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笔记:产品从0到1,再到彻底暴雷的完整复盘!

2 评论 1858 浏览 12 收藏 25 分钟

本文作者亲历了一个二手车平台从0到1的全过程,包括它的初具规模、系统重构、经营问题,直至最终的彻底暴雷。通过这段经历,作者分享了在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方法和曾经踩过的坑,希望给予读者深刻的启发和反思。

之前写了一篇文章,总结了之前搞黄了的几个产品,但还有一个没有写完。

这个产品是一个二手车平台,我亲历了从初具规模,到系统重构,到经营遇到问题,再到彻底暴雷的完整过程。

我觉得很值得讲一讲,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可以沉淀的方法,也有一些踩过的坑。通过这篇文章,分享给你们,希望对你们有一些启发。

一、需求场景

任何产品的起点,一定是需求。

需求来自于场景,场景里有用户、环境以及用户遇到的问题或者想达成的目标。

产品的出现,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解决用户的问题。

这款二手车产品,应对的目标用户及需求场景,有以下几个:

1. 个人车主

换车。车主因为当前的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想换新车,打算把当前的车卖掉,换一辆更好的车,希望能卖个好价钱,买新车的时候,可以冲抵更多的一部分。

缺钱卖车。车主遇到一些临时状况,急缺钱,想把车卖掉变现,救急。能卖个好价钱更好。

闲置卖车。车主大部分时间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平时一个月开不了几回车,每年要保养、保险、还要给停车费,非常不划算,觉得车就是消费品,既然用不上,不如卖掉。

比价。车主都想卖个好价钱,如果去线下二手车市场卖车,一家一家询价非常麻烦,还担心自己不懂行情被坑。

2B交易。最好卖给二手车机构或者专业车商,车看好就收,交钱完成交易,不会担心卖给个人车主,后续有问题再找上门来,闹心。

2. 4S店

卖车。个人车主到4S店买车的时候,为了方便,通常会直接置换,把车卖给4S店,同时还可以享受置换补贴。4S店收到车以后,又会把这些车转卖给车商。

3. 个人车商

收车。个人车商低价收车,然后把车转卖给C端用户,对于有门店,或者有稳定客源的车商来说,非常缺车,所以他希望能尽量多拓展收车渠道。

4. 机构车商

收车。机构车商,通常规模化经营,都自己独立的展厅,经营规模更大,车的品质更高,通常价格也会稍微高一些,本质上也是低买高卖。

5. 二手车批发商

收车。批发商收车的价格较低,但是需求量很大,通常是出口到其他国家,当个人车商在一定时间内无法把车卖给个人用户时,会考虑把车卖给批发商,对于他们来说给批发商是一种兜底方案。

二、市场概况

2023年,中国二手车交易总量1478万。

从几年的趋势来看,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在美国,二手车和新车的销售比例约3:1,在中国,目前这一比例仅为0.6:1,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

目前二手车市场车商主要以个体户为主,全国注册的二手车企业约56万家,主机厂和4S店约3万家。

车商从经营的形态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展厅车商。主要卖精品车,对车况要求较高。

2)大棚车商。在二手车市场租一个摊位,摆满了车,这种主要以夫妻店为主。他们经营着不同的“类目”,有些做细分品牌,比如偏好日系、德系、国产等。有些做细分价位,高端车、“波尔皮”。有些只做新能源。有些做事故车。有些做本地,有些做全国。

3)中介。去二手车市场,经常会有人来问你想买什么车,他们可能是中介,没有自己的门面,但是有海量的车源,知道哪家有些什么车,如果有需求,他总能第一时间帮你找到车。成交后,会从车商那边获得返佣。主打一个信息差。

目前二手车市场的主要痛点,还是在于没有统一的认证体系,车主买二手车还是不放心,总会担心自己被坑。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的发展,对于车况的查询,有了更先进的检测手段,目前市面上查询软件也非常多。

但始终还是没有官方的认证平台,如果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想中国的二手车交易量,增速还会更快,规模还会越来越大。

三、业务模式

基于以上的用户需求和市场概况。

我们采用的是C2B2C的模式,来满足用户和市场的需求。

何为C2B2C模式?

