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卖家,没法站着挣钱

0 评论 1131 浏览 1 收藏 14 分钟

近期,Temu平台因冻结货款问题爆发了多起维权事件,凸显了Temu在快速增长背后,其商家管理制度和全托管模式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Temu卖家面临的困境,以及平台政策对商家权益的影响。

坐落于广州番禺区的奥园大厦,是拼多多跨境团队在当地最主要的办公职场,虽然是拼多多当前最为核心的业务部门之一,但是和拼多多在全国其他地区的职场一样,办公场所的外墙并没有张贴醒目的公司和产品LOGO,也几乎不对外开放和参观。

但是对于不少Temu卖家来说,奥园大厦对于他们来说却意义特殊,在5月-7月之间,这里至少爆发过三次大规模的商家维权事件,人数最多达到数百人之众。

商家们的诉求很简单,那就是要求拿回被Temu平台冻结的货款,据网传信息显示,不少来到奥园大厦维权的商家,冻结货款最高的达到几百万,少的也有几万块,总计涉及到的金额可能高达数亿元。

Temu是拼多多于2022年推出的跨境电商平台,也是过去两年时间里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电商平台之一,有消息称其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 200 亿美元左右,其中第二季度 GMV 约120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比近 45%。

在中国所有出海的电商平台中,Temu的成长速度一骑绝尘,据36氪的报道,2021年,SHEIN销售额达到200亿美元,彼时距其成立已过去九年;2023年,TikTok电商交易额200亿美元,也用了三年时间。

但是在Temu狂飙突进式的增长之外,那些伴随着Temu一起出海的中国卖家们,是否也赚到钱了呢?

至少在数百名聚集在奥园大厦维权的商家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一、五倍罚款逼急商家

广州地处沿海,水陆物流四通八达,又有着全国闻名的服装产业带,这里的服装厂家想要借助跨境平台出海,似乎有着天然的优势基因。

但是入驻了Temu的广州服装老板们来说,现实却并不如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一份Temu维权群的统计表格中,群内登记了87名Temu卖家,总计被扣款金额超过3650万,平均每名卖家被扣款接近42万元。

明明是钱货两清的电商交易,为何会产生如此高的扣款支出,答案还是出自Temu特殊的商家管理制度。

Temu罚款的依据来源于平台自创的质量分体系,质量分的判定标准又结合了产品的售后率和买家给出的星级评分。一般情况下,质量分在90分以上的产品出现售后不结算货款,70~80分则加码1倍罚款,60~70分为2.5倍,60分以下就要面临5倍罚款。

而在买家申请售后之后,平台会先冻结卖家的货款,然后再对于售后原因进行判责,如果认定并不是卖家的原因,这部分冻结的款项就会被释放。

不过有Temu卖家向螺旋实验室表示,一般情况下,一旦货款被冻结,Temu大部分情况下都会被认定是商家的原因,能够顺利解冻释放的货款比例可能还不到10%。

这种“以罚代管”的模式下,服装卖家率先掉进了坑里,本身服装的售后率就比较高,再加上不同国家人群的审美偏好也不同,这也就使得不少服装卖家售后率居高不下,卖得越多,被冻结的售后款也就越多。

此外,另一部分的罚款则来自于Temu制定的商品质量处理规则,根据7月22日发布的最新修订版本来看,卖家几乎要承担所有可能出现的售后事故。

但是由于前期的卖家几乎都是以全托管的模式入驻,仅负责选品和发货至国内仓,Temu则负责前台的运营,商品向国外消费者售卖的过程中,很多情况卖家根本无法把控。

一位在Temu上售卖狗飞盘玩具的卖家曾透露,自己产品的前台标题被Temu直接翻译成为侵权词Frisbee,结果遭遇到美国品牌方的起诉,后果则是不仅该产品的货款遭到Temu冻结,自己还需要承担律师费及和解金。

值得一提的是,7月22日当日,曾有数百名Temu来到广州奥园中心维权,直到晚间还有不少人聚集在办公楼周围,而随即在当天夜里,Temu就向全体卖家再次推送了商品质量处理规则的弹窗,如果卖家不同意签署这一规则,就无法进入自己的商家后台进行任何的经营动作。

二、不那么美好的全托管

Temu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令人侧目的增长,除了持续贯彻在国内的低价战略之外,也离不开其为商家提供的全托管经营模式,在此模式下,平台全权负责货物在海外的仓储及履约配送服务,大大降低了商家的出海门槛。

