳解决方案。

什么是产品人的命脉,是能力吗?虽然能力很重要,但是,最原动力还得是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活干了。

市场的需求、用户的需求、业务方的需求、领导的需求、自己靠“本事”抢来的需求、自己闭门造车琢磨出来的需求。

而能搞到什么需求,面对一个需求怎么开始搞,也是一门“手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算是一个手艺人了。

在实际工作中,不是所有需求都是好需求、真需求,也不是拿到了需求所有人都能掰扯地明白。

怎么样成为一个需求高手呢?至少要学会三招。

首先我们要能识别真假的需求,难道需求还有假,那是必然的。

接需求是手艺,提需求也是门“手艺”,经常会有业务方过来就说:我要一个什么功能。很多人不会提需求,只会提功能,如果你把功能都明确了,要产品经理干什么,成了需求传话筒了。如果你照做了,很有可能一通骂:他要啥你就做啥,那我要你干嘛。

就像,用户上来就说,我要一个冰棍。难道他真的想要冰棍么?

那我们就得琢磨琢磨问一问,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自己想要一个冰棍呢?可能想吃甜的,也可能是因为太热了。

如果太热了,那为什么不吹一下空调呢?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明确他真正需要什么,只是通过他的认知给了你一个可行的答案而已……

所以真正的需求是:我太热了,帮我降降温;而不是我要一个冰棍。在这个需求之下,方案的可选择性就很大了。那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工作不是给他一个冰棍,而是帮她降温。

因此,接到这类功能类需求,要回溯到其业务场景、挖掘其痛点,然后拿出来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别吃冰棍了,我刚从二手市场淘到了小龙女的寒冰床,躺上去10s钟就不热了,吃冰棍还伤胃;给出更好的方案建议,也是产品能力的体现。

其次,需求痛点要明确化,把感性和情绪化的表达,转化成理性和可量化的确切数字。

你说你太热了,那究竟有多热,热的浑身冒汗,还是热的心急火燎,如果热的浑身冒汗,那让你吹空调可就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就得先等汗干了,再降温。

工作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痛点表达,“你这个功能用户都说不好用”。

——“都”?是不是就立刻开始怀疑自己了,我做的真的这么烂么,用户都说不好用,这下惨了。

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这里的“都”就是不明确的,细问之下,也许就只有3个用户吐槽了网速太慢,本质跟功能没啥关系,而业务一着急,就怪到你的新功能头上了。

线下班实战灵魂拷问环节,一个组质问另一个组,如果用户付了多笔怎么办,你们是不是应该做一些校验。

这里也有一个不明确的场景假设:“用户会付多笔”,初一听,也对,付多笔怎么办,我这一期是不是得做一个功能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在评审的时候,大家各种“意淫”出来的场景要求你给个方案,或者反驳你的设计。

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他为什么会傻到要多付钱,从常识来看,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用户心智行为,就算有这样笨的用户,那究竟会有多少用户会多付,这些问题都需要搞明白,才能明确要不要针对性的给出产品方案。

一般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也许有人可以用竞品的已验证数据来佐证这一场景的发生。

如果都拿不出数据,那就可以完全不用过多关注该问题,可以先定性的评估如果发生其造成的后果,先用最小的人工干预的方式应对,等有了真实的数据反馈,再做也不迟。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一个感性的需求时,我们要先冷静,然后让他明确化,究竟是“谁”、具体是“多少”。

最后,明确了痛点、挖掘出了需求,还要明确“究竟想实现什么效果”。

做功能并没有意义,真正的意义是,我们做了,会获得什么效果,而这个效果怎么去评判。

就像用户太热,要降温,那究竟想降到什么程度,没汗就行还是要降到瑟瑟发抖;是想在10分钟内降下来,还是要1个小时内降下来即可。

只有有明确的效果,才可以做出最适合的方案,不要接了一个需求,啥预期没有,自己就开始搞,最后业务方说“这个效果我不满意,我是想….”。

你来了句,你咋不早说。

他给你来了一句,你也没问啊,怪我?

就像业务方告诉你现在的付款成功率太低了,用户都烦死了;那你就应该问一下现在的付款成功率是多少,失败的有多少,涉及到了多少用户,又有多少用户烦死了,他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烦”的,业务方又是如何判断出来用户“烦死了”这一情绪的。

而不是直接反馈“可以,我想办法提升一下”,得,在什么都还没明确时,你给自己揽了一个“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越来越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的原因,最后怪公司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不是公司看不到你的努力,而是没看到你努力的价值,别人说什么,你就接什么,做什么,也不知道为啥要做,要做成什么样。不仅没看到你的价值,还看不到你的能力。

即看不到能力,又产出不了价值,那下一步会是什么,打入冷宫,大礼包候选人呗。

当我们知道了真实的付款成功率是多少,多少用户抱怨时,我们发现确实说不过去了,那就考虑提升一下。

通过什么方式提升呢?

发现很多付款失败是因为大量的卡无效,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小额打款的方式先验证卡的有效性,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然后,再明确,通过小额打款,我们可以解决多少因为卡失效的付款失败问题,因此付款成功率能提升多少,比如+△5%。

这样去接需求,挖掘痛点,评估预期效果,设计能落地的可行性方案,才是拿到一个靓丽的结果。

面对功能时,要习惯问2句“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去挖掘背后的痛点,“想达到什么效果”去评估能实现的目标。

只有能够解决真正痛点的需求,才是一个真需求;也只有有明确效果目标的产品方案才是一个好方案。

如果我们先有了一个目标时,要习惯去问“如何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这样,才有了设计的方向。

功能需要追寻一个目标才有意义,而目标需要建立在功能之上,才可达到。

如此,功能和效果就闭环了,也自洽了,会让需求更加的有血、有肉、有价值,也会让自己升职加薪有影响力。

这样的产品经理,领导可不就要跟你拜个把子,因为,你的成果,是他炫耀的资本。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陈天宇宙】,微信公众号:【陈天宇宙】,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学习了

    来自浙江 回复
  2. 说的挺实际的

    来自亚太地区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