即个人车主C,把车卖给车商B,车商B再把车卖给个人买家C。

核心利益点:

  • 车主:更方便、更高价卖车。
  • 平台:撮合交易,成交后获得佣金,佣金阶梯计算。
  • 车商:低价收车,获得更多的车源。
  • 个人买家:买到低价、车况真实的车。

车商和个人买家之间的交易,不在平台的服务范围内。

核心业务流程:

  1. 车主卖车。车主基于个人需求,想卖车,通过懂车帝、58等渠道发布自己的出售需求。
  2. 邀约检测。平台电销人员,邀请车主线下看车,车主同意后,安排检测师,上门检测,确定时间和地点。
  3. 检测车辆。检测师和车主再次确认检测的时间和地点,上门看车,现场检测。
  4. 车辆上拍。车辆完成检测后,生成检测报告,将车上到拍卖平台。
  5. 车商出价。全国车商进行出价。有专门的车商维护人员,会邀请各自的车商进行出价。
  6. 成交撮合。车商出价中标后,平台撮合人员联系卖家和车商,约定线下的看车时间。
  7. 门店成交。双方到平台指定的门店,现场交谈,确定意向,成交后签订合同,车商打车款,缴纳平台服务费、押金。

放个流程图,你们感受一下:

是不是感觉流程特别长?是的,特别特别长。

交易链条越长,幺蛾子越多,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导致交易中断。

这也给大家提个醒,普通的创业者,千万不要去玩那些交易链条长的业务。

任何一个环节的低转化,都是致命的,伤不起。

要把每个转化环节做好,又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和财力。

比如,第一个电销环节,获得车主卖车意向后,需要联系车主,需要考虑电销的接通率,线路,如果线路不稳定,联系不及时,车主就会立即选择其他平台。线索多的时候,电销打不过来,线索少的时候,电销工作又不饱和。

比如,检测师上门检测的时候,有各种突发情况,比如下暴雨,下大雪。还要时刻提防检测师和车主私下联系,不走平台,飞单。

这个线索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飞单,整体上要考虑如何提升转化,还要考虑如何给车主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对内还要防内部员工。

四、竞品情况

国内最早玩二手车,大家比较熟悉的,非瓜子莫属。

瓜子二手车是早期的C2C模式,在资本的驱动下,广告满天飞。

当时也出现了很多二手车C2C平台,比如人人车、优信二手车……

但没有一家靠C2C跑出来的。

现在,你在这些平台卖车,背后收车的,大部分都是车商。

很多平台都转成了C2B模式。

做得比较早的是天天拍车,曾获多轮投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汽车之家等。

瓜子二手车的背后,是车速拍。

当你在平台完成车辆检测后,就会上到这个拍卖平台,由全国车商出价。

天天拍车和车速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拍车平台。

两家都有流量加持,品牌背书。

从业务模式、产品形态、组织架构来看,都很类似。

天天拍车每年的交易大概在20万+。

五、创始团队

老板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我也不知道。

我能知道的是早期拿到过一笔钱,千万级。

初创团队都是从天天拍车出来的,大概是在天天拍车掌握了一整套业务模式。

恰好遇到了一些资方,投了钱,就按照天天拍车的模式,把团队搭起来了。

1. 产品架构

系统是为了业务服务的,为了支撑整个业务,我们设计了如下的产品架构。

车主端做得很轻,以WEB+公众号+H5的方式,提供卖车登记、进度查询、线上签约及其他工具。

车商端稍重,以APP的产品形态,提供选车、查看报告、出价竞标、在线签约等功能。

平台管理端分为几个部门,一部分是给后端支撑部门的系统,比如车商管理、检测管理、成交管理、营销管理等系统。另外一部分是给一线作业人员提供的车辆检测、车辆成交等相关APP。还有一部分是平台的中后台,给各个业务系统提供服务。还有大数据团队,为全业务提供算法及数据的支撑。

2. 各系统之间的交互流程

3. 系统及交互

系统及各终端产品着实比较多,我演示一页首页设计稿,有兴趣的话,后面单独把这个原型分享下。

对于产品初学者,可以通过这一整套架构设计、流程设计、界面及交互设计,掌握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方法论。

