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制伏「AI逆子」的方法,超级简单!
在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误以为给AI提供的信息越丰富,其创作的内容就越精准。然而,现实往往与预期相反,过多的信息反而会导致AI生成的内容偏离轨道。本文将分享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调整与AI的互动,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AI,让它成为创作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最近看到有小伙伴拿AI写悬疑文,好家伙,开局直接被AI卖了。主角一路直捣黄龙,分分钟揪出幕后真凶,八匹马都拉不回来,差点把作者整崩溃。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把大纲发给AI想磨细纲,没扩几章AI就迫不及待把主线剧情写完了。
- 把完整的故事走向、隐藏剧情告诉AI,期待AI能在了解全局后,在故事片段中故布疑云,结果AI直接打明牌了。
- 在小说里玩“失忆梗”制造两个人的相遇,本该形同陌路的两人硬是被AI写成了久别重逢。
……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认为,给AI投喂得越多,AI就越懂我们想要什么,从而表现得更好。但是经我实践下来,发现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某些场景下,说得越多,AI产生的“幻觉”就越多,生成的内容根本没法用。
一、对AI的误解
举个例子,在《这套「AI写网文」提示词,长篇日万so easy!》一文给出的提示词中,我最开始尝试的方向就是给出完整人物设定,让AI充分理解人物,以期能把人物写得更真实。
没想到,AI反而更离谱——人物塑造没多少长进,反倒可能乱吐人物的背景故事。当把人物设定改成最简单的标签之后,这些问题就消失了,也更贴近我预期的效果。
似乎AI在写小说时会展现出超乎寻常的“表现欲”,恨不能把它知道的所有信息一股脑倒出来。
由此可见,“越多越好”可能是我们对AI最深的误解。
AI是用海量数据训练出来的,却并不代表“调教”AI也必须要大量数据,因为AI和人脑构思小说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我之前的文章里谈到过多阶意向性的问题。一部小说放在我们面前,我们并不需要了解任何创作技巧或规则,就能轻松指出哪些人物立不起来、情节不对味、感情线没处理好……因为人类天生具有多阶意向性,哪怕最缺乏同理心的人,也能够将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把握得八九不离十。
小说作者创作时会用到人物小传、世界观等一系列辅助手段来构建小说世界。将这些丰富多彩的信息综合起来,形成每一步对人物处境、行动的把握,这是人类的本能。
AI则不同,AI处于零阶意向性状态,对于AI来说,所有问题都只是数学问题。让AI站在人物的视角来思考、行动,那是不可能的。它可以伪装成一个知心伙伴,撩得你心花怒放,但这绝对不是因为它懂你,而是因为它知道怎么说打动你的可能性最大。
两者有本质区别。
当我们将人物的一切丢给AI,AI其实不会像我们一样对人物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对它来说,这些都只是塑造人物的素材,既然是素材,就都能拿来用。至于素材中涉及到的一些逻辑问题(比如前面讲到的失忆梗),能不能识别出来就看各家AI够不够“聪明”啦。
二、少即是多
少即是多,想不到这条法则也有用在AI身上的时候。
注意,我并不是说所有场景下都要给AI做减法。
经过我的实践,以下这些场景,做减法会比做加法效果更好。
1. 大纲→细纲
大纲包含故事主线,但相对比较粗。如果我们希望用AI来写文,就必须将大纲打磨成细纲,AI才有用武之地。但是,直接把大纲投喂给AI,生成细纲的效果是很差的。尤其是写长篇的情况,需要大量剧情来撑起整个故事,但AI的创造力不够用。
说实话,我最近也一直在琢磨,有没有好用的提示词能打通大纲到细纲的生成过程。可惜我还没能把这套提示词捣鼓出来,但也不是全无收获。
我发现一条可行的路径——将大纲分块,每一块单独拿给AI扩展,框死起点和终点,让AI在不撼动故事总体走向的前提下扩展剧情。这种方法采用的是分形的思想,在网文圈里不算什么新思路,雪花写作法也是参考分形思想设计的。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很多设定不得重复投喂给AI?不麻烦吗?
我的经验是,没有想象中麻烦。很多设定留在作者心里就行了,作为指引AI修改细纲的依据,未必要直接投喂给AI。AI生成的细纲本身就很难一步到位,与其后面对着AI完全放飞自我的细纲慢慢磨,不如一开始只给够用的信息,看AI出的成果再来调整,反而更快。
2. 细纲→正文
用细纲生成正文,就是《这套「AI写网文」提示词,长篇日万so easy!》中的提示词啦。实际操作时建议分块,只提供最精简的人物标签,确保人物在正文片段中保持人设一致,尽量不要发生人物弧光的转变,这样人物不容易走形,初稿需要的改动也会大大减少。
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把完整的故事梗概给到AI,而且要尽可能删除无关信息,让AI在有限范围内发挥。有很多信息,告诉AI之后就不是秘密了,比如开篇讲到的悬疑文“真凶”。要骗过读者,先骗过AI吧。
至于故事节奏的把控,同样简化成了用字数作为标尺。AI不需要去理解怎么控制叙事节奏,只要按照字数要求来选择详略,故事节奏自然就控制好了。
这其实是在做降维,把人脑构思中复杂的关联关系,转化为简单的控制指标。不够灵活,但操作性更强,让AI小废物不理解也能做得八九不离十,这就足够了。
有时候面对教不会的小弟,不必非给它讲明白原理,只要它能乖乖听话把动作执行到位就行。
三、小结
虽然我一直说AI是我们创作过程中的伙伴,但本质上它还不够聪明,只会机械地拿素材模仿、变换,生成我们要求的东西。鉴于此,如果我们在交互中发现AI怎么都不听话,不妨试试精简掉部分信息,把AI当成纯粹的执行者,说不定能有奇效。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不知】,微信公众号:【不知】,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