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服务100+知识IP后,我发现:变现的卡点往往隐藏在这些心态中……
本文作者通过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刻洞察了在这一路径上常见的心理障碍,如对产品完美主义的追求、对市场反馈的过度敏感以及对销售结果的不切实际预期等。
最近在服务知识IP客户过程中,当我遇到客户的卡点时,我发现对方最多的问题并不完全在于技法上,而是心态上。
比如“纠结于我朋友圈发的内容有没有人看”、“私聊对方一直没回复要不要继续”、“感觉以前赚钱很容易,现在越来越难了”…….
所以在知识IP的日常交付中,除了要提供解决方案,更要提供情绪价值,适当给客户做下心灵按摩。
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总结一下我在交付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客户心态卡点问题,看看你有遇到过么?
一、产品一定要先做再卖?
很多知识付费创业者,很容易陷入一种惯性思维:先学习,再打磨产品,最后再卖。
但当我接触和服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IP,也见证了很多大佬的快速崛起,我觉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卖,再打磨产品,最后再进行迭代优化。
以知乎大V、《精进》作者“采铜”为例,他最初并不是一个知识付费创业者,而是一个对知识充满热情的普通用户。他通过在知乎上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逐渐积累了大量粉丝。随着粉丝数量的增加,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分享的知识对其他人有价值,于是开始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课程,并在知识付费平台上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采铜并没有先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打磨产品上,而是先通过分享和输出,了解市场需求,再针对这些需求打磨课程产品。这种策略使他的课程在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跳出知识付费的圈子,很多新品发布会其实都会先有模型、概念。法拉利每推出一款新车,一定是先用样车开一场发布会,然后看市场的反馈,再决定是否大规模生产。
所以,一定要记住:好产品是迭代出来的,不是你一开始就能做出来的。
做IP也是一样。不要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是不是要报一个班或考个证才能赢取客户的信任,用匠人精神的借口天天打磨产品,却忘记了在从0-1的早期,跑通最小的极简闭环才是最重要的。
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有才华的穷人。如果你是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去教一个二年级学生做数学题,而不是把自己打磨成一个大学教授再出山。
做事也是一样,先完成再完美,然后不断迭代和优化。
二、内容包含越多越好卖?
心态这个方面,在产品设计上也很容易存在卡点,比如很多客户觉得:内容包含得越多,产品就会越好卖。
就像有些专家型老师在线上课程中,一开始就详细讲解各种专业知识和原理,却忽略了学员的兴趣和耐心。其实,在产品设计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快速建立用户的正向反馈。
所以,千万不要单纯去追求所谓的完整性,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用户建立一个正向反馈的闭环,让他从此对做这件事有信心。比如,很多瑜伽教练会在第一节课上,先让学员做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只有先收到一点正向反馈,才能树立信心和保持更精进的动力,从而拿到更多正向反馈形成闭环。
作为产品设计者,我们应该始终以结果为导向,注重那些能够影响客户决策的关键环节。从这些环节中提炼出最有效的元素,集中力量打造正向反馈的闭环。
总而言之,产品设计要顺应人性,找出最容易收获正向反馈的步骤和方法,别藏着掖着,把它放在你交付流程里的第一步。
三、预期太高、陷入内耗?
在产品体系模型搭建好之后,卖的过程卡点也有很多种。最为典型的就是很容易自己拉高预期,陷入内耗…….
比如最初我们要求客户观测每日的变现数据,但后面发现这样做其实并不合理,因为一定会有一天成交3个的情况,也一定有连续3天一直不开单的情况。短期看这就是概率,要是只关注当下、预期太高,心态很容易出现变形,运营动作也自然执行不到位。长此以往就容易陷入内耗当中。
所以,我也调整了策略,从最初以每日来跟进复盘数据,过渡到按月按季度来看,这样才能得到更为合理的平均水平。
其实只要按照我们被验证过的完整sop来,保证动作不变形的情况下,是可以大概率拿到变现结果的,至少是很快能够变现第一单。
希望我们都能突破自己内心卡点,保持一种正确的心态,终会拿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以上,都是我在日常客户交付过程中实打实的感受和经验总结。
本文由@阿宁Runn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