4. 视觉稿

六、运营模式

运营分成几个部分来讲:1、获客。2、留存。3、促活。

1. 获客

获客的主要方式是与垂直平台合作,采购流量,比如懂车帝,58,百度等。

现在互联网上,但凡是要靠购买流量经营的,对转化的要求太高了。

客单价低,转化低,千万不要玩这种模式。

看下这个项目的流量转化路径:

从线索到转化成交,一定周期内的转化率大概在6%的样子。

一条意向线索的成本大概在100左右。

意味着,100条线索,花费1万元,大概可以成交6台车,平台每台车的收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

即,每投入1万元,可以收回来1.2万元,转到2000元。

这2000元,还需要分摊检测电销人员成本、检测人员成本、线上成交电销成本、车商维护人的成本、IT成本及其他经营成本。

算下来,根本不挣钱,甚至还亏。

在这种情况下,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果没有新的资方持续供血,或者没有特别新的技术改革,公司倒闭,是迟早的事。

2. 留存

车主卖二手车,是个非常低频的事情,很多人一生中,买二手车,可能就那么一两次。

注定获得客户后,几乎没有二次转化,获客后变现,就是一次性的,车主留存不下来。

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基本上就是第一次卖车产生的服务费。

3. 促活

车主端几乎没有做什么促活策略,倒是考虑过转介绍方案。

车主转介绍朋友卖车,成交一台可以获得一定返佣。

对于车主端,可以做的运营动作很有限,但是平台的另一端,是需要强运营的,就是车商端。

当平台资源多的时候,如果车商不够,就会导致转化低,车源无法高效率转化。如果车商太多,车源太少,就会导致“狼多肉少”,车商收不到车,就会对平台失去兴趣,从而流失。

平衡平台两端的供需,需要不同的运营策略。

对于车商端,还是有一条完整的运营线,主要的模块还是获客、留存和促活。

4. 获客

车商的增长,主要靠维护人员地推,去二手车市场线下拜访。车商如果有意向,就缴纳保证金,提交认证资料入驻。

2000保证金相当于预收,只有最后不在平台玩的时候,才能退保,这保证金为后面的暴雷埋下了隐患。

车商还有一部分很大的来源,是应用市场,有些车商会主动到应用市场搜索相关的收车APP,完成自主入驻。

5. 留存并促活

要提升车商在平台的留存和活跃,最核心的是让车商收到满意的车,并且赚到钱。

第一要素当然是要有足够多的车,但其实车也并不是越多越多。

前文我们提到过,车商基本上都会有明确的收车喜好,有人喜欢德系、有人喜欢日系,有人喜欢收豪车、有人喜欢收低端车,有人喜欢收精品车、有人喜欢收事故车。

最好的状态,是让车商能和车源匹配上,给每个人都匹配自己最合适的车。

我们引入了推荐系统,车商入驻的时候,需要填写自己的收车喜好。

系统根据车商的喜好,定向推送车商感兴趣的车。

车商也可以订制自己的组合收车条件,手动筛选目标车源。

有运营部门的团队,一般都会由运营提需求,提供一系列策略,去提升指标。

但运营想得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或者最全的,这时,我一般会和运营部门共创,核心思路是,先达成目标,我们要提升什么,然后再共创策略,策略包含业务策略和产品功能。最后再制定如何衡量策略是否有效的指标。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OSM的模型,我非常喜欢这个模型,之前也有文章专门分析过。

以下是在做运营策略时,梳理的可视化OSM模型:

七、暴雷前兆

在公司彻底暴雷之前,出现了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可能快要雷了。

1)发工资不准时。

以前发工资的时候基本准时,遇到周末节假日,基本都会提前。

但从某个节点开始,每次发工资都会晚几天,最后都会发出来,但总会延几天。

公司给出的解释,要么是什么税的问题,要么是什么营业执照问题,每次都有理由,且持续了3-4个月。

2)车商退保困难。

前文提到过,车商入驻拍车,需要缴纳2000保证金,车商如果要退出,这2000保证金是可以退的,但是那几个月车商退保特别难,社交媒体上多次出现车商抱怨投诉的内容。

3)天天写PPT。

时间管理层,天天让写PPT,隔三差五给人演示,说是准投资人,可能有投资意向。

那段时间写了不少PPT,但每次演示完后,都没有下文。

4)管理层无心搞业务。

相比业务发展,管理层似乎更想找到接盘侠,把盘子接过去,估计也意识到当前经营的问题。

如果时间再倒退个几年,在融资环境好的时候,我觉得还是有希望的。无奈疫情过后,经济下行,互联网不景气,融资也困难。

八、彻底暴雷

彻底暴雷是在过年这个时间节点,与我的预判完全一致。

在我识别到那些暴雷预兆后,我在年前做了一个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的决定:离职。