在Temu依靠全托管模式大获成功之后,速卖通、TikTok等跨境电商平台也相继效仿,使得2023年的跨境电商行业几乎成为了全托管的天下。

但是随着前期带来的增长红利褪去,全托管的弊病也开始逐渐显现,尤其是伴随着这次商家大规模维权行动的爆发,更使得Temu一直以来被忽视的诸多问题再次被摆上台面。

首先就是全托管的权责利划分,看似商家和平台只是供应商的关系,商家只负责选品、供货,以及将货物送至国内仓,前端的售卖则由平台负责。

但实际上,这套规则下,商家失去了包含产品定价权在内的诸多权利,但同时又要承担全部的售后责任。

一位Temu卖家向螺旋实验室吐槽道,有的时候消费者购买商品后,平台发错了货,这部分产生的售后损失可能也需要卖家来承担。

此外,Temu虽然会对上架售卖的产品进行质检,但也仅仅局限于产品的外观尺寸等浅层数据,如果在海外售卖的过程中,涉及到侵权和触犯当地法律,产生的所有后果仍旧需要由卖家承担。

在Temu要求卖家签订的商品质量事故处理规则中,甚至还有这么一条,如果商家的产品在海外对Temu品牌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平台则有权要求商家承担所有损失费用,具体的赔偿标准则为:人民币10000元/备货单×违规商品对应的近九十天备货单数量,或者申报价格×违规商品对应的近三十天销售件数×3倍,两者中较高一项支付赔付金。

在Temu平台早期大举扩张的阶段,卖家的此类损失可能会被高速增长的业绩所掩盖,但随着用户红利消褪,卖家趋于饱和,Temu又开始严查商家的产品质量问题,海量的罚款也就接踵而至。

螺旋实验室同时还注意到,虽然Temu声称自己对于商家的罚款依据,全部来源于商家当初入驻时签订的条款规则,但实际上多数商家并不了解平台的具体规则,不少工厂商家都是在参加了Temu举行的招商会后就直接入驻,对应的类目买手也极少告知会有高频次的罚款。

三、Temu边修车边赶路

尽管国内商家这边吐槽声不断,但这也似乎并不影响Temu在海外的大举扩张,今年6月,Temu刚刚开通了巴西站点,这也是南美地区最富消费活力的国家之一,目前,Temu在全球开通的站点已经超过了70个。

然而与前端的光鲜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Temu后端的混乱机制,则一直让卖家们缺乏安全感。

低到离谱的产品核价,有事永远找不到的买手,每天必弹出的降价链接,摸不着头脑的备货规则和考核标准,时不时丢货的物流仓储……提起Temu,六年跨境老卖家林科满是怨言。

在入驻Temu之前,林科经营的主要阵地在亚马逊和速卖通,2022年年底,他开始入局Temu做全托管店铺,目前共运营着三家Temu店铺,每天总计仍有上千单的销量。

据林科介绍,在Temu平台上,商品想要上架售卖,首先要通过平台的核价,早期这一工作都是由买手负责,后期卖家增长之后,开始引用AI核价,但由此产生的问题便是AI以平台同款商品的最低价开始不断下压供货价,最后甚至于比工厂的成本价都要低。

而在产品上架售卖之后,卖家便失去了绝大部分主动权,小到产品标题的修改,大到产品的定价,卖家都需要手动发起申请,而且也并非每次都能申请成功。

作为沟通卖家与平台的桥梁,Temu买手本该是商家最能依仗的对象,但有的类目商家群动辄就上千人,只有寥寥几个买手负责,对于双方来说都很难及时对接上需求。

加之部分买手的工作态度和沟通方式也较为“高冷”,这就更使得卖家对于平台逐渐失去信任感。

尽管Temu商家端的管理和运营都槽点不断,但林科同时也向螺旋实验室坦言,自己经营Temu一年多的时间,总体利润确实要比此前做其他跨境平台更高。

一方面来说,林科这类卖家入局较早,当时平台后端缺产品,前端又在疯狂的砸钱买流量,所以产品根本不愁卖,而且部分产品毛利甚至能做到70%以上,即便有罚款,也可以被覆盖掉。

而另一方面来看,Temu的全托管模式虽然并不完美,但在业界仍有领先之处,否则不会连亚马逊等要下场跟进了,Temu全托管不仅降低了经营成本和出海门槛,而且卖家发货到Temu国内仓还可以享受到平台一半的运费补贴,与传统的电商模式相比要更加简单高效。在林科看来。作为一个诞生还不到两年的电商平台,Temu如今的状态更像是一辆高速行驶在路上又需要不断修修补补的火车,所以每一次的纠偏,都会付出时间和金钱的代价。只不过对于Temu而言,在为商家提供出海通道的同时,其中的试错成本,也势必会拉着商家一起承担。(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丨牧歌
编辑丨坚果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螺旋实验室】,微信公众号:【螺旋实验室】,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