当时正职裁员阶段,我虽然不在被裁人员名单里,但还是毅然做了决定,主动离职。

当时对被裁人员的承诺是赔偿,但是分期兑付,当然很多人是没有拿到。

我当时预判是,可能在过年这个月会彻底暴雷。车商一般放假都比较早,很多用户也会选择过年用完车,再卖。

所以过年这个月,成交量会很少,公司没有什么回款。

刚好过年这个月,发工资是在春节期间,公司当然也没有提前发工资。

所有人都等着公司春节期间能把钱发下来,这一等就是几个月,最终也没能发下来。

春节后正常上班,公司承认经营遇到问题,承诺发一部分工资,后面的会在约定时间发清。

有些人相信了,继续留在公司等,但还是没能等下来。

最后彻底暴雷,员工工资+车商保证金+过户押金等,千万级的缺口。

九、复盘建议

1. 不要把公司当家

上班的本质,是利益交换,你为公司干活,创造价值,可能是为公司降本增效,赚到更多的钱,也有可能是给老板/领导提供一部分情绪价值。

身心健康永远是自己的基本盘,合理规划项目和时间,不要为了赶项目,熬夜加班,在凌晨的时候发朋友圈自我感动,没有意义。

当你辛辛苦苦干了几个月,但是工资发不下来的时候,你会感慨,什么玩意使命愿景价值观,都是扯淡的,商业体系里不要谈文化。

2. 不要All in 工作

不是劝大家上班不要全力以赴,相反,上班的时候就应该全力以赴,在保证基本盘的前提下,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完成高质量的交付。

但是,你一定要把工作中的这些经验和能力,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以另外一种方式创造价值,交付对象不是公司,而是其他人。

比如,把经验转为文章帮助别人,把方法论转为课程变现。

在公司,交付出去的东西,是为公司创造价值,你一定要同时为自己沉淀一些资产,这些资产能帮你在工作之外创造价值。

本质上,你是在为自己工作。

3. 不要去碰那些链条太长的项目

对于普通创业者来说,千万不要去碰那些链条太长的项目。

我说的普通创业者,是指望项目挣钱,而不是靠资本推动套现离场的创业者。

太长的转化链,每个环节的闪失,都可能导致项目不可控。

普通创业者,就做简单的项目,要么打磨产品,找到帮你分销的人,要么卖别人成熟的产品,自己挖掘流量渠道。

当前这个环境下越简单越好,越垂直越好。

4. 打工人,也要有经营意识

无论在哪家公司上班,不管你是什么岗位,一定要有经营意识。

在公司上班,和公司一种合作关系,你必须对你的合作对象有一定了解。

你至少能随时知道公司当前的营收情况,盈利情况,市场情况。

能识别到一些风险,当公司可能会暴雷的时候,尽早离场。

经历过这个项目,还挺感慨的,同事之间都挺和谐愉快,在这一段经历中留下了一下难忘的回忆。

老板领导,我想可能也不是坏人,之前画过的那些饼,或许也不是完全的YY。

可能在某个时刻,老板也非常笃定,内心充满希望。

但商业世界是现实的,是残酷的,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还不确定能不改变世界。

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引用一段特别喜欢的话: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财富和得到的东西那么多时,只要记住,我们并不受这些欲望的干扰,也不会为满足这些欲望而当牛马,我们就能获得很大的满足。

能带来宁静的最佳办法,就是简单的生活方式:它不要求人忙忙碌碌,它不要求我们从事令人不快的工作,它不会硬要我们做利索不能急的事情。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刀哥】,微信公众号:【刀哥说】,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很喜欢看这种复盘笔记,有时普通打工人不了解业务是怎么突然暴雷的,信息差也让人没办法及时抽身。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也多少能汲取到一些经验,对这种长链业务有一些警惕。

    来自福建 回复
  2. 写的不错,作为一个打工人不可把控的事情太多了,所以审视局势择机而动显得尤为